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教鞭:AI如何在教育界划开一道鸿沟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人工智能的洪流中,全球教育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分化。那些能将AI深度融入核心教学流程、优化成本结构并拓展新盈利模式的企业,正乘风破浪,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重跃升;而固守传统、AI应用流于表面的机构,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双双承压,揭示出技术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合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教育,一项古老而庄重的行业,如今正被一波“静默革命”的浪潮席卷。据微软的最新观察1,全球高达 86% 的教育机构已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比例甚至超越了其他多数行业,彰显了其改造教育殿堂的迫切性与广阔前景。然而,当AI不再仅仅是课堂边缘的一抹亮色,而是跃升为教学核心架构的“骨骼与血肉”时,数字教育企业的光景便如同一幅当代浮世绘:一边是高歌猛进的弄潮儿,另一边则是困兽犹斗的挣扎者。

这并非偶然的波动,而是由AI技术驱动的一场行业大洗牌。最新财报数据绘就了一幅冰火两重天的画卷。新东方,这位曾经的“教培航母”,第四财季净营收微涨 9.4%12.4亿美元,但其股东应占净利润却同比暴跌 73.7%,仅剩可怜的 710万美元。剔除东方甄选业务后,核心教育业务虽有 18.7% 的增长,但其对下一财年的营收指引却显得异常保守。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背负着沉重“商誉减值”包袱的传统巨头,它们在过去的扩张中积累了资产,如今却成了转型的拖累——新东方Q4的 6030万美元 商誉减值便是一个痛彻心扉的例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途与51Talk。高途一季度营收 15亿元人民币,以 58% 的惊人增速领跑行业,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营收增速超过 50%。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 1.24亿元 的净利润,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其“名师主讲+二讲服务+AI伴学”的“三师模式”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将AI巧妙地置于“幕后”,承担了作业批改、知识点解析等标准化、重复性工作,从而将教师的宝贵精力解放出来,专注于情感激励与个性化辅导。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其素质素养业务的纳新与收入,更带来了高达 90% 的续班率,印证了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肯定。

另一匹黑马51Talk,则凭借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准“爆破”,一季度营收同比激增 93.1%,毛利率高达 77%。其成功之道在于将AI与本地化策略深度融合,针对低幼年龄段儿童开发趣味化AI互动课件,并利用表情识别技术实时调整教学节奏。这不啻为AI技术在异域市场“生根发芽”的典范,而非简单地“水土不服”。

然而,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如此幸运。网易有道第一季度营收 13亿元,同比下降 7%;尚德机构营收已连续 13个季度 同比下滑;而一起教育科技的营收、毛利等核心指标也集体走低。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教育模式在AI浪潮下日益承压的缩影。微软的报告一语道破了玄机:那些陷入“高使用-低素养陷阱”——即仅仅依赖AI却缺乏批判性应用的机构,终将难逃用户体验滑坡的宿命。

技术深耕:从效率到价值的跃迁

营收格局的分化,只是AI对教育行业“刮骨疗毒”的第一层表象。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利润图景的重构,它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由AI技术深度应用所划定的“分水岭”。

高途的盈利逆袭便是最好的注脚。其一季度净利润飙升至 1.24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率高达 9.2%。这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双重技术杠杆撬动的结果。首先,前端AI批改覆盖 90% 的作业,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人力成本;其次,后端动态学情分析系统提升了个性化辅导效率,进而有效推动了客单价的同步提升。这表明,AI并非简单的成本中心,而是能够驱动效率与价值螺旋上升的“增长飞轮”。

网易有道虽在营收上暂时受挫,但其对“子曰教育大模型”的深耕正逐渐显现成效。通过将其应用于翻译、作文批改、语法精讲等十余个细分场景,并植入全系软件与硬件产品,有道在AI赋能下的订阅服务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会员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 140%,约达 5000万元。与之对应的经营利润创下一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247.7%。这恰恰说明,AI并非万金油,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在垂直场景中实现深度渗透和持续迭代,从而打开新的营收空间。

同样,中公教育通过聚焦“AI就业学习机”,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毕业生,上线以来招生规模已超过 3000人,其中 70% 为26、27届毕业生,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 3999万元。这表明,AI替代焦虑反倒成了职业培训市场的新催化剂,智能工具在就业规划和岗位匹配上的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而新东方尽管遭受商誉减值的打击,其打造的“AI通识课”也试图突破传统,形成覆盖小学至高中的三维课程体系,显示了其在AI战略上的投入,但其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这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竞赛,已经将数字教育企业推向了更深的水域。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从最初的“技术试水”转向了对“效能验证”的极致追求。

全球版图与政策东风:决胜点渐次浮现

这场AI驱动的教育变革,其影响力远不止于国内市场。Business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K12教育学习管理系统(LMS)市场规模预计到2033年将触及 89.3亿美元,2025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9.4% 2。这片日益壮大的蓝海,正吸引着中国教育科技公司通过“技术出海”和“生态重构”开辟新增量。

51Talk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准爆破,便是全球化战略成功的范例。它不仅在越南、泰国设立本地化研发中心,更规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40%。新东方亦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其海外考试辅导和学习咨询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4.6%8.2%。更深层次的转变在于,新东方已从单纯的“考试培训”转向“全周期留学服务”,这不仅延长了客户生命周期,也提升了其全球化战略的韧性。

国内政策环境亦为AI教育提供了双重利好。一方面,“智慧课堂”获得教育部“三个课堂”政策加持3,对应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 373.66亿元。另一方面,由“AI替代焦虑”催生的职业培训需求激增,AI职业技能课程报名量显著增长4。这为那些具备AI技术实力、能提供实际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然而,在这场竞赛的下一赛点,最终的决胜标尺将是AI与教育本质的融合能力。正如捷克一所小学利用AI翻译插件解决了43种语言家长沟通难题,使得到校率提升了 31% 的案例所启示1:技术唯有扎根真实需求,才能让教育回归其本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最终走向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那些能够将AI转化为教育公平助推器的企业,才是真正赢得未来的赢家,而非仅仅在技术军备竞赛中虚耗资本的参与者。这或许才是这场数字教育革命最深刻的含义。

引用


  1. AI教育风口下,有人乘风破浪,有人艰难求生·36氪·桑榆(2025/8/5)·检索日期2025/8/5 ↩︎ ↩︎

  2. 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东方财富(2024/8/5)·检索日期2025/8/5 ↩︎

  3. 从大模型到机器人企业密集布局“AI+教育” - 新华网·新华网(2025/6/9)·检索日期2025/8/5 ↩︎

  4. 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 -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5/9)·检索日期202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