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炸了!硅谷三巨头“神仙打架”,有人“补作业”,有人“战未来”,还有人闷声发大财!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硅谷AI圈这波操作属实亮瞎眼:OpenAI时隔六年终于“良心发现”开源模型,谷歌甩出“未来限定版”世界模型让人望眼欲穿,Anthropic则凭2%的“微操”稳坐AI编程顶流。一场AI大戏,这才刚拉开序幕!

各位“冲浪”在AI最前线的吃瓜群众们,请坐稳扶好,这几天硅谷AI圈简直是“杀疯了”!先是OpenAI“史诗级回归”开源战场,接着谷歌甩出能创建虚拟世界的“炸裂级大杀器”,就连一向低调的Anthropic也默默地把自己的AI编程能力又拉高了一截。这哪是夏末,分明是AI界的“圣诞夜”提前上演,福利大放送啊!

但话说回来,这三家巨头看似同步放大招,实则各有各的“小九九”,打法更是截然不同。有人是“补作业式”的回归,有人是“战未来”的超前部署,还有人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闷声发大财”。究竟谁是真王者,谁又是“气氛组”?咱今天就来扒一扒。

OpenAI:时隔六年,终于“被迫营业”?

还记得GPT-2之后,OpenAI就“悄悄地”收起了开源的牌坊,一门心思搞起了闭源的“独家秘笈”。正当大家以为他们要一条道走到黑时,这不,它带着“号称”最强的开源推理大模型gpt-oss系列,时隔六年,终于“爷青回”般地重回开源怀抱了!12

这次OpenAI一口气放出了gpt-oss-120b和gpt-oss-20b两个模型。别看名字有点拗口,但技术可不含糊。它们都采用了大模型界顶流的Transformer架构,还巧妙地融入了MoE(Mixture of Experts,专家混合)设计——简单说,就像是给AI模型请了一群“专家顾问团”,遇到不同问题就让对应的专家上,效率那叫一个高!

具体到参数,gpt-oss-120b总参数1170亿,激活参数51亿;gpt-oss-20b总参数210亿,每token激活36亿参数。听起来很“玄学”?别急,它还自带分组多查询注意力机制和旋转位置编码(RoPE),原生支持128k的超长上下文。这就像是给AI安上了一双“千里眼”和“顺风耳”,能理解更长更复杂的对话和代码。

根据OpenAI官方的“凡尔赛”说法,gpt-oss-120b在核心推理基准测试中,性能已接近自家的o4-mini,而且重点是:单张80 GB GPU就能高效运行! 而20B版本更是能在仅有16 GB内存的端侧设备(比如你的高端笔记本甚至手机)上“丝滑”跑起来,性能直逼OpenAI o3-mini。这下,咱普通人也能在家搓个“迷你版GPT”了,想想就有点小激动!

但OpenAI毕竟还是那个“鸡贼”的OpenAI。它在许可证里悄悄地设了个门槛:不允许年收入高于1亿美元或者日活超过100万的实体商用。 这波操作,是想说“大公司勿扰,小微创业者请进”吗?还是在给自家的付费API“留条后路”?反正网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本地部署了,反馈普遍不错,RTX5090上20B版本能达到每秒160-180token,M4 MacBook上一次性通过3个编程测试。这速度,这性能,真香!

不过,也有专业机构Intelligence Evaluation的众测结果显示,OpenAI这两款模型虽然在体量上远小于国内的DeepSeek R1和Qwen 3,却能获得接近的性能。这波操作,OpenAI算是成功“补了作业”,让开源社区多了个“香饽饽”。但所有人对OpenAI的终极期待,还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GPT-5,它能带来多大的震撼,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谷歌Genie 3:炸裂?那得是未来的事儿!

正当OpenAI刷爆朋友圈时,谷歌也没闲着,直接丢出了一个“开天辟地”式的大杀器——Genie 3。 这玩意儿,简直是把文生视频模型Sora和Veo的想象力又拉高了N个维度。它能让用户一句话生成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可以实时交互三维虚拟世界! 2

想象一下,如果Sora生成的是一部精美的电影,Genie 3生成的,就是一个你可以身临其境、自由探索的“游戏世界”或者“虚拟剧本杀”!你可以用文字或按钮指令,控制人物在这个世界里走动、观察,甚至与环境互动。比如,你可以说:“走到一个铝架子旁边,然后走到那个大型的红色工业搅拌机旁边”,然后AI就真的把这个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并按照你的指令精确移动。这可不是简单的“过家家”,它需要对虚拟世界的物理反馈处理得非常精准。你轻推一个气球,它不能飞上天;你轻推一辆汽车,它不能瞬间加速。这中间的物理交互逻辑,比一闪而过的视频画面复杂得多!

虽然谷歌提供的Demo效果“炸裂”到令人头皮发麻,但很遗憾,它依然停留在“官方演示阶段”,没有提供给普通用户试用。是的,你没猜错,这又是经典的“谷歌版期货”! 但虽说是期货,这样的跨时代产品和技术突破,似乎也只有像谷歌这样对AI进行“饱和式火力覆盖”的巨头才能做到。毕竟,Transformer这个大模型时代的“基石”,最初也是谷歌的“亲儿子”。我们只能期待谷歌能“善待每一株火苗,早日让我们感受到燎原的热浪”!

Anthropic:偏科生也配有春天!

当OpenAI和谷歌两位“顶流”忙着“补课”和“战未来”时,OpenAI的老冤家Anthropic,却在自己的赛道上“蒙眼狂奔”,默默更新了自家最顶(gui)级的大模型:Claude Opus 4.1。它的“大招”听起来有点“凡尔赛”——将AI编程能力的上限再次提升了2%。34

区区2%?你可能不屑一顾。但请注意,这里的2%,不仅仅是Claude自己的提升,它代表了现在AI编程能力的最高水平! 毕竟,在用户真实反馈和市场占有率上,Claude Opus几乎就是现在AI编码领域的**“口碑和占有率双料冠军”!** 3

AI编码,作为大模型商业化最彻底、未来上限最高的一个分支赛道,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面对OpenAI的“血脉压制”,Anthropic选择了最“执着”的策略:把所有资源和精力都砸在提升模型的编程能力上,成为“偏科冠军”。通过这种差异化竞争,它才能持续留在谷歌和OpenAI同台竞技的“牌桌”上。所以,Opus 4.1的发布,与其说是秀肌肉,不如说是在向所有客户坚定地喊话:“放心,你们选我错不了!”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专注”做到了极致,给其他还在犹豫“全面开花”还是“深耕细作”的公司,上了一课。

硅谷“卷王”背后,华人的“隐形翅膀”!

这场硅谷AI圈的三弹连发,可不仅仅是几家科技巨头的表演秀。扒开这层华丽的幕布,你会发现,在这些“卷王”背后,依然少不了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隐形翅膀”!** 他们,才是这场AI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拿OpenAI的gpt-oss系列模型来说,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就有我们的“老熟人”——北大校友任泓宇。他不仅参与了多个项目,还是OpenAI后训练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更“凡尔赛”的是,他现在已经被小扎重金挖到了Meta,成为了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据说还是“一亿薪酬”俱乐部成员)的一员。这履历,简直是“履历天花板”了!5

任泓宇在社交网络上还特别感谢了另一位华人科学家Wang Xin在项目后训练阶段的贡献。这位小姐姐也大有来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先后在微软、苹果工作,今年2月才加入OpenAI,主要负责模型后训练。这阵容,不愧是OpenAI的“王牌之师”!

而谷歌发布Genie 3的团队名单中,也赫然出现了华人面孔——Emma Wang。她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博士,2019年加入谷歌,专攻模型优化。2023年加入DeepMind团队后,直接参与了Genie 3服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硬生生把延迟降低了10倍,让模型实现了24fps的流畅度和亚秒级响应延迟。这简直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没有她,Genie 3恐怕还得在实验室里“憋”很久!

所以啊,这三家巨头的高光时刻,背后都有咱们华人工程师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就连硅谷的吃瓜群众也在期待来自东方的DeepSeek和Qwen。希望国内的AI力量,能在全球AI盛宴中继续大放异彩,未来可期!


引用


  1. 硅谷三巨头齐放大招,现在就等梁文锋了·36氪·胡润(2025/8/6)·检索日期2025/8/7 ↩︎

  2. 深夜,OpenAI、谷歌等更新多款模型·新浪财经·未知作者(2025/8/6)·检索日期2025/8/7 ↩︎ ↩︎

  3. Claude 小升级就赢了OpenAI 9年“开源神作”?高强度推理直接歇菜·36氪·未知作者(2025/8/6)·检索日期2025/8/7 ↩︎ ↩︎

  4. 8月AI圈“大混战”!谷歌、Anthropic、OpenAI同日“亮剑”,暗藏三种打法·新浪财经·未知作者(2025/8/6)·检索日期2025/8/7 ↩︎

  5. 刚刚,OpenAI发布2款开源模型!手机笔记本也能跑,北大校友扛大旗·知乎·未知作者(2025/8/6)·检索日期202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