TL;DR:
张俊波,Unity中国CEO,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务实的领导力,正引领公司在中国市场实现战略性独立与深耕。他通过本土化的“团结引擎”,积极布局小游戏发行和智能车机两大新兴风口,展现了在全球技术版图下,一个本土化科技企业如何实现自我超越与赋能行业生态的独特路径。
在2025年ChinaJoy的热潮中,Unity中国CEO张俊波的身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家一度被视为游戏引擎巨头Unity全球体系一部分的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正式宣布独立运营。围绕这一决策,质疑与期待并存——“独立后,中国开发者还能否同步使用Unity 6的最新功能?”“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多线业务布局是否会分散精力?”然而,张俊波所描绘的,是一个超越眼前争议、指向未来的宏大图景,关于技术本土化、市场深耕与跨界融合的“团结”生态。
战略独立:本土化深耕的必然选择
对于外界的诸多揣测,张俊波的回答平静而坚定:“这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推着走的结果。”1 这份“自然而然”的背后,是Unity在中国市场近十年的蓬勃生长和日益凸显的本土化需求。
2017年他接手Unity中国业务时,注册用户仅三四十万,市场占有率约20%。而如今,这个数字已飙升至480万,足足涨了小十倍。移动端游戏开发者对Unity的青睐有目共睹,甚至在汽车行业引入3D场景后,大量厂商也开始从游戏公司“挖角”Unity技术人才。张俊波对此深感欣慰,这份增长既是Unity产品力的证明,也是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缩影。
然而,巨大的市场也伴随着独特的挑战。他指出,由于网络环境和数据跨境的限制,国内开发者长期以来难以顺畅使用Unity挂在海外的线上服务。这促使Unity中国从2019年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研究团队,致力于维护一个专为中国定制的Unity版本。2022年,公司率先迈出拆分步伐,针对国内开发者提供定制资源和服务。直至今年,时机成熟,彻底独立成为了水到渠成。
独立,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张俊波坦言,虽然需要重新吸引海外资源商店开发者为中国做适配,并在国内共同搭建开发者社区,但独立运营带来的更大优势在于——更直接、更高效地解决中国开发者的痛点。过去,Bug反馈需要层层转达,周期漫长;如今,本土团队可以更快速地响应,甚至直接提供源代码定制服务。
更关键的是,独立运营让Unity中国能够制定更符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商业策略。7月1日公布的新售价策略便是明证:针对年营收在20万至200万美元之间的开发者,Unity中国额外增加了一个阶梯,团队只需购买一份Pro版本并支付2.5%的安装费,而非此前团队每人都需购买Pro版本,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内开发者的成本负担。这种“本土智慧”的定价策略,充分体现了Unity中国对中国市场生态的深入理解与扶持。
当然,挑战是现实的。“团结引擎”作为一款本地化产品,首要难题在于产品的稳定性。每次改动都需触发百万级测试案例,成本高昂。人力也是短期制约。相较于Unity全球数千人的研发团队,Unity中国目前投入不到200人,却要完成类似体量的工作。张俊波承认中国工程师效率虽高,但仍需随着营收增长和市场扩大,持续投入更多资源。尽管如此,“团结引擎”已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下载量突破40万、月活跃开发者近3万、应用下载量超1300万的突破性进展2。
在游戏领域,团结引擎的差异化体现在对PC端高清渲染的持续投入,以满足国内游戏跨端设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它将优先优化小游戏生态,并深入适配国内复杂的系统及硬件环境。
从“小游戏”到“大游戏”:重塑内容生态
张俊波对于小游戏市场的判断,显露出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认为,过去小游戏质量参差不齐,依赖爆款和广告导流的阶段已过。如今,市场正走向“更正常、更健康的状态”。IP化、精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APP游戏也开始接入,提升了整体质量,并迫使低质量产品提升标准。
“未来更多有经验的制作人会带着更多中重度产品进入小游戏市场,挤压低质量小游戏的生存空间。”他预判,买量成本随之上涨将成为必然,但小游戏覆盖的人群也会急剧扩大,吸引更多非传统玩家。
Unity中国去年启动的“千帆计划”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关键布局。一年多来,他们评估了上千款小游戏,已上线了上百款,其中不乏像《幻境深渊》这样月流水稳定达到30万的爆款。1 张俊波透露,Unity中国筛选潜力小游戏主要看两点:产品完成度和商业化能力。尽管有筛选,但他们努力降低门槛,希望通过自动化发行流程,尽可能服务更多开发者。
对于开发者而言,Unity中国在发行环节扮演着“承包商”的角色。他们正在解决小游戏多平台适配的痛点,与微信同步合作,深度支持抖音,主导快手适配,并直接为TapTap、小米等提供服务。其终极目标是搭建一套“足够抽象的Unity代码逻辑”,让开发者只需写一套代码,即可自动转换到不同平台的APM形式,大幅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把平台的多样性,甚至一些参差不齐的质量都包下来”,让开发者避免重复踩坑,并能集中反馈问题,避免扯皮。
除了小游戏,Unity中国也将目光投向了“大游戏”的移植。与完美世界的《诛仙手游》合作,便是其“技术承包”能力的体现。过去两年,他们针对微信小游戏1.1G的内存限制,进行了大量代码优化和内存管理,大幅消减包体,改善了低端机型的适配和发热问题。张俊波自信地表示,除了少数特别困难的,大部分传统手游都能通过他们的技术搬到小游戏平台,未来还将有更多成熟的中大型厂商产品入驻,包括《天龙八部》等知名IP。1
尽管数据显示手游用户和小游戏用户重合度很低,但张俊波对此有独到见解。他观察到,公司内部很多不玩传统手游、甚至不愿充钱的同事,却逐步被小游戏转化成核心用户。他们接受碎片化时间、快速上手的产品,从“充钱去广告”到“月卡大月卡”,这部分庞大的增量用户,正是小游戏移植的价值所在。他强调,移植绝不能简单打包,必须“调整玩法、优化新手流程,让玩家能快速感受到游戏的核心魅力”。
跨界智驾:车机场景的未来想象
在游戏之外,Unity中国在智能车机领域的深耕,是其“下一个风口”战略的另一块重要拼图。张俊波清晰地描绘了中国车厂在智能车机领域的发展轨迹:从最初聚焦硬件参数的“把车当手机卖”,到如今逐步向3D化演进。
他指出,现在汽车的3D导航、自动停车和自动驾驶的可视化功能已然落地,且做得越来越精致。“以前这些内容都是白膜,现在做得越来越精致,连警车、校车这些都能具象化呈现。”1 HUD内容日益丰富,语音助手智能化,音乐的3D可视化效果也逐渐普及。Unity中国凭借其强大的3D渲染能力和引擎技术,已与超过30家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甚至与行业前十的新能源车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车机HMI领域的引擎能力定制34。
对于车载游戏,张俊波认为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现有车载游戏只是粗暴地将安卓游戏搬到车上,未能充分利用车的硬件能力。但他坚信,凭借车内优越的屏幕和音响条件,车载游戏未来将更注重沉浸式体验。他展望了多种有潜力的形式:多屏联动的合家欢游戏(如后座小孩玩游戏,开车人通过语音交互参与),结合车子音频优势的全景声躲猫猫,以及基于车内XR技术,将周围环境导入游戏作为输入的新玩法,甚至车内手势交互游戏。Unity中国参与的车载游戏相关项目,本月也将正式量产。
挑战与前瞻:一个建设者的远见与韧性
在张俊波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一个务实、前瞻且充满韧性的领导者形象。面对独立运营的挑战,他没有回避困难,而是理性分析利弊,并清晰地规划了解决方案,无论是针对价格策略的调整,还是对多平台适配的承诺。他的骄傲在于Unity产品在中国得到的认可,他的动力则源于为中国开发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决心。
他所领导的Unity中国,正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前进:在保有全球技术基因的同时,深度扎根中国市场,倾听本地需求,打造专属产品,并大胆探索跨界应用。这不仅是Unity中国自身的转型与变革,更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字内容和智能出行产业,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团结”未来。
他的愿景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对技术难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开发者需求的深刻共情。从游戏引擎到“团结引擎”,从移动游戏到智能汽车,张俊波和他的团队,正在用技术和智慧,一步步构筑起一个更加本土化、更加多元化的“Unity中国”生态。他身上体现的,不仅是作为科技企业领导者的商业敏锐,更是一种身为行业建设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