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无关论与AI原生信仰:Block CTO Dhanji R. Prasanna 的变革之路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Dhanji R. Prasanna,Block的CTO,以一封“AI宣言”信改变了公司的命运,并从兼职工程师跃升为技术领袖。他以反直觉的“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无关”的理念,结合组织结构变革和开源AI代理Goose,将Block重塑为一家高效的AI原生科技公司,深刻影响着行业对AI应用和工程哲学的认知。

在科技浪潮的汹涌变幻中,Dhanji R. Prasanna,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而言还略显陌生,但他却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将全球知名金融科技巨头Block(前身为Square)带入了一个全新的“AI原生”时代。他的故事并非典型的硅谷精英成长范本,而是一部充满意外、洞察与颠覆的变革史诗,其中交织着《名利场》式的权力棋局、《纽约客》的深邃思考,以及Barbara Walters式的真情流露。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两年半前的一次内部会议。当时,Block创始人Jack Dorsey察觉到行业风向的转变,召集了约40名高管深入探讨公司未来。Dhanji R. Prasanna,彼时还只是一位因刚有孩子而半兼职的高级工程师,在众多战略讨论中,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片静默——“几乎没人关注AI”1。这片静默如同无声的警报,触发了他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强烈预感。

“AI宣言”:一场始于信念的变革

“老实说,那封信其实很简单,”Dhanji在《Lenny‘s Podcast》中回忆道,声音里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主要的意思就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AI,要在公司层面集中投入,并且要成为一个‘AI原生’的公司——因为那是未来整个行业前进的方向。”1这封被他称为“AI宣言”的信,直接递到了Jack Dorsey手中。

当时的Dhanji并非公司核心权力圈的成员,他的“宣言”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信仰和对未来的洞察。然而,正是这份真诚与远见,引发了Block高层的震动。不久之后,Jack Dorsey亲自飞往悉尼,与Dhanji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度漫步,几乎走遍了整座城市。在这场灵魂深处的对话中,Jack向他详细阐述了对公司未来的设想,并最终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邀请——担任Block的首席技术官。

“我觉得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答应了。”1 Dhanji轻描淡写地说道,然而,这背后却是一个兼职工程师直接跳到掌管4000多名工程师团队的CTO位置的职业生涯飞跃。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Block对未来AI战略矢志不渝的决心。

重塑“科技公司”基因:从金融到智能

Dhanji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唤醒Block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基因。他坦言,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在快速扩张中,曾一度将自己定位为“金融服务公司”,甚至自称“金融科技公司”。但他怀念Square(Block旧名)创立之初,那种与Google或Facebook比肩的纯粹科技公司姿态。

为此,他推动了一系列内部变革:

  • 重燃技术热情:组织顶尖工程师交流,启动多个由2-5名工程师组成的特设项目,恢复公司范围的“黑客周”(Hack Week)。这些举措的目的,是让工程师们重新感受到“造技术”的乐趣和推动前沿的激情。
  • 组织结构大调整:从“总经理制”(GM structure)转向“职能制”(functional structure)。此前,Block旗下各大业务(Square、Cash App、Afterpay、Tidal)独立运作,各自拥有独立的工程和设计团队,如同一个个“独立公司”。Dhanji看到了这种模式在快速增长期的优势,但也洞察到其在技术深度和AI转型上的掣肘。他将所有工程师和设计师统一归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设立统一的工程负责人和设计负责人。

“这其实和乔布斯当年重组苹果的做法类似,”Dhanji解释道,“我们并没有照搬谁的做法,而是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是让团队重新聚焦技术的关键。”1他深刻理解“康威定律”的力量——你的组织结构会直接影响你产出的产品结构。通过这次变革,Block不再是各自为政的业务孤岛,而是拥有了“统一的技术焦点”,讲着同一种“技术语言”,共同追求“技术卓越”。

Goose:AI原生的羽翼,每周抢回10小时

在组织重塑的同时,Dhanji团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便是开源AI智能体“Goose”的诞生。这款通用型AI代理(AI Agent),被他形容为“能动手干活的AI,不只是聊天”。

Goose的核心是**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框架12,它为Salesforce、Snowflake、SQL等现有企业工具提供了封装层,让大型语言模型能够直接调用并执行实际任务。这意味着AI不再是停留在聊天界面上的“智能”,而是拥有了“手和脚”,能够在数字世界中自主行动,例如自动连接数据源生成营销报告、处理文件、甚至重排会议日程。

Goose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是惊人的。深度使用Goose的工程团队,每周平均节省8到10小时的人工工作时间123。公司整体的人工节省率达到了20%至25%。“而这仅仅是开始,”Dhanji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后面会‘疯狂’得多。”1

更令人兴奋的是,Goose的价值超越了工程团队。Block的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能利用Goose自建内部系统,将原本数周的排期任务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工程师将Goose设置为实时观察自己的屏幕,让它在后台识别Slack或邮件内容,数小时后便自动生成代码、提交PR,甚至在会议超时时发出提醒。这种人机共舞的工作模式,正迅速成为Block的日常。

“Goose不只是技术项目,更是一种文化信号——让每一位员工,无论是否工程师,都能用AI去构建、去创造。我们希望让AI成为公司最自然的‘操作系统’。”1

“受控的混乱”与“代码无关论”

在Dhanji的领导哲学中,一些观点显得格外反直觉。他抛出了一个在工程师社群中可能引发争议的论断:“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没有直接关系。”他举例说,YouTube被Google收购时,其代码结构曾被抱怨糟糕,但它却成为了Google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反观Google自家技术更先进的Google Video,却被YouTube彻底击败。

“所以关键不在代码,而在: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1

这种务实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也体现在他所提倡的“受控的混乱”中。在Cash App早期,团队从10人扩张到200多人,看起来混乱不堪——大家同时做实验、快速上线,没有严格流程。但他认为,这种自由激发了工程师的创造力。在确保基础系统稳固、不影响可靠性的前提下,让工程师们自由探索,往往能催生最有价值的创新。

从失败中淬炼的领导力

Dhanji的领导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无数次失败的磨砺中淬炼而成的。Google Wave、Google+、匿名社交应用Secret,以及一个邮件创业项目——这些都是他曾参与但最终失败的尝试。

“但每一次失败都教会我一些东西,也让我更谦逊——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以为自己全都懂。真正的成功,比如Cash App,就是在那些失败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

他所强调的“从小处开始”(Start small)的领导经验,也与这些经历息息相关。Goose的起点,只是一个工程师的业余项目;Cash App亦是从一次Hack Week的小实验萌芽。就连Block最早的比特币项目,也是Dhanji、Jack Dorsey和另一位工程师在一次Hackathon上完成的。这些故事都在昭示一个道理:伟大的变革往往源于微小的火花和大胆的尝试。

如今,Dhanji正带领Block走向一个由AI重新定义工程和生产力的未来。他预测,未来工程师可以大量“重写”代码,甚至每次版本发布都“删除再重建”,让AI生成最优的新版本。尽管AI的能力在飞速提升,但他坚信人类的“品味”和判断力依然是不可替代的。AI不会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种全局判断和对用户价值的深刻理解,仍需人类来掌舵。

在招聘上,Block现在更看重具备“学习型思维”的人才,鼓励面试者使用AI工具解决问题,观察他们如何与AI协同。Dhanji观察到,资深工程师和刚入行的新手是AI工具最积极的使用者,但真正让他惊讶的是那些非技术岗位的人——法务、风控、设计团队,他们正利用AI代理和编程工具完成任务,这预示着未来岗位界限的模糊,以及主动拥抱AI的人将带来最大的影响力。

从一封信引发的变革,到重塑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再到打造开源AI代理Goose,Dhanji R. Prasanna以其独特的视野和坚定的执行力,不仅将Block带入了AI时代,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关于AI原生转型的典范。他的故事,是对科技力量、人文思考和领导智慧的一次深刻诠释。

引用


  1. 从兼职工程师直接跳到CTO,他用两个月让一款 Agent 干掉60%复杂工作并放话:“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没有直接关系”! · AI前线·AI前线(2024/07/26)·检索日期2024/07/28 ↩︎ ↩︎ ↩︎ ↩︎ ↩︎ ↩︎ ↩︎ ↩︎ ↩︎ ↩︎

  2. Building the AI-First Enterprise with Goose, their Open Source Agent · Sequoia Capital·(未知)·检索日期2024/07/28 ↩︎ ↩︎

  3. Jack Dorsey's Block Made an AI Agent to Boost Its Own Productivity · Wired·(未知)·检索日期2024/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