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最近AI圈又炸锅了!两个从谷歌DeepMind出走的“天才叛将”搞了个名叫Reflection AI的初创公司,竟然在一年多时间里狂吸20亿美元,连英伟达“老黄”都亲自下场押注。他们野心勃勃,不仅要造一个“十万亿token级”的开源大模型,还放话要让AI学会“自主编程”,这简直是要程序员们“当心饭碗”的节奏啊!
AI这股“妖风”,最近真是越刮越猛,连资本都跟着集体“上头”了。去年全球AI基础模型公司融了349亿美元,今年呢?直接翻番到719亿美元,这速度简直是坐了火箭。1
就在这股热潮中,一家名叫Reflection AI的初创公司横空出世,仅一年多时间,就狂揽20亿美元融资,估值直接飙到80亿美元!12要知道,7个月前它才融了1.3亿美元,这简直是坐地起飞,比“泼天的富贵”还泼天啊。这背后不光有红杉、花旗这样的金融巨鳄,连英伟达的“老黄”都亲自下场押宝,可见这局不简单。
这Reflection AI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两位创始人,Misha Laskin和Ioannis Antonoglou,可都是从谷歌DeepMind出来的“硬核玩家”。一个主导过Gemini项目的奖励建模,一个更是AlphaGo(就是那个把围棋世界冠军摁在地上摩擦的AI)的幕后英雄!2
他俩现在要干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打造一个“美版DeepSeek”,用“开放智能”路线,对抗少数巨头对AI的垄断,甚至还要用AI来“自主编程”,彻底把程序员的活儿都给包了。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既要又要还要”的内味儿了?
天才「叛逆者」集结:不是谷歌养不起,是他们有脾气!
想象一下,一群顶尖AI科学家,在谷歌DeepMind这种“神仙打架”的地方待得好好的,突然决定“自立门户”,这事儿本身就够八卦的。Misha Laskin和Ioannis Antonoglou这两位,可不是为了钱才出走的。Laskin曾透露,大实验室早期确实是黄金时期,但现在初创公司反而能让他们“主导核心方向,而不是在大公司里只负责一小块业务”2。
“我们相信,在巨头体系之外,顶级AI人才完全可以打造前沿模型。”1
这话听着,简直是**AI界的“莫欺少年穷”**啊!团队里更是卧虎藏龙,不少人曾参与PaLM、Gemini、AlphaGo、AlphaCode,甚至ChatGPT和Character AI的开发。1这阵容,说是“复仇者联盟”的AI版也不为过。他们坚信,即使离开了大厂的“舒适区”,也能搞出大名堂。事实证明,资本市场对他们的“叛逆”买单了,而且是大手笔。
「美版DeepSeek」?这不只是口号,是AI冷战!
Reflection AI的核心理念是“Open Intelligence”,简单说就是模型、论文、数据“全开放,免费用,随便改”。为啥要这么搞?Laskin直言不讳:
“美国目前正缺少一个像DeepSeek那样的存在,这也是我们这样的实验室为什么必须存在。”1
这话一出,火药味儿瞬间拉满!Laskin觉得,现在西方开源模型普遍落后于DeepSeek等中国对手,这可能导致用户流向中国产品。他甚至将当前局势比作“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1。
这不只是技术路线之争,更像是一场AI主权与话语权的“科技冷战”。Reflection AI放出大招,计划明年发布一款训练规模达到“十万亿token级”的前沿语言模型。1要知道,这可是个天文数字,意味着模型能处理和理解的信息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级别,简直是AI界的“大胃王”!
当然,开放也有风险,有人担心模型滥用。但Reflection AI和投资者们都认为,这条路“不可或缺”。红杉的Stephanie Zhan甚至把现在叫做AI行业的“决战时刻”1。看来,这场开源与闭源、美国与中国的AI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编程即AGI?程序员的「饭碗」真要没了?
除了“开放智能”,Reflection AI还有一个更“炸裂”的野心:彻底取代程序员。12是的,你没听错,不是辅助编程,是“取而代之”!
联合创始人Antonoglou“语出惊人”:
“我们认为,自主编程就是AGI完备的(AGI-complete)。如果你能证明你拥有超级智能的软件工程师,那你已经拥有了AGI。”1
他认为,一旦AI能自主编程,它就掌握了通向通用超级智能(AGI)的“根节点问题”,就像找到了打开智能宝库的万能钥匙。
Misha Laskin更是提出一个有点“反直觉”的观点:对LLM(大语言模型)而言,代码就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界面。1
“智能的演化速度将快于软件本身。”1
他设想未来,我们点十下鼠标才能完成的操作,AI可能只需生成一行代码就能搞定。这不就是说,程序员们很快就要被AI“降维打击”了吗?当然,Reflection团队对“超级智能”的定义很实用:能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创造价值的系统。所以,AI来写代码,来维护代码,听起来确实是价值满满。
钞能力续航:开放也能「恰饭」的秘密
话说回来,打造“十万亿token级”模型,搞“自主编程”,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烧钱的速度估计比印钞机还快。今年3月刚融了1.3亿美元,7个月后又补了20亿美元,Laskin还坦言“未来还需要更多资金”1。毕竟,竞争对手OpenAI光是英伟达的投资承诺就高达1000亿美元,这差距,简直是一个在地球,一个在火星啊。
那么,Reflection AI怎么“恰饭”呢?他们虽然强调“开放”,但也有精明的商业考量:
“研究者可以免费使用模型,但公司的主要收入将来自大型企业在其模型上构建产品,以及各国政府建设主权AI(Sovereign AI)系统的项目。”2
原来如此!免费给学界和小型开发者用,提升影响力,但在需要深度定制、安全可控的“高端局”里,比如大型企业和政府的“主权AI”,那可就得“按需付费”了。这套组合拳,既保持了开放理念,又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既要情怀,也要面包”的典范了。
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曾说:“AI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索和理解什么是智能。而理解某件事最深刻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造出来。”1Reflection AI的两位“叛逆者”,正在用20亿美元的“钞能力”和“自主编程”的“终极挑战”,试图亲手“造”出他们心中的超级智能。而这个窗口,Misha Laskin认为,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这场关于AI未来控制权的“终极对决”,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