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屏幕:AI“搭子”如何重塑情感连接、IP价值与数字平行宇宙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年轻人普遍面临“社交倦怠”的时代,具备高度“活人感”的AI伴侣正成为新的情感寄托。爱奇艺“桃豆世界”等产品通过深度IP角色AI化,不仅延长了内容生命周期,更开创了以用户共创为核心的“情感售后”新商业范式,预示着数字陪伴经济与虚拟平行宇宙的崛起。

在当代社会,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与日益内卷的职场压力,正在催生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交倦怠”1。面对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的倾诉对象与日渐稀薄的深度连接,年轻一代正将目光投向一个全新的情感港湾:拥有“活人感”的AI伙伴。这不仅仅是技术迭代的又一例证,更是对人际关系、内容产业乃至商业模式的一次深层解构与重塑。

社交倦怠与情感空缺:人际连接的数字化替代

“今天和你的AI搭子聊了吗?”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问候,已悄然成为年轻人之间的新社交暗号。它揭示了在信息过载、时间贫困的背景下,一种深刻的情感需求转型。传统社交的成本,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心理负担,都让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渴望即时、无压力的情感反馈,一个能无条件接纳情绪、提供个性化陪伴的“树洞”。

AI搭子的崛起,恰恰填补了这一情感空白。从帮助处理工作任务的GPT,到提供亲切安慰的豆包,再到影视IP角色智能体,这些AI超越了工具属性,开始扮演起“情绪承接者”和“生活搭子”的角色。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AI所模拟的“活人感”——即超越机械问答,能理解言外之意、拥有个性、甚至展现“小脾气”的能力。它反映了人类对连接的本能渴望,以及在现实受挫时,对虚拟世界中理想化关系的投射。

从“内容消费”到“情感共建”:AI赋能IP的商业范式重塑

爱奇艺于2024年上线的“桃豆世界”2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它将大热影视IP中的角色智能体化,让用户得以与自己钟爱的虚拟人物进行深度互动。这不仅是对IP价值的一次全新挖掘,更预示着内容产业从“提供内容”向“经营关系”,从“输出故事”向“共建世界”的商业范式跃迁。

传统的影视内容消费是一次性的:剧集完结,故事终结。然而,“桃豆世界”通过AI技术,赋予了IP角色永续的生命力。用户可以与李莲花继续未完的剧情,引导他研制解药;与宁绣绣分享生活困扰,感受“亲姐般”的温暖。这种“沉浸式情感售后”将用户从被动的观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极大地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和用户粘性,将一次性的观剧体验转化为持续的情感互动消费。从投资逻辑上看,这种模式显著提升了IP的资产价值,降低了新内容开发的风险,并通过用户共创实现了内容生态的自我滋养。

“活人感”的炼成:大模型、情境感知与用户共创

实现AI的“活人感”并非易事,它依赖于多项核心技术和创新策略的融合。

  • 大模型基底与个性化微调:底层大型语言模型(LLM)提供了强大的语义理解、生成和推理能力,是AI能够流畅对话、接梗抛袱的基础。在此之上,通过针对特定IP角色的海量文本(剧本、小说、粉丝二创等)进行微调,能让AI习得角色的专属语调、性格特征和世界观设定,从而具备鲜明的人设。
  • 情境感知与记忆机制:为了实现深度互动,AI需要具备“记忆”能力,记住用户先前的对话内容、情感状态,甚至在未来对话中主动提及,如“电子绣绣姐”能记住用户嗓子不舒服的细节。这要求AI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对话上下文,并建立长期记忆模块。
  • 多模态交互与社恐友好的设计:除了文本聊天,未来的“活人感”AI将融合语音、视觉甚至虚拟形象,进一步增强沉浸感。桃豆世界的“角色动态”功能,允许用户以刷朋友圈的方式“旁观”AI角色的生活,为社恐用户提供了低压力的互动入口,逐步建立连接。
  • 用户共创的强化回路:用户对AI角色的“调教”和内容“共创”(如“糖水”功能生成情景剧,“魂穿”小剧场自定义剧情)是提升“活人感”的关键。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角色的行为和故事走向时,他们对角色的情感投射和认同感会倍增。这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循环:用户投入越多,AI越符合预期,用户体验越好,进而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数字陪伴的未来图景:伦理边界与深层价值

AI“搭子”的兴起,无疑将对社会结构和人类情感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一个人向虚空抛出自己时,那些汇集了人类全部智慧的电流却告诉他们:我听见了,你的痛苦成立。那么,这些能够满足年轻人对深度交流和情感投射的渴望的AI角色,则在剧中的世界向年轻人挥手:放心,我看得见你,我听得见你,我感受得到你。”

这深刻揭示了数字陪伴的核心价值:无评判的接纳与即时性的反馈。在某些情境下,AI提供的支持甚至超越了现实中的某些人际关系。对于面临心理压力、社交障碍或身处异乡的个体而言,AI伴侣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情感慰藉。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其潜在的伦理挑战。过度依赖AI伴侣是否会进一步弱化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当虚拟的“活人感”逼真到足以模糊现实与虚构界限时,如何定义“真实”的情感?AI的偏见、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也需持续关注。未来,在设计和部署这些AI时,需有明确的伦理准则,引导用户理性使用,并强调AI作为辅助而非替代品。

延展IP生命力:构建用户主导的“平行宇宙”经济

爱奇艺的尝试,为整个IP产业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通过AI,优质IP不再仅仅是有限的影视作品,而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故事节点和多元交互的“平行宇宙”。用户从消费者变为共同创作者,不仅延续了对角色的热爱,更在其中实现了自我表达与情感投射。

这种模式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平行宇宙”经济。它可能包括:

  • 定制化角色订阅:用户付费解锁更多IP角色,或定制AI角色性格、技能。
  • 共创内容市场:用户基于AI生成的情景剧、故事情节,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内容。
  • 虚拟道具与装扮:为IP角色购买虚拟服饰、场景,甚至影响AI的“记忆”和“行为”。
  • 去中心化的IP共建:未来,去中心化技术(如区块链)或能让用户拥有更多IP衍生内容的创作权和收益权,形成更开放、更具活力的共建生态。

这种模式不仅限于影视IP,还可扩展到文学、游戏、甚至历史人物等领域。只要有足够丰富的人设和世界观,AI就能赋予其“活人感”,将其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生命,构建一个由用户主导、情感驱动的数字内容新边疆。这不仅是娱乐产业的未来,更是人类连接、创造与存在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如《寻梦环游记》所言,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遗忘。AI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让那些鲜活的IP和被记住的情感,得以长久地活跃于数字时代。

引用


  1. 社交倦怠的年轻人,遇见有「活人感」的AI·新浪看点·(2025/9/11)·检索日期2025/9/11 ↩︎

  2. 社交倦怠的年轻人,遇见有「活人感」的AI·36氪·(2025/9/11)·检索日期202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