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智能体:Agent如何重塑资本市场与人机协作的未来图景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金融行业正步入由AI Agent驱动的深度变革期,同花顺等头部企业通过自主规划智能体、优化数据治理及构建合规体系,不仅显著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更在重构金融服务模式和团队协作范式。这场转型预示着资本市场将实现更深层的人机协同,并催生全新的商业价值。

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驱动,正将全球金融业推向一场从“效率优化”到“价值重构”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的核心,AI Agent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分析、自主决策和多模态交互能力,重塑着投顾、投研、风控、运营等核心金融场景。同花顺作为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行者,其在AI Agent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为我们理解这一技术范式如何在传统金融腹地生根发芽、并驱动产业深层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战略意图解读:同花顺的金融智能体进阶之路

同花顺的AI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三十余年的积淀与近二十载的AI探索。从1994年ToB业务起家,到2006年涉足指标选股的早期AI应用,再到2019年全面启动公司级AI战略,其发展路径清晰地展现了将AI视为核心增长引擎的决心。尤其在ChatGPT爆火后,同花顺迅速行动,于2023年11月首批获得大模型基座备案资质,并于2024年实现了面向金融机构的业务产品化和商业化,证明了其将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1

其战略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自组织、自进化”的智能体生态**。这不仅体现在其内部研发投入(3000多研发人员中1/3专注于AI),更通过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进行底层AI研究,以及对核心数据能力的长期耕耘。这种战略投入超越了短期项目考量,着眼于培育一个具备快速迭代和创新能力的AI团队,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定位与产业生态重塑

同花顺深谙金融机构对AI的需求与痛点,并据此将金融智能体落地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投石问路(PoC):金融机构初期尝试文档问答、信息检索等小规模应用,主要依赖云端API。
  2. 亮点优化(Spotlight Application):集中资源在投顾写作、投研分析等具体场景实现亮点应用,并开始少量部署国产或英伟达算力服务器进行内部尝试。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金融机构正处于此阶段
  3. 战略转型(Strategic Transformation):从IT部门或业务部门的“小范围创新”转向公司战略级投入,构建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如同花顺的Agent Studio),规模化建设算力。这标志着AI从工具升级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4. 自组织、自进化(Self-Organizing & Evolving):AI深度融入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实现全员智能体构建,生产数据自动化回流用于模型训练,形成数据-模型-应用-数据的正向飞轮。同花顺已迈入这一阶段,展现出高度成熟的AI应用范式1

监管政策的演进,特别是DeepSeek等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快速落地,显著降低了金融机构的AI准入门槛。同时,同花顺等头部企业积极推动算法备案和地方证监局登记,为行业合规展业提供了范本。这种技术与政策的协同推进,正加速整个金融产业的AI普及和应用深化,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且合规的金融服务生态正在形成。

技术基石与突破:从NL2SQL到Agent工坊

金融领域的AI应用对准确性、实时性和合规性有着极致要求。同花顺在技术层面的创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核心痛点。

其核心技术突破之一是自然语言取数工具(NL2SQL)的建设。传统的NL2SQL在金融复杂数据面前,准确率往往难以突破85%,且速度较慢。同花顺通过构建指标库和中间层伪SQL的方案,实现了:

  • 用户问句经小模型解析生成伪SQL。
  • 伪SQL执行并查询真实数据。
  • 准确率可达95%以上,数据返回时间控制在百毫秒内。 这一创新有效地连接了大模型与海量、准确的金融业务数据,确保了Agent响应的专业性和时效性1

此外,针对大模型在金融领域面临的“幻觉”和知识库缺失问题,同花顺采取了精准喂入背景信息的策略,例如,在分析股票时,模型不仅接收用户问题,还会被喂入股票代码、所属行业、概念等相关背景信息,配合消歧、归一等工程优化,大幅提升了模型回答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在安全合规方面,同花顺建立了从事前审查、事中干预到事后语料标注的全流程风控体系。通过自有训练的1B小模型对用户问句进行风险识别,结合敏感词库、预警机制和违规话术兜底,确保了金融AI应用在网信办要求的5类31项合规框架内运行,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这是构建信任、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商业赋能与未来图景:重构人机协作边界

同花顺的AI Agent实践已在多个金融场景中展现出显著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 C端用户体验升级:i问财作为国内金融对话机器人的流量高地,在大模型版本上线后,人均问句数从5.1句增长到8.6句,代表用户停留时长增加,为增值服务带来更多转化机会1
  • B端投顾赋能:与华南头部券商合作,旨在将中国90%的投顾老师提升至70分的专业水平,通过AI自动生成个股点评、行业分析、条件选股等,并提供AI先行回复供投顾审核后发送给客户。这不仅提升了投顾服务效率和覆盖面,也有效提升了客单价。
  • 机构运营优化:通过Agent Studio低代码平台,赋能券商内部自组织进行AI创新,如直播底稿生成、脱水研报、资讯分析、盯盘回测等,推动了企业内部的**“人人都是AI开发者”**文化。

展望未来,金融AI的探索将聚焦于数据与能力的深度整合,实现场景化的金融智能体。这意味着AI将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能够结合用户圈选的行情、K线、资讯等多种模态信息,进行深度解读、对比分析。新一代金融APP将采用全新的AI模式交互,颠覆传统的用户体验。

然而,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挑战:投产比困境要求企业提升对AI发展节奏和技术水平的认知,避免强扭项目,转而关注团队能力的培养;项目成败不应只看短期效果,更要重视构建能自组织、自学习的AI团队;护城河构建则在于底层数据知识的AI-Ready化治理,让非开发人员也能快速构建AI应用;而原子化创新则鼓励从单点突破,释放个体创造力,甚至让具备“AI思维”的年轻力量成为产品创新的主力军。

金融智能体的未来将是多模态融合、深度工程优化和人机协作的深度演进。它不仅将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更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工作流程,甚至重新定义金融从业者的角色,推动金融文明迈向更智能、更普惠的时代。

引用


  1. 金融智能体落地四阶段,同花顺Agent战略与实践全景·AICon 上海站官方内容摘录·路忠文(2025/07/29)·检索日期2024/07/2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