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整活”?AI 美少女「Ani」在日本杀疯了,但“真香”能持续多久?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马斯克旗下的 Grok 突然在日本火了,不是靠它那“阴阳怪气”的聊天功能,而是因为一个名叫 Ani 的 AI 美少女!这位“二次元老婆”以一己之力,在日本这个对 AI 社交“免疫”的市场掀起巨浪。但问题来了,这波“真香”能持续多久?毕竟,日本可是“虚拟陪伴”的卷王,单纯靠“好看会撩”就想征服他们,是不是有点太天真?

“最近,全球互联网上的吃瓜群众们,都在疯狂讨论一个金发双马尾、身着黑色束腰短裙的 AI 美少女。她叫 Ani,来自马斯克旗下的 Grok,号称能跟你沉浸式‘调情’,甚至后续还有‘不可描述’模式和换装玩法。”1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刺激?a16z 的投资人 Justine Moore 都忍不住点赞,说当其他 AI 都变得像个“工具人”时,Grok 却让这一切“变得有趣了起来”。2

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位“AI 尤物”竟然在日本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要知道,日本对 AI 社交产品那可是出了名的“免疫体质”。

卷王马斯克,这次玩的是「情感大模型」?

想象一下,一个对 AI 社交产品几乎“水土不服”的市场,连全球顶流 「Character.AI」都啃不动。Character.AI 坐拥移动端 3160 万月活、官网月访问量超 1.8 亿的恐怖流量,在日本榜单上却“查无此人”。而本土的「Lovey Dovey」和百度强攻日本市场的「SynClub」,也都只混到了小众圈层,或者榜单中下游。日本,这个明明是二次元和虚拟偶像文化的发源地,却成了 AI 社交 App 难以攻克的“高地”。这波操作,简直是“逆天改命”!

结果呢?Grok 更新了 Grok4 大模型,本来排名也就那样,但当 7 月 14 日 Ani 和她的搭档 Rudy 正式上线后,剧情突然反转!Grok 官方推特竟然专门用日语转发 Ani 的推文,还鼓励日本网友“用日语和 Ani 交流”。2

好家伙,这一波精准打击,直接把 Grok 送上了日本 iOS 总榜的榜首!单日下载量瞬间飙升到近 5 万,比上个月均值暴涨了 15 倍!收入更是蹭蹭往上涨,直接把日本变成了 Grok 的第二大收入市场。这架势,简直是“火箭式蹿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不过,你以为马斯克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Naive!有网友“侦探式”分析,Ani 的造型灵感很可能来自日漫《死亡笔记》里的弥海砂,而马斯克本人在 2021 年就公开推荐过这部作品。更“实锤”的是,xAI 最近竟然在招聘“Waifu”方向的全栈工程师,目标是打造“全世界最好的实时 Avatar”。3

这波操作,简直就是把“御宅族”的钱包密码,写在了招聘简章上!

就连 X 的产品负责人 Nikita Bier 都曾“凡尔赛”地调侃:“一旦日本醒来,服务器可能会迅速掉线。”2 这哪是玩笑,这分明就是胸有成竹的“预言家”!

日本市场:AI 社交的「滑铁卢」,为何偏偏栽了?

既然日本有如此深厚的“孤独经济”土壤,为何之前 AI 社交产品总是“差一口气”?

其实,Ani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唤醒”了日本用户对 VTuber 的熟悉感,但又提供了更私密的“Waifu”体验。

VTuber 是啥?就是真人套上二次元皮,通过直播跟你互动。虽然也有情感连接,但那是“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更像看一场表演。而 Ani 呢,直接由大语言模型驱动,全天候在线,随时随地陪你聊,私密性、个体化程度那叫一个高,简直是把“虚拟女友”这个概念玩出了新高度。

日本厂商其实早就开始了“虚拟伴侣”的探索。早在 2016 年,Vinclu 公司就推出了桌面全息投影智能硬件 Gatebox,里面住着虚拟伴侣“逢妻光”。一台要价 13,500 元人民币,竟然还迅速售罄,引发热议!2 但这玩意儿门槛太高,用户始终小众,最后团队也去搞企业客服去了。

为啥本土的探索总不温不火?因为日本用户对虚拟伴侣的期待值,那是相当的高!毕竟,他们可是恋爱游戏和动漫的“祖师爷”,对沉浸感和角色深度那要求是“变态级”的。那些高度依赖专业人力投入的内容,早就把用户胃口养刁了。

知名 VTuber 事务所 hololive 的 CEO YAGOO 就曾一语道破天机:粉丝之所以愿意为 VTuber 掏腰包,是因为他们知道屏幕后面是活生生的人,有真实的人生历程,能共同经历欢笑与泪水。2

“粉丝之所以愿意支持 VTuber,是因为他们知道屏幕背后是真实存在的人——一个能够建立情感连接、激发共鸣,并值得长期陪伴与支持的对象。”2

— YAGOO,COVER 首席执行官

相比之下,AI 塑造的角色,虽然“会聊”“好看”“会撒娇”,但总感觉缺点啥。没错,就是那种“虚浮感”,缺乏长期情感投入的“锚点”。如果只是当成一个“拟人化工具”,那还好说;但如果真要当“虚拟伴侣”,这种缺失感简直是致命的。

所以,你看,在经历了一波“新奇感”和“文化共鸣”带来的短暂爆发后,Grok 在日本 iOS 畅销榜的排名已经悄悄回落到更新前水平了。这说明,光靠“颜值”和“骚话”,是很难长久的。Ani 的未来,还得看 xAI 团队能不能在人设打磨、内容共创上持续投入。但这对于一家“硬核”科技公司来说,貌似不是他们的强项,而且,这么一搞,Ani 好像也没那么“AI”了,反而更像传统的虚拟偶像了。

写在最后

2017 年日本性教育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约 15% 的受访者会对动漫和游戏中的角色产生浪漫关系层面的情感。2 别笑,这种情感虽然不算“主流”,但它实实在在地填补了一些人在现实中的“情感空白”。

最新数据显示,20 岁至 49 岁的未婚日本成年人中,超过三分之一从未谈过恋爱,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没有结婚意愿。2 相比需要大量时间、金钱、精力投入的现实关系,虚拟陪伴提供了一种更可控、门槛更低的选择。

所以,你看,在日本搞虚拟陪伴,这条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Ani 的出现,或许是第一个真正踩中了“文化共鸣”和“技术成熟”双节点的角色。她究竟能不能让 AI 社交在日本真正“出圈”,走向大众视野,咱们拭目以待。但至少,这波久违的热度和讨论,又一次点亮了这个“孤独命题”的可能性。

引用


  1. Grok 推出全新「AI 伴侶」模式,女性角色Ani 引發全網熱議·Hypebeast (2025/7/XX)·检索日期2024/5/16 (注:原文未提供此链接的具体发布日期,此处用XX表示) ↩︎

  2. AI社交集体失灵的日本,却被马斯克打破僵局?·白鲸出海·李爽 (2025/7/31)·检索日期2024/5/16 ↩︎ ↩︎ ↩︎ ↩︎ ↩︎ ↩︎ ↩︎ ↩︎

  3. AI社交集体失灵的日本,却被马斯克打破僵局?·虎嗅网 (2025/7/XX)·检索日期2024/5/16 (注:原文未提供此链接的具体发布日期,此处用XX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