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军备竞赛”中,硅谷科技巨头正以空前规模投入数十万亿级美元争夺算力基础设施,意图通过掌握核心计算资源实现战略自主并重塑市场格局,这不仅是对未来AGI的押注,更是资本逐利与权力重构的宏大商业叙事。
当曾经的石油巨头们在波斯湾挥斥方遒之时,今日的硅谷精英们正以同样的气魄,甚至更为磅礴的财力,在全球的数字荒漠中圈地、掘金,目标直指人工智能的“新油田”——算力。这不再是一场关于软件定义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于硬件堆叠与电力消耗的史诗级“卡牌游戏”,由奥特曼(Sam Altman)与马斯克(Elon Musk)两位“棋手”主导,赌注之大,令旁观者咋舌。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年轻“教父”,近期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地预告:到今年年底,OpenAI将部署超过100万张GPU。此言一出,立即在业界掀起波澜。此举不仅是对其竞争对手——包括马斯克旗下xAI的Grok 4训练所用20万张GPU——的一次规模性“碾压”1,更暴露了OpenAI摆脱对微软Azure算力依赖的战略决心。长期以来,OpenAI的算力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由微软精心呵护,但也意味着受制于人。如今,通过宏大的“星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2,这个高达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OpenAI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运营权才是奥特曼真正垂涎的战略高地,这使他能够自行分配资源,甚至掌握未来“价格战”的主动权。
巨头们的“算力军备”狂想曲
然而,硅谷的舞台从不缺乏更激进的挑战者。就在奥特曼“百万GPU”豪言的余音未散之际,马斯克,这位以“敢想敢干”著称的“火星殖民者”,立刻投下了一枚更具爆炸性的“卫星”:xAI计划在五年内部署5000万张H100 GPU的等效算力。按照单卡数万美元的保守估算,这意味着未来数万亿美元的惊人投入,即便在挥金如土的科技界,也堪称前所未有。这笔开销,即便对于财大气粗的硅谷巨头而言,也绝非小数目,甚至可能超越某些国家的全年GDP。
这种对算力的狂热追逐,并非仅限于OpenAI和xAI。Meta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加入这场“泰坦之战”,其在建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亥伯龙”(Hyperion)数据中心集群,每个都将超过1吉瓦,而“亥伯龙”更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展到5吉瓦的规模3。1吉瓦的数据中心,若全部部署最新的GB200 NVL72机架,便可容纳约51万张GPU,成本超过210亿美元。这些数字堆砌起来,不仅是天文数字般的资本支出,更是对地球能源极限的挑战——一个1吉瓦的数据中心每年将消耗约87.6亿度电,堪比小半个东京的年用电量。
在这场算力狂热中,英伟达(Nvidia)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其芯片如同炼金术士手中的魔石,将资本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大的计算能力。问题在于,这种无止境的需求,会将英伟达的市值推向何等高地?抑或是,它将成为这场豪赌中唯一稳赚不赔的赌场?
芯片自主与地缘战略
奥特曼的“算力饥渴症”并非空穴来风。OpenAI近期推出的“吉卜力风格”生图功能,一度因算力告罄而被迫限流。彼时奥特曼高呼“我们的GPU快要融化了”,不知是真情流露还是对犹豫不决的投资者施加的巧妙“眼药”。毕竟,传说中的“星门计划”仍在筹资阶段,50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即便有软银和甲骨文加码,仍有相当一部分缺口需要通过债务融资补齐。
OpenAI深知,算力的受制于人意味着被动挨打。从早期对微软Azure的深度依赖,到如今传闻中的7万亿美元自研芯片计划(后被委婉否认),再到雄心勃勃的“星门”与“阿联酋版星门”,奥特曼的核心逻辑始终是构建一个由自己主导的、不断堆高的宏大算力叙事。汇丰银行的研究报告揭示,OpenAI的首款**3纳米自研芯片“Titan V.1”**最快将于2026年问世4,这进一步印证了其“算力自主可控”的长线战略。
与奥特曼的“猛踩油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的纳德拉(Satya Nadella)却“轻点了一下刹车”。纳德拉在早前访谈中毫不避讳地强调对“现有设备有效利用”和“利润率”的关注,对无限制的资本支出持谨慎态度5。这种理念分歧,导致微软在今年1月修订了与OpenAI的合作条款,允许后者寻求第三方算力,尽管微软仍保有优先合作权,但OpenAI已计划到2030年,将其75%的算力来源转移至星门项目。这不仅仅是商业合作的调整,更是科技巨头在算力稀缺时代,对“谁掌控核心生产资料”这一终极权力命题的重新解读。
资本洪流与未来的权力游戏
这场算力战争的背景,远不止于技术和商业竞争。美国政府近期签署的“大漂亮法案”(OBBB)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该法案允许科技巨头对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设备全额折旧,这意味着企业可在购置当年一次性抵扣巨额应纳税所得额,极大地刺激了资本投入的意愿。业务需求、竞争压力、再加上政策助推,共同形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将奥特曼、扎克伯格和马斯克们推向了这场“硅谷芯片战争”的最前线。
数据不会说谎。The Business Engineer的报告显示,硅谷大公司在AI上的资本支出从2023年的170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256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6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10%。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头部公司的AI支出占据了全行业85%以上,这预示着AI基础设施建设的“马太效应”将不断强化,未来行业的绝大部分核心资源,将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超级巨头手中。这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重新定义价值创造和权力分配的商业革命。
那么,有了百万级、千万级,乃至亿级的GPU,人类真能打开AGI时代的大门吗?这是一个关乎技术突破、伦理治理以及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但眼前清晰可见的是,在这场以算力为名的“奥德赛”中,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分配,新的帝国正在崛起,而那些无法跟上计算能力扩张步伐的企业,或许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徒留一声叹息。
引用
-
芯片战争来了!100万卡vs 5000万卡,奥特曼、马斯克“神仙打架”·新浪财经·(2025/7/23)·检索日期2025/7/24 ↩︎
-
马斯克杀进芯片军备竞赛,算力碾压OpenAI | 加西网(温哥华门戶)·加西网·(未知)·检索日期2025/7/24 ↩︎
-
芯片战争来了!100万卡vs 5000万卡,奥特曼、马斯克“神仙打架”·华尔街见闻·(未知)·检索日期2025/7/24 ↩︎
-
孙正义被奥特曼忽悠五千亿星际之门流产? -6park.com·6park.com·(未知)·检索日期2025/7/24 ↩︎
-
马斯克需要另外120亿美元来推动AI 军备竞赛·CBISM B·(未知)·检索日期2025/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