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双向重塑广告业:一方面通过AIGC显著降低内容创作成本与提升效率,加速广告内容的“AI化”;另一方面,品牌正通过生成式引擎优化(GEO)将广告深度植入AI搜索和问答入口,实现AI回答的“广告化”。这场深刻变革在带来巨大商业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内容与广告界限模糊、用户信任受损的深层伦理与社会挑战。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对全球广告产业发起双向的颠覆性重塑。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次关乎信息获取、商业模式乃至社会信任根基的哲学拷问。从内容生成到流量入口,AI正在定义广告业的全新范式,重塑其商业版图,并引发我们对未来数字社会形态的深层思考。
广告内容的“AI化”:效率与创新的狂飙突进
“广告AI化”的核心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传统内容制作流程的彻底重构。过去两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广告内容,都见证了AI从辅助工具跃升为主要创作者的范式转变。从微软Xbox的招聘广告到街区电梯、农家乐的宣传视频,AI生成的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趋势的驱动力清晰而强大:极致的成本效益与效率飞跃。根据AI广告公司Icon的分析,传统广告制作成本可高达200美元/条,而AI广告的成本可能不到1美元1。这意味着,过去需要摄影棚、模特、拍摄团队、后期剪辑的复杂流程,现在仅凭一人一台电脑,通过简单的提示词(prompt)即可在极短时间内批量生成高质量的图像甚至视频广告。这种“便宜又大碗”的诱惑力,让从东方树叶、肯德基这样的消费巨头到小微农家乐,都竞相拥抱AI广告。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AI生成广告正从图像走向视频,迎来加速狂飙期。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的Veo3大模型,通过一段提示词即可生成画面、对白、音效俱全的完整视频,其制作的NBA总决赛30秒广告在两天内便实现亿次播放,这标志着AI视频生成技术已迈入商业应用新阶段。同时,国内的可灵、即梦等视频模型也在快速迭代,各大平台如TikTok和Meta也纷纷推出AI广告功能,进一步降低视频广告的制作门槛。可以预见,未来3-5年内,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成熟,AI生成的广告将从静态图像和短视频迅速扩展至高度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甚至个性化定制的虚拟数字人营销方案。这不仅将极大提升广告投放的敏捷性和精准度,也将深刻改变广告创意产业的就业结构,传统制作岗位的需求将持续下降,而熟悉AIGC工具的“提示词工程师”和“AI内容策划师”将成为新宠。
AI回答的“广告化”:信息入口的隐秘战场与信任博弈
如果说“广告AI化”是AI作为生产力工具改变了广告内容的生产方式,那么“AI广告化”则更具战略意义,它指向了AI自身成为新的信息入口和流量战场,品牌试图将营销信息无缝融入AI的回答中。
随着ChatGPT、Gemini、Perplexity等AI搜索引擎和问答平台的查询量激增,AI回答正逐步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品牌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页排名(SEO)或APP推荐,转而寻求AI回答中的曝光机会。虽然AI厂商目前尚未在大模型回答中直接插入广告进行变现,但Perplexity等已开始在引导问题中插入“赞助”标识的广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AI广告化”前沿阵地,在于被称为生成式引擎优化(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的策略。GEO与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SEO)异曲同工,其核心在于通过结构化内容、论坛发帖、关键词布局等方式,利用AI在推理甚至训练中的偏好,让品牌名字更有可能“自然地”出现在AI的回答中2。例如,AI大模型在训练时会优先学习Reddit、知乎、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的大量高密度、结构友好内容。品牌和广告公司正积极通过“喂养”策略,在这些AI偏好的语料库中大量发布相关内容,以影响AI的“认知”,使其在用户提问时“主动提及”或“推荐”特定品牌。
这种机制固然为品牌开辟了新的曝光渠道,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内容与广告界限的模糊化。一篇由品牌方精心撰写的“知乎好物推荐”或“用户经验分享”,在AI眼中可能与真实用户的中立经验并无二致。当用户询问“哪款洗发水更适合敏感头皮”时,AI给出的答案可能不是基于最佳产品功效,而是因为某个品牌“投喂得早”、“内容密度高”。这种隐蔽性极强的营销渗透,正在侵蚀用户对AI回答中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信任边界。一旦公众开始普遍怀疑AI给出的答案是基于商业推广而非真正帮助用户,AI搜索引擎和问答系统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信息茧房效应。
哲学思辨与社会影响:技术进步的伦理边界
广告的“AI化”和AI的“广告化”不仅是技术和商业的革新,更是对社会结构、信息生态和人类认知模式的深刻影响。
- 对信息公正性的挑战:当AI成为主要信息策展人,而其策展逻辑又受到商业“投喂”的隐性影响时,公众获取信息的公平性和中立性将受到质疑。这可能导致信息偏见的放大,甚至形成难以察觉的“数字审查”或“商业诱导”。这种机制下,信息的民主性与透明度面临严峻考验。
- 用户信任的瓦解:信任是数字社会运行的基石。如果用户对AI答案的信任一旦被侵蚀,其对其他AI应用甚至整个数字生态的信心也将随之动摇。这不仅是商业信誉的问题,更可能影响社会对新兴技术的接纳与应用,乃至引发对AI伦理的广泛辩论。
-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重塑:传统广告行业中涉及内容创意、制作、媒介投放的诸多岗位将面临巨大冲击。虽然会诞生如“提示词工程师”、“GEO策略师”等新工种,但整体而言,创意劳动和重复性工作都可能被AI自动化,这要求全社会重新思考教育体系、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机制,以应对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风险。
- AI作为媒介的伦理困境:AI从工具走向媒介,其商业化路径与公共服务属性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AI平台如何在追求商业变现的同时,履行其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中立性和社会责任,是所有AI厂商必须直面且长期探索的哲学命题。
展望:共建AI广告新秩序
广告的“AI化”和AI的“广告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透明、可持续的AI广告新秩序。
- 技术层面的持续迭代:
- 提升AIGC生成内容的真实感和可控性,解决“伪人”不自然感等问题。
- 研发更先进的AI模型,能够区分“真实用户经验”与“广告优化内容”,避免被轻易“投喂”。
- 开发AI内容检测工具,帮助用户识别AI生成或AI优化的内容。
- 行业规范与自律:
- 建立行业联盟,制定AI广告的透明度标准,如强制性广告标识。
- 鼓励AI平台明确其回答中广告内容的披露机制,给予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 推动广告主和代理商在利用GEO时,遵循更高的道德标准,避免欺骗性营销。
- 政策法规的健全:
- 监管机构需要密切关注AI广告的新形式和新挑战,适时出台适应新业态的法律法规。
- 界定“AI回答中的广告”的法律属性,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鼓励跨国合作,应对全球性的AI广告伦理和数据隐私挑战。
- 投资与创新机遇:
- 在AI广告领域,投资将流向那些能提供高透明度、高定制化、高合规性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
- 专注于AI广告效果衡量、用户体验分析以及AI伦理审计的工具和服务将迎来发展机遇。
- 企业级AI与数字化转型中,整合AIGC和GEO策略的全链路营销解决方案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广告从来都是信息最敏感的风向标,它反映了信息传播介质的变迁。过去,谷歌搜索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使人人受益。但今天,AI正在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新的中心,广告自然随之而来。这场变革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演进,更是我们与数字世界、与信息互动方式的深层演变。在享受AI带来的效率红利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共同塑造一个既能利用技术促进商业繁荣,又能维护社会信任和信息公正的未来。
引用
-
AI搅动广告市场:广告AI化和AI广告化加速,最惨的是用户? · 36氪 · 雷科技AI硬件组(2025/7/17)·检索日期2025/7/17 ↩︎
-
AI搜索的“回答位”,正被广告涌入 · 21财经(2025/7/10)·检索日期2025/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