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随着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其高基数、高实时性、高并发的特性正将传统可观测系统推向极限。火山引擎通过对Prometheus进行深度工程优化,在数据处理、查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上实现突破,不仅为字节跳动内部大规模AI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更预示着云服务商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正从算力延伸至更深层次的智能运维,驱动着AI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感知与治理迈进。
大模型时代:可观测性的“隐形战场”与Prometheus的极限挑战
当Agentic AI、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模型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数字世界时,我们往往关注其前端的智能涌现,却容易忽略支撑这些宏伟愿景的“隐形战场”——即底层基础设施的可观测性。可观测性并非仅仅是监控系统的健康状态,它更像是AI系统的神经系统,实时感知、分析、诊断并响应着每一个微小的数据信号。作为云原生监控领域的事实标准,Prometheus被广泛应用于AI大模型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可观测任务,但其在面对AI时代特有的挑战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瓶力。
核心痛点首先聚焦于高基数时序数据爆炸。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特别是像火山方舟这样接入海量端点的平台,能够轻松产生十亿级别的时序基数。这不仅包含传统的CPU、内存等指标,更包括了GPU利用率、模型推理延迟、Token吞吐量、甚至多智能体协作中的细粒度状态变化。每一个独特的标签组合(label/tag)都会导致一个全新的时序序列,这些爆炸性的“标签海洋”使得Prometheus原生的倒排索引和查询效率面临巨大压力,引发查询耗时过长甚至系统不稳定的风险1。其次,在线推理服务的实时性与弹性调度提出严苛要求。AI应用高峰时段需要快速扩容,传统基于K8s HPA(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的CPU/内存指标已不足以精准反映AI工作负载,需要更细粒度、更实时的GPU等自定义指标作为扩缩容依据。同时,推理服务的流量亲和性调度对指标实时性提出了亚秒级要求。最后,大规模多租户QoS保障成为云服务商的必修课。在共享集群环境下,单一租户的大流量写入或大查询可能相互影响,对其他租户的可用性造成冲击。这些都构成了当前AI可观测性的深层挑战。
火山引擎的工程解法:重构Prometheus,驾驭AI复杂性
面对这些挑战,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基础架构可观测团队的郭刚平及其团队,在服务火山方舟等AI领域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对托管Prometheus(VMP)进行了系统性的深度优化。他们的核心演进思路是构建一个端到端、高度弹性、面向大规模场景的监控架构。
火山引擎的优化实践体现在多个维度:
- 高基数问题治理:
- 针对高流失率、短时高基数时序场景,VMP采用了查询预聚合策略,通过在采集端和存储端进行数据聚合,显著降低基数,并通过与业务侧对齐打点最佳实践方案,从源头减少不合理数据生成。
- 在面对难以预测的高基数时,系统具备查询熔断机制,防止过大查询对稳定性造成冲击,类似于数据库的全表扫描防护2。
- 实时性与弹性调度:
- 为满足在线推理对指标可用性及实时性的严苛需求,VMP引入了近用户集群侧实时指标缓存,有效降低TTFT(Time To First Token)延迟高达40% 1,这对于提升AI应用的用户体验和响应速度至关重要。
- 大流量租户QoS保障:
- 在写入链路,实现了大流量租户网关自动拆分独立分组,避免租户间相互影响。
- 在查询链路,通过大查询发现和治理机制,结合面向"Never OOM"的查询组件设计,确保查询服务的鲁棒性。
- 创新性地采用了Shuffle Sharding查询聚合工作区,突破了单集群规模上限,并通过Sharding写入与聚合查询实现了数据在多个Prometheus实例间的水平扩展与统一视图。这种基于查询下推的聚合方式,相比社区原生的RemoteRead机制,大幅减少了原始数据的传输量,提升了查询效率2。
这些技术实践共同构建了一个能够稳定支撑十亿级时序读写、具备弹性伸缩和QoS保障能力的AI可观测平台,将Prometheus从单一实例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适应大模型时代的“无尽”数据洪流。
产业生态变局:从基础设施到AI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火山引擎对Prometheus的深度优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云服务商在AI时代战略布局的缩影。随着AI技术成为核心生产力,提供稳定、高效、可观测的AI基础设施,已成为各云计算巨头竞争的新高地。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的云服务品牌,其策略优势在于能够将字节跳动内部如抖音、火山方舟等超大规模AI业务的实战经验和技术沉淀,反哺并产品化为面向外部客户的通用服务。这种“内部验证、外部赋能”的模式,赋予了火山引擎在AI可观测领域独特的竞争力。
放眼整个产业,阿里云也在同期发力大规模AI可观测。其Prometheus 2.0方案剑指全栈可观测,将时序存储与日志、Trace等数据形态实现统一,并自研C++查询引擎以实现更高性能、稳定性和QoS控制3。这表明,行业趋势正从单一指标监控走向指标、日志、追踪三位一体的融合观测,并进一步向**可观测数据生态从“基础设施层”延伸到“业务模型层”**演进,为AI工程化落地提供全面的洞察工具。
未来,AI可观测性将不再仅仅是运维工具,它将成为AI技术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模型训练、推理、部署、迭代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云服务商通过提供此类深度优化的可观测解决方案,正在将AI的“黑箱”变得更加透明,从而降低AI应用的门槛,加速企业级AI的普及和创新。
超越指标:AI可观测性的哲学深度与未来范式
从哲学思辨的角度看,AI可观测性的演进反映了技术系统对自身“内省”能力的渴望。高基数数据并非仅仅是量的问题,它映射出AI系统内在复杂性与涌现性的本质。每一个标签,都可能代表了模型内部或外部环境的一个独特维度,这些维度的组合构成了AI在特定时刻的“状态指纹”。理解并管理这些指纹,是驯服AI巨兽,确保其按预期行为的关键。
从“监控”到“可观测”,再到AIOp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T Operations)的未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从人工干预到智能自愈的范式转变。正如火山引擎展望的“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下一代时序存储”、“Inplace时序数据分析能力”和“AIOps能力内外复用上云”,这不仅仅是技术指标的提升,更是一种关于AI自我管理AI的未来图景。当AI系统能够通过自身产生的数据,自动理解其行为模式、预测潜在故障、甚至自我修复和优化时,我们便迈入了技术与智能高度融合的新纪元。
这种能力将深刻影响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解放工程师从繁琐的运维工作中,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和业务发展。对于社会而言,一个具备高度可观测性的AI基础设施,意味着更可靠的自动驾驶、更精准的医疗诊断、更智能的城市管理。然而,这也提出新的伦理思考:当AI基础设施开始“思考”和“行动”时,我们如何确保其决策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和可控性?
总而言之,火山引擎在Prometheus上的优化实践,是当前AI时代底层技术创新的一次集中体现。它不仅解决了工程上的具体难题,更在产业竞争中划定新边界,并预示着一个AI系统能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管理自身,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加速的未来。
引用
-
火山引擎 Prometheus 面向大模型场景的优化实践|QCon 上海 · 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 (2025/10/23-25) · 字节跳动研发工程师郭刚平 (检索日期2024/5/7) ↩︎ ↩︎
-
Prometheus 性能调优:大模型和智能驾驶可观测的高基数问题 · 火山引擎开发者社区 · 火山引擎可观测团队 (2025/5/6) · 检索日期2024/5/7 ↩︎ ↩︎
-
剑指大规模AI 可观测,阿里云Prometheus 2.0 应运而生 · Observability.cn (检索日期202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