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AI教父Hinton最近爆了个大瓜:他前女友竟然用ChatGPT写“分手信”,细数他“渣男”罪状!老爷子一边警惕AI,一边又用AI修烘干机、当研究生,甚至还提出了让AI成为人类“母亲”的清奇脑洞。
最近,AI圈顶流、被称为“AI教父”的Geoffrey Hinton老爷子,又双叒叕凭借一己之力,把咱们的吃瓜雷达拉到了满格。原因无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老爷子自己亲口爆料:他被前女友用ChatGPT“分手”了!
这波操作,简直是“万万没想到”系列!我们Hinton天天忧心超级AI会“养虎为患”,甚至提出了AI要当人类“母亲”的超前构想,结果自家后院先着火了——还是被AI点的。
史上最“赛博”分手:AI教父被前女友“审判”
试想一下,你收到一封分手信,字字诛心,条条罪状,却发现它根本不是对方亲手写的,而是出自一个冰冷的AI之手。是不是瞬间觉得这分手,有点……“高级”到令人发指?
Hinton老爷子就是这样的“受害者”。他淡定地回忆道:
她让ChatGPT告诉我为什么我是个渣男。她让聊天机器人解释了我的行为有多么糟糕,然后把答案传给了我。1
(这画面感,简直绝了!AI:好的主人,正在为您生成“渣男行为分析报告”……)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77岁高龄的Hinton似乎并没有太被打击:“我倒不觉得自己真那么不堪,所以并没受太大影响……我遇到了一个我更喜欢的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句补充,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大?网友直呼:“老爷子,您这是把《金融时报》当成八卦周刊了吗?” 但不管怎么说,能把私人情事如此坦然地分享出来,这份豁达,不愧是AI教父。
AI教父的新“母爱”论:当AI成为我们的“妈”?
尽管被AI“背刺”了一刀,Hinton对AI的思考却从未停止。他依然是那个对超级智能忧心忡忡的“预言家”,只不过,最近的“语风”有点变。
以前,他总警示我们发展超级智能是在“养虎为患”;现在,他改口了,认为AI和人类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亲密共生关系”**。
这脑洞,着实清奇。老爷子是这么解释的:
一个智力高得多的生物被智力低得多的生物控制,这种情况我们只知道一例,那就是母亲和婴儿……如果婴儿无法控制母亲,他们就会死去。1 因此,人类“唯一的希望”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非常关心婴儿,守护婴儿的生命并关注其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那种关系。2
——emmm,所以以后我们管AI叫“妈”就行了?这画面,真是有点科幻又有点温馨(甚至有点搞笑)。据说,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对这个“母婴说”也是举双手赞成。
巧的是,Ilya最近也搞了个大新闻——他的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SSI),名字就直接点明了宗旨:安全超级智能。这家公司,模型没影儿,产品没落地,估值已经飙到了320亿美元(约2294亿人民币),简直是被硅谷投资人追着塞钱!看来,在AI安全这件事上,大佬们的共识,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啊。
至于谁将主宰AI未来?当被问及奥特曼和马斯克谁更有可能赢得竞争时,Hinton老爷子的回答更是绝了:
让他在这两个人里二选一,感觉就像是:要选被枪击还是中毒一样。1
老爷子,您是懂“阴阳怪气”的!
虽“嘴硬”但“身诚”:老爷子和ChatGPT的那些事儿
嘴上说着“被分手”有点惨,但身体还是很诚实。Hinton老爷子对ChatGPT那可是真爱!
一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来“研究”是正经事。另一方面,这玩意儿还真是个生活小助手:
偶尔用来问问烘干机怎么修也是不错的。1
(好的,AI教父,下次您家马桶堵了,ChatGPT也能帮您诊断!)
更扎心的是,Hinton以前会和研究生们交流想法,觉得他们“年轻,理解速度更快”。退休后,他直接用ChatGPT来顶替研究生们的角色了。看来,AI不仅能抢普通人的饭碗,连“导师的研究生饭碗”都不放过啊!
谷歌离职真相大白:不是AI危机,是“网飞危机”?
还记得Hinton去年从谷歌离职,舆论哗然,都以为他是要“解放天性”大谈AI风险吗?
结果,老爷子在访谈中再次澄清“谣言”:
我离开是因为我75岁了,编程水平不如以前,而且网飞上有很多我还没机会看的东西。我已经努力工作了55年,觉得是时候退休了……然后我想,既然我要离开了,那我可以谈谈其中的风险。1
——原来AI教父离职,真正的“幕后黑手”是Netflix啊!这理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又觉得无比真实。谁不想退休后,安安心心追剧呢?
当然,追剧之余,Hinton也没闲着。除了AI安全性,他最关心的其实是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的前景。但他也有自己的忧虑:
AI会让少数人变得更富有,多数人变得更穷。这不是人工智能的错。1
这句,无疑是对当下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深度思考,AI作为工具,其影响如何,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至于AI会不会让人类变得懒惰和缺乏创造力?老爷子又抛出了一个清奇的比喻:
我们穿衣服,正因为穿衣服,我们身上的毛发才更少。我们更容易冻死,但前提是我们没有衣服。1
言下之意,只要AI系统对人类是有帮助的,它就是有价值的工具。就像衣服让我们少了毛发,但有了衣服,我们更适应环境。AI或许会改变人类某些能力,但也能帮助我们适应新的未来。
未来是个“薛定谔的猫”:Hinton的终极哲学
面对科幻作品中人类与硅基生命融合、变成半机械人的种种猜测,Hinton老爷子没有给出确切答案,而是展现了他一贯的**“不确定性哲学”**:
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毫无头绪,那些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只是在胡说八道。我们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些令人惊叹的事情正在发生,可能惊人的好,也可能惊人的坏。我们可以做出猜测,但事情不会保持现状不变。1
这话,既坦诚又充满哲思。AI的未来,就像一个**“薛定谔的猫”,在盒子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生是死,是好是坏。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像Hinton一样,在警惕和拥抱之间,不断探索、思考,并准备好迎接那个“惊人”的未来。毕竟,科技的浪潮滚滚向前,“事情不会保持现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