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I智商跃迁重塑经济范式,开启“数字轴心时代”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2025年,AI智商超越人类平均水平,标志着经济活动从“匹配”走向“自主行动”的临界点。这将催生一个由AI智能体驱动的、全天候运行且劳动力供给无限制的“非稀缺经济”,彻底重塑商业规则、社会结构乃至人类文明的深层意义,开启一场“数字轴心时代”的理性化浪潮,但其伦理与治理挑战亦需全球协作应对。

2025年,一个看似遥远的未来节点,却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关键里程碑。彼时,主流AI模型的平均智商已突破110,正式超越普通人类水平,并开始深度介入经济系统的“全链条操作”1。这不仅意味着AI能力从辅助性的信息“匹配”跃升至独立的“决策与行动”,更预示着人类正步入一个由AI驱动的全新经济时代——一个凯恩斯百年前预言的“经济问题解决”可能加速实现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技术与人类关系的“数字轴心时代”。

技术跃迁:从“匹配”到“行动”的智能体革命

AI智商的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深植于过去数十年数字化进程的必然演进。从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人类的计算能力实现电子化,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信息与连接的数字化,我们经历了经济活动数字化进程的“第一阶段”——以提高匹配效率为核心。彼时,无论是信息搜索、社交互动还是商品交易,数字化主要承担的是将物理世界映射至比特世界,并通过算法优化“收集信息”环节,但“思考和决策”仍依赖人脑1

如今,我们正站在“第二阶段”的临界点上,其核心驱动力是AI智能体(AI Agent)的崛起。这些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体,不仅能自主理解、规划,更能执行复杂任务,并可按需调用各类工具和系统2。OpenAI的GPT系列模型,特别是2024年底至2025年发布的OpenAI o3、Gemini 2.0、Claude 4等,其在门萨智商测试中的表现已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甚至达到“天才级”或名校学生水平1。IBM大中华区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指出,2025年是AI智能体规模应用的“拐点时刻”,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AI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跃升至2028年的33%2

这种技术范式转变的本质在于,AI首次完整地具备了人类与自然世界互动中的“收集信息-决策-行动”全链条能力。这意味着AI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成为经济活动中可独立运行的“非人类主体”,能够泛化地交付工作成果,从而为经济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经济范式重构:无界劳动与非稀缺未来

AI智能体的出现,将对传统的经济学假设和生产力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催生一个根本不同的经济形态:

  • 全天候自动运行的经济系统 在AI经济中,“收集信息-决策-行动”的链条可由计算机自主完成,首先在数字世界,继而拓展至物理世界(具身智能)。这意味着经济系统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工作量将实现指数级增长。例如,一个AI Agent在一天内可实现的工作量可达人类的3倍,考虑到无休假工作,年工作量更是可达人类的4.32倍1。Anthropic预测,到2025年底,Claude 4模型将拥有能完成接近初级工程师一天工作量的软件工程智能体,实现全天候工作。这不仅体现在AI Coding、VI设计、发票整理等线上脑力劳动,未来也将扩展到具身机器人承担的物理世界工作,如家政、物流、工厂作业等。

  • 无劳动力供给限制 计算能力将首次成为一种可无限复制且边际成本极低的“劳动力供给”。相较于人类或牲畜的繁育受时间与数量约束,以及传统机器仅限于特定任务,泛化型AI智能体具备“一次训练,多场景使用”的能力,且复制其执行不同任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1。这使得人类可能拥有一个劳动力供给不再受限的经济体。这一变革将深刻挑战威廉·刘易斯(William Lewis)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型,若AI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能够平价输出给整个经济系统,那将是全球消费者的福音。

  • 非稀缺经济的浮现 无劳动力限制的全天候经济,有望带来远超当前人类经济总产出的N倍产出能力。这种产出能力的极大提升,特别是在具身机器人成熟后可拓展至物理世界,可能使人类进入一个**“非稀缺经济”**时代。一个世纪前,约翰·凯恩斯曾预言“人类终将解决其经济问题”1。虽然他的预言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实现,但AI带来的无限劳动力供给将再次加速这一进程,使人类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总产出,有可能超越同期全人类的总需求。

商业效率深层优化:交易成本与决策理性化

AI的深入介入将不仅改变生产力,更将重塑商业运作的底层逻辑,显著提升经济效率:

  • 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 科斯(Coase)的制度经济学深刻阐述了交易成本在企业与市场选择中的决定作用。从信息搜集、谈判到合同监督,交易成本一直影响着经济活动效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通过全局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成本。AI时代的“数字层”将进一步演化:由个人AI助理和各类垂类AI Agent构成的这一层,将全面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精准匹配供需关系,从而更彻底地降低企业内部和市场中的交易成本1。例如,动态定价将更加精准,甚至区块链技术也旨在构建自动执行的合同,进一步消除交易摩擦。

  • 非理性决策的减少 人类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决策,如行为经济学所阐述的“有限理性”、“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等,往往导致经济损耗甚至金融危机1。AI智能体作为纯粹的逻辑实体,将能够仅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进行决策,不受心理、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影响。这意味着在AI经济中,不理性决策的比例及其造成的经济损耗将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产出效率和稳定性。

  • “向历史求解”与时空最优解 人类受限于个体经验和信息获取能力,往往只能“向当世求解”。但AI强大的记忆与处理能力,能够将人类历史上所有有记载的知识、事实与观点纳入其认知范畴。这意味着在面对挑战时,人类不再局限于当下可见的解决方案,而是可以**“向历史求解”**,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归纳出“时空最优解”1。这将在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视角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类文明新轴心:机遇与挑战并存

超越经济与商业维度,AI的全面崛起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层影响更为深远,它可能带来一场新的理性化浪潮,但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

  •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 一个全天候自动运行、无劳动力供给限制并有望走向“非稀缺”的经济系统,将极大地解放人类的生产力。当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类将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1。AI智能体作为拥有高智商和情商的普惠型“贴身导师”,能够辅助每个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与中国文化中“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想,以及希腊文明中“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的幸福观不谋而合。

  • AI伦理与治理的迫切性 然而,这并非一个自动实现的美好未来。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曾指出,人工智能系统有可能摆脱人类控制甚至操控人类1。这种潜在风险要求我们必须将AI系统置于完全掌控之下。IBM强调,AI智能体的发展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机协同”而非“人类辅佐AI”的本末倒置2。这意味着,即使AI具备自主能力,其自主性也不能超越业务场景、伦理规范与法律要求的边界。AI治理和合规体系建设必须贯穿始终,包括建立可审计的系统、算法透明化设计、数据溯源机制等,确保对智能体行为的可追溯性2

  • 全球合作与价值重塑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AI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能否为全人类共享,而非被少数人垄断。历史上所有重大科技进步最终都会扩散至为全体人类共享,这应成为AI时代的基本准则1。要避免技术鸿沟和数字贫富差距的扩大,需要在AI安全和成果普惠方面实现全球级别的合作。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关口,人类有机会重回**“轴心时代”**,再次定义我们最重要的价值和生存意义,或许可以称之为“数字轴心时代”的开始,以深思熟虑的选择和行动,迎接我们共同的未来。


  1. 2025临界点:AI智商超越人类,经济规则即将改写 · 36氪 · 王捷(2025/8/26) · 检索日期2025/8/26 ↩︎ ↩︎ ↩︎ ↩︎ ↩︎ ↩︎ ↩︎ ↩︎ ↩︎ ↩︎ ↩︎ ↩︎

  2. IBM翟峰:2025年是AI智能体规模应用的"拐点时刻" · IBM Newsroom · 翟峰(2025/5/22) · 检索日期2025/8/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