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危机与重生:Airtable CEO Howie Liu的AI时代领导力进化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被“濒临倒闭”谣言重创后,Airtable CEO Howie Liu以“一线执行型CEO”的身份,带领公司全面拥抱AI,通过重塑组织、鼓励“玩耍式”探索,不仅实现了现金流转正,更将无代码平台推向AI赋能的未来。这是一场关乎领导力、创新与回归初心的深刻变革。

202X年的一个下午,一条推文在硅谷迅速扩散,字字如刀,直指彼时已估值数十亿美元的无代码平台Airtable:“RIP Airtable”。钱烧得太快,收入远远不够支撑,这家明星独角兽似乎命悬一线。谣言裹挟着市场重置期的焦虑,让这家曾经的“产品导向增长(PLG)”明星公司,瞬间跌入舆论的深谷。

然而,在风暴的中心,Airtabl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owie Liu却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冷静与决断。他没有被这股唱衰的洪流吞噬,反而以此为契机,带领公司完成了一场堪称“自我重塑”的激进变革:他亲自下场写代码,转型为“一线执行型CEO(IC CEO)”,将整个组织围绕人工智能(AI)彻底重构。从濒临倒闭的传闻,到如今实现数亿美元的年收入并拥有超1亿美元的正现金流,Airtable的这段旅程,是Howie Liu个人领导力进化的缩影,也为AI时代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生存指南。

Howie Liu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商业逆转的传奇,更是一幅描绘了在技术范式剧烈变迁中,一位创始人如何坚守初心、勇于变革,并以深度参与而非简单授权,重新定义领导力边界的深度画像。

愿景的萌芽:对人机交互的痴迷与“人人皆可编程”的信念

Howie Liu对Airtable的愿景,早在其大学时代就已埋下伏笔。他于2009年毕业于杜克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和公共政策双学位。虽然学习了神经网络,但他很快意识到,计算领域真正的瓶颈不在于算力,而在于“可用性”。“有效使用软件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体验,”他回忆道1。这促使他坚定了一个信念:软件开发不应该只属于程序员。

2012年,Howie Liu联合创办Airtable,彼时他心中的蓝图并非一个死板的软件工具,而是一个能让任何人构建强大定制应用程序的平台,一个像数据库一样工作的电子表格。他曾表示:“如果我们为AI工作流程设计了完美的平台,它看起来就会像Airtable一样。”1 这句话,不仅预言了Airtable的未来走向,更彰显了其核心使命——民主化软件创建。早期,Airtable以其直观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功能迅速获得产消人士和大型企业的青睐,应用于营销活动、零售运营等广泛场景,累积融资14亿美元,并在2021年实现了1.42亿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同比增长超过50%1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挑战随之而来。Airtable在拥挤的市场中,不仅要面对Salesforce、ServiceNow等巨头,还要与Asana、Trello等轻量级工具竞争。其最初通过PLG实现了病毒式增长,但在疫情加速数字化应用的浪潮下,企业客户对可扩展性、安全性及与其他企业级工具的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迫使Airtable从一个受欢迎的生产力应用,向企业级平台转型。

低谷回响:“濒临倒闭”的谣言与CEO的坚韧

2023年,一则推文如平地惊雷般引爆社交媒体,直言Airtable“完了”,资金枯竭,濒临倒闭。这条推文被《All-In Podcast》引用,进一步将谣言推向高潮,引发了“上一代高估值独角兽公司在市场重置期会怎样”的广泛讨论1

Howie Liu在《Lenny's Podcast》中回忆起这一刻时,语带无奈却又充满坚韧:“几乎完全不是真的。让我意外的是,那条推文居然会疯传。……那条推文里关于我们营收规模、增长速度的数字全都错得离谱,差了好几倍。”1 他将此归咎于社交媒体的“错位激励机制”,人们更倾向于转发耸动而非正确的内容。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谎言跑遍世界的时候,真相还没来得及起床”的残酷现实。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也成为了Airtable和Howie Liu深刻反思与自我变革的催化剂。正是这场风暴,促使他下定决心,带领公司彻底拥抱AI,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其领导风格和组织结构。

IC CEO的回归:深潜AI的舵手

在市场质疑和AI浪潮的双重压力下,Howie Liu做出了一个看似“反潮流”却极具前瞻性的决定:重新回归“一线执行型(Individual Contributor,简称IC)”角色,亲自参与编程工作。他将其归因于对AI时代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其实是我最初创业时的工作方式,”Howie Liu在采访中表示,“对于像Airtable这种纯软件产品来说,技术就是产品,设计细节就是价值本身,不能和流程、调研割裂开来。”1 他认为,AI带来的变化,不同于以往从桌面到移动、从本地到云的转型,而是一场持续快速演进的范式转移。每一次模型升级都会催生新的产品形态和交互方式。

“要保持相关性,就必须重新进入细节,亲自体验和试验。否则根本无法真正把握‘什么是可能的’。”1

他将自己定位为公司的“首席品味官(Chief Tastemaker)”,强调如果不亲自下场,就无法真正“品味”出好坏。在AI领域,这意味着他必须亲自去“玩”模型,将其推到极限,才能理解其潜力。Howie Liu甚至自豪地宣称,他一度是Airtable内部乃至全球客户里“推理成本最高”的用户,几乎每小时都在使用ChatGPT或Claude等AI工具,通过处理海量销售通话转录等数据,从中聚合出极有价值的产品、市场和定位洞察,虽然花费不菲,但相较于咨询公司的百万级费用,这无疑是“太划算了”1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Howie Liu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大胆调整:减少固定的例行会议,转向围绕新鲜洞见展开的“应景”会议;更重视与团队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如长时间午餐或散步聊天。他每周还主持一个专门的AI执行冲刺会议,涵盖一半研发团队,确保公司行动速度不输于Cursor、Windsurf等AI原生新秀1

组织重塑:快慢思维与跨界融合

Howie Liu不仅在个人角色上实现了转型,更在组织层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Airtable最近进行了一次重组,将团队划分为“快思考(fast thinking)”和“慢思考(slow thinking)”两类1

  • 快思考团队:负责快速迭代,每周都要推出令人惊艳的新功能,制造兴奋和用户增长。这要求团队成员具备自主性和全局思维,能同时考虑技术、设计和用户体验,敢于在模糊中探索。
  • 慢思考团队:则专注长期的架构和复杂性问题,比如能支撑上亿条记录的新数据库系统,保证长期可扩展性。

这种“快慢结合”的模式,让Airtable在保持快速创新的同时,也能兼顾底层架构的稳固。Howie Liu还特别强调了“打破角色壁垒”和“跨界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用更少的人能做更多的事”将成为常态,这并非意味着裁员,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向“复合型”发展。

“产品、工程、设计这三个领域,每个角色都需要‘在三个领域都达到不错的水平’。无论你是哪个角色,对另外两个领域都要有‘基础认知’,然后在自己的核心领域深耕。”1

他甚至建议员工可以专门安排一天或一周,去尽情尝试所有AI产品,探索它们可能为Airtable带来的价值。这种“玩耍”式的探索,被Howie Liu视为理解AI能力、驱动创新的最重要方式1。他强调,阅读报道或推文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获取体验感,并鼓励团队分享互动原型而非PPT。

AI时代的民主化构建者

Airtable的愿景——民主化软件创建,在AI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Howie Liu相信,使用应用程序的人远多于能自己构建或操作应用的人,而AI提供了通过全新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

“我们的重点是业务应用,而不是制作娱乐类游戏。无代码组件让AI代理无需从零写代码,就能构建复杂业务应用,包括CRUD接口、实时协作、布局引擎、自动化和业务逻辑。这相当于为AI提供了高质量的‘乐高积木’,它只需组合这些组件,而不是从SQL、HTML、JavaScript一行行写起。”1

他指出,早期的AI模型尚不能一次性完成复杂任务,但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新的产品形态开始出现,例如Cursor和Composer,甚至可以从零开始构建3D游戏。Airtable正是在这个浪潮中,将AI代理设为平台默认操作方式,让应用几乎成为AI代理操作的载体,赋能用户用自然语言描述构建应用,AI不仅能利用Airtable现有功能搭建,还能自动生成代码来实现个性化需求1。这种对AI产品体验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正是Howie Liu作为“首席品味官”的核心职责。

穿越周期:一位创业者的反思与初心

回溯过去十余年的创业历程,Howie Liu分享了一些“反常识”的宝贵经验。他与Airbnb CEO Brian Chesky的观点不谋而合,都强调了在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工作模式。

“创业初期(找产品市场契合点时),你必须‘全能’——要懂技术决策、设计逻辑,还要考虑商业化、营销,这些事是‘相互关联的’,不能拆分成‘工厂流水线’一样的独立环节。”1

当公司规模化后,虽然会有“运营专家”建议将流程“工业化”,设立职能部门,但他认为这种模式会让人失去“整体思考带来的神奇价值”,也很难再做“大方向的突破”。真正重视产品的公司,首先CEO要兼任“首席产品官”的角色,持续在产品上创新,而这种创新并非增量优化,而是需要“用更具突破性的视野,让产品实现跨越式升级”1

如果能回到十年前,Howie Liu想对当时的自己说:“别放弃你热爱的那些细节。”1 他认为,即使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承担管理、运营等更多责任,也绝不能丢掉真正热爱和驱动产品从0到1的核心工作。正是这份对产品和用户体验设计的深沉热爱,支撑着他在行业风云变幻中,一次次穿越周期,带领Airtable凤凰涅槃,并最终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千亿估值与正现金流。

Howie Liu的经历,如一面镜子,映照出AI时代领导者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以代码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着一篇关于坚持、学习与变革的个人史诗,也为所有渴望在智能浪潮中乘风破浪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充满启示的样本。他的故事证明,在快速迭代的科技前沿,回归对产品细节的极致热爱,并通过身体力行推动组织变革,才是通往持续创新的永恒法则。

引用


  1. How we restructured Airtable's entire org for AI | Howie Liu (co-founder and CEO) · Lenny's Podcast · Lenny Rachitsky(2025/08/31)·检索日期2025/09/02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