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2025年的ChinaJoy AIGC大会,简直是AI界的“神仙打架”现场!大佬们不仅秀出了多模态大模型和Agent智能体的“肌肉”,还把具身智能和AI游戏应用玩出了新花样。看来,AI不仅要“卷”进数字世界,更要“杀”入物理世界,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波“泼天富贵”你接得住吗?
2025年8月1日,上海浦东,一场名为“破晓之光”的盛会——ChinaJoy AIGC大会,悄然拉开了帷幕。别以为ChinaJoy只有游戏和Cosplay,今年的AIGC大会,直接把“AI基建”、“人形机器人”、“数字娱乐”和“产业融合”这四大“顶流”话题一网打尽,简直是科技圈的C位出道!从“追随者”到“定义者”,AI这波操作,直接把未来剧本写成了现实。
AI基建与大模型:巨头们都在“卷”什么?
都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AI要“搞事情”,首先得有够硬的“基建”。这次大会上,各位大佬们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他们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亮出的“王炸”。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生数科技创始人朱军教授率先开讲,他家的Vidu Q1多模态大模型,直接把视频生成玩出了“高可控性”和“高一致性”的骚操作。1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个“参考生视频”功能,简单说,就是给它个“范本”,它就能给你变出N个风格一致的视频,这简直是内容创作者的“救命稻草”啊!朱教授更把AI的未来描绘成从虚拟的“Dream World”杀入物理的“Real World”,未来人机协同、虚实共生,这画面感,简直就是科幻片照进了现实。
“AI能力已从虚拟‘Dream World’的内容生成,迈向物理‘Real World’的感知、决策与执行。” —— 朱军教授,这是要让AI从“幕后工作者”变成“社会实践家”的节奏啊!
微软大中华区数字原生事业部技术总经理金亿平,则把“Agentic AI”——也就是“智能体”——推向了聚光灯下。你没听错,这玩意儿被评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预计到2028年,它就能承担15%的企业日常决策!2 微软的Azure AI Foundry平台,简直就是Agent们的“大本营”,各种LLM模型和Agents工具应有尽有。更狠的是,微软还在全球构建了领先的AI数据中心,用上了NVIDIA GB200 GPU、液冷系统和400Tbps的AI WAN,那性能,直接“吊打”当前最快的超算10倍!2 这简直是在告诉我们:AI算力,微软要“遥遥领先”!
而无问芯穹首席架构师刘川林则把目光投向了国内AI产业的“内卷”痛点:资源分散、软硬件冲突。他给出的“解题思路”是:软硬件协同优化,打造“云端一体”生态,让全国算力体系“贯通”,最终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普惠落地”。这波操作,简直是中国AI的“基建狂魔”!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从实验室到你家门口?
如果说大模型是AI的“大脑”,那具身智能和机器人就是AI的“身体”。当“大脑”足够聪明,那“身体”会怎么“搞事情”呢?
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提出了一个“生活空间机器人”的概念:能自主化、帮助人的机器人。他用90年代PDA掌上电脑的例子告诉我们,通用化的产品往往需要先有垂直应用的出现,才能最终整合。维他动力将在下周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带来一款“智能伴随机器人”,主打一个“无遥控、自主、全地形移动”,听起来就像你身边的“智能小跟班”,未来出门遛弯儿,它可能比你的狗还听话!
Cyan青心意创市场总监白兆洋和星动纪元渠道负责人周帅则聚焦在“人形机器人”这个科幻感十足的赛道。白兆洋认为,机器人要从“展示品”变成“家庭成员”,光有技术还不行,还得有“人味儿”——情感连接和信任感。3 他家自研的Orca机器人,就致力于“全面拟人”,要解决的就是“交互陪伴”这个最普适的用户需求。周帅更是直接点明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替代人类在高危环境作业、提供精准服务,未来还能解决“劳动力短缺”这类的社会老大难问题。
“如果机器人需要真正进入家庭场景,除技术维度外,人机交互的自然度、情感识别与回应能力也是核心因素。” —— 白兆洋的这句话,简直是给未来机器人“找对象”提了标准:不仅要能干活,还得“智商情商”双在线!
第一场圆桌座谈,主持人36氪硬氪主编彭孝秋直接抛出“企业如何应对AI颠覆性机遇和挑战”的灵魂拷问。地瓜机器人CEO王丛直言不讳:To C端看用户需求,AI是工具;To B端要抓住技术趋势,升级产能。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茹忆则提醒大家,AI创业不仅要懂用户,更要懂AI的技术边界和发展趋势,避免产品“同质化”的“内卷”泥潭。同创伟业的王晶则强调,真正的壁垒还是在于数据、产品能力和对场景用户的深刻理解,AI只是“加持buff”。这几位“老司机”的肺腑之言,简直是给AI创业者们上了一堂“避坑指南”。
AI赋能数字娱乐与生产力:当AI遇上打工人,会擦出什么火花?
如果说前面的技术有点“高冷”,那AI在数字娱乐和生产力领域的应用,简直就是“接地气”到每个人的日常。
世纪华通发起并联合多方力量打造的“数龙杯”全球AI游戏及应用创新大赛,直接把“all in AI”的决心亮了出来。3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为行业发掘“宝藏”作品和人才,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爱奇艺副总裁朱梁则揭示了生成式AI如何“重构影视内容生产流程”,从“剧本工坊”到“虚拟制作”,再到“AI译制厂”,甚至还有“桃豆世界”这样的AI原生内容平台,爱奇艺正用AI把影视制作变成一场“开挂”之旅。3
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带来了拍我AI(PixVerse)的“战绩”:服务全球超过6000万用户,其自研视频大模型V4.5版本,5秒就能生成高质量视频,这速度,简直是“火箭”!3 他更是放出豪言,要用AI打破视频创作壁垒,让更多人享受创作的乐趣,实现“创作分发平权”。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制片人”吗?
腾讯混元AIGC ToB业务负责人邵帅则深入探讨了AI如何让游戏行业从“人工密集型”迈向“AI原生驱动”。3 文本、图像、视频、3D等多模态生成,显著提升了游戏美术资产开发效率,直接解决游戏“高成本、长周期、创意同质化”的痛点。当然,他也指出,游戏美学、风格一致性等问题依然是AI需要克服的“心魔”。
VAST创始人宋亚宸则带来了3D领域的“颠覆者”——Tripo,它能基于文字或图片一键生成3D模型,还能自动拆分、编辑和风格化调整。3 他大胆预测,未来3D世界会诞生一个大众级别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甚至可能出现一个“3D版抖音”。想象一下,每个人都能随手创作自己的3D世界,这简直是给元宇宙添砖加瓦的“神来之笔”!
扣子开发平台技术负责人颜伟志则展示了AI Agent如何“重塑生产力”。3 扣子平台已经有上万家企业和数百万开发者在使用,像“译百分倾听者”用它做了AI口语模拟考试,抖音电商用它搭建了智能客服,和府捞面用它分析顾客点评……甚至扣子空间还推出了PPT制作和网页设计开发功能,让“打工人”分分钟告别“加班噩梦”,实现“生产力开挂”!
新智慧游戏创始人陈迪则把目光投向了游戏玩家的“痛点”——如何提高游戏技巧。他家的GameSkill产品,就是一款“AI陪玩陪练”工具,通过AI提供个性化分析、实时策略建议,帮你从“菜鸟”变“大神”。3 看来,未来我们不仅有AI教练,甚至可能有个“AI队友”带你躺赢。
最后一场圆桌座谈,AIGC KOL卡兹克主持,主题更是直击灵魂:“一年后的Agent世界,会是什么样子?”Liblib首席营销官Jane Huo表示要降低Agent算力成本,让Agent更好地理解用户、低成本高效独立工作。公益AI教程作者卡尔则大胆预测,Agent将从“辅助”转向“主动”,主动猜测用户需求,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影刀市场合伙人赵凡聚焦办公型Agent,认为大模型升级后,将实现办公场景80-90%的“无人化操作”。珞博智能首席运营官龚诚则强调情感陪伴类Agent的“人味儿”,未来Agent如果能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用户的信任感将“直线飙升”。微软MVP云中江树更是语出惊人:一年内Agent的自主决策能力可能“指数级发展”,我们正走到人机关系的“转折点”,智能机器不再是客体,而是具有了“主体性”!
“在未来一年内,Agent的自主决策能力或将出现指数级发展,我们真正到了人机关系的转折点,智能机器不再是客体,而具有了主体性。” —— 云中江树的这番话,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但又让人兴奋?
从大会的各个“赛道”来看,AI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无论是大模型、具身智能还是AI应用,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破晓之光”,更是AI时代全面来临的“序曲”!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