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以其在AI领域十五载的深耕,提出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概念进化为一股无尽的、普惠的社会生产力,并坚信AI未来将由多元玩家共同塑造,而非单一组织所垄断,最终服务于每一个人。
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会场里,科技的喧嚣与创新的律动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交响。与一年前业界热议基座大模型参数的氛围截然不同,如今,展台间流转的是轻量级的Agent系统、具体的AI应用解决方案,以及那些昭示着商业化与落地能力的客户案例。在这股务实潮流中,MiniMax的展台以其多样化的AI应用产品——从智慧家居、智能座舱到文旅、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勾勒出AI渗透万物的未来图景。这一切的背后,是推理成本的骤降,开源生态的蓬勃,以及Agent应用商业化的加速,共同预示着大模型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而在这场变革的中心,站着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他不仅仅是一位技术布道者,更是一位深邃的思考者。在WAIC开幕式上,他以“每个人的AI”为题发表主题演讲,透过他平静而坚定的语调,我们得以窥见他十五年来对人工智能本质的追问,以及他对AI未来走向的深刻洞察。
十五载求索:从代码到生产力之思
闫俊杰对AI的思考,并非一蹴而就。他回忆起自己投身AI研究的十五年,一个核心的问题始终萦绕心头:究竟何为人工智能?它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又有着怎样的深刻联系?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探索,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哲学追问。
从最初通过编写软件分析数据,到后来让AI生成软件辅助分析,再到如今利用AI Agent追踪领域前沿,闫俊杰亲历并推动着AI能力的跃迁。他观察到,当模型变得日益精进时,AI已悄然超越了工具的范畴,开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社会生产力。在MiniMax内部,这种“生产力”的转化尤为显著:公司日常的研发工作中,约70%的代码由AI完成,90%的数据分析依赖AI驱动1。AI不再仅仅是工程师手中的一个指令集,而是协同思考、共创价值的智能伙伴。
“AI公司并不是重新复制一个互联网公司,AI是一个更基础更根本的生产力,是对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持续增强。”
这番话语,简洁而有力,勾勒出他眼中AI的独特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进化的力量。人类受限于生物规律,学习与变聪明的进程有其极限,而AI却能永不停歇地自我精进,甚至能与人类一道,共同创造出更好的AI。他所描绘的AI,不仅突破了物理与生物的桎梏,更在深度学习人类思考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泛化,逼近顶尖专家的水平。
AI进化论:无尽的增强与普惠之路
闫俊杰认为,AI的进化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在于其“越来越强的创意”和“超出设计预期的想象力”。他举例说明,过去需要耗时两个月、花费数十万制作的Labubu创意视频,如今通过AI视频模型,一天之内就能生成,成本仅需数百元1。这不仅意味着内容创作的门槛被极大降低,更预示着“每个人的创意得以充分发挥”的时代即将到来。
更令人振奋的是,AI的使用场景已超越了最初的设想。解析古文字、模拟飞行、设计天文望远镜……这些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如今只需少量协作,便能通过AI将“每个人的想法变成现实”1。这种对未知潜能的持续挖掘,是闫俊杰眼中AI最具魅力的特质之一。
基于对AI能力边界的持续拓展和自我进化的观察,闫俊杰得出了一个确定的判断:“AI会变得越来越强,而且这种增强几乎是没有尽头的。”这是一个既富有远见又充满哲学意味的论断,它暗示着人类与AI的关系,将从主仆模式走向共生共长的伙伴关系。
打破壁垒:多元共生与成本重塑
面对AI未来是否会被少数巨头垄断的疑虑,闫俊杰给出了坚定的“不”。他列举了三个核心理由,构建起他关于AI多元生态的信仰:
首先,他强调不同AI模型因其“对齐目标”的差异,将呈现出独特的价值观与能力特长。有的擅长代码,有的情商更高,有的则充满想象力。这种内在的价值观差异,使得不同模型乃至不同公司能够长期并存,形成各自的市场定位。
其次,他指出当前AI系统已不再是单一模型的天下,而是多Agent协同作业的复杂生态。在这样的系统中,单一模型的微弱优势将被多Agent的集成能力所稀释,系统整体的智能水平才是关键。
最后,他特别提到了过去一年开源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迅速逼近甚至在某些方面挑战闭源模型的趋势1。他认为,大量智能系统并非出自大公司之手,这进一步印证了AI创新不再是巨头的专利。
这三大理由共同描绘了一个去中心化、多元共生的AI未来图景。闫俊杰更乐观地预测,AI将变得“越来越普惠,使用成本也会变得更加可控”1。尽管模型规模在过去一年半中并未显著扩大,但计算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推理成本一年内骤降一个数量级的事实,都支撑着这一判断。他认为,即便算力投入增加,那也是流向更深层的研究与探索,而非单纯地堆砌模型规模。高效的实验设计、天才的创意,在训练效率上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纯粹的算力拥有量。
闫俊杰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每个Token的成本会变得非常便宜,但AI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所需的Token数量将显著增加。然而,这并不会阻碍“让每个人都用得起AI”的最终愿景。他坚信,通用人工智能(AGI)终将实现,并“一定会服务大众、普惠大众”。他设想的AGI,将是AI公司与广大用户共同创造的结晶,属于多元的组织与普罗大众,而非仅仅被一家公司或组织所独占。
闫俊杰的目光,穿透了技术的表象,直抵AI与人类社会深层连接的未来。他的信念,是对技术进步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类潜能的无限信任。在MiniMax的道路上,他不仅在构筑AI产品的版图,更在构建一个普惠、开放、共创的AI生态。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理想,也可能正是AI通往真正成熟与繁荣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