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兴:一位“冰山蓝”科技痴迷者的务实理想主义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五年前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一位深具极致理性与纯粹的“冰山蓝”型企业家,如何以务实的理想主义、对技术细节的深刻洞察和“慢即是快”的哲学,将四足机器人从科幻带入寻常生活,成为具身智能浪潮中的领军人物。

五年前的早春,当四足机器狗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科技展上的新奇玩意,人形机器人更是只存在于好莱坞的宏大想象中时,祥峰投资选择了一家初露锋芒的中国公司——宇树科技,并与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创始人王兴兴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彼时的宇树,销量尚不足百台,市场对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充满疑虑,不少投资人因此却步。然而,祥峰的押注,最终落在了王兴兴其人身上。

如今,五年光阴荏苒,宇树科技已然是全球消费级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即将叩响IPO的大门。从祥峰获得的这份珍贵访谈,如同一面时光之镜,映照出这位年轻CEO超乎寻常的前瞻性与冷静洞察,也让我们得以更真切地理解,为什么偏偏是这个人,能在这波具身智能的浪潮之巅稳稳站立。

溯源:冰山之下涌动的科技热忱

王兴兴的底色,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技术理性。祥峰管理合伙人郑俊聪在访谈后,曾试图为王兴兴的人格特质赋予一种色彩——“冰山蓝”。这是一种冷静澄澈、极致理性的蓝色,恰如他自始至终对科技纯粹而深刻的信仰。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六边形战士”,没有显赫的海外名校背景或“精英光环” 1。然而,在他理性外表下,涌动着从小对科技的狂热。

他清晰地记得,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电子元件稀缺的小镇里,他如何凭着直觉画出惊艳的蝴蝶,如何拆解身边的边角料摸索电路板,如何将童年的跑车、飞机设计图深藏于记忆,乃至在初中时期便构思起载人飞机,将想象力付诸于图纸。这种“从小到大一直在玩这些东西”的经历,赋予了他超过二十年的机械设计经验和十几年的电子与编程经验2。他强调,机器人是他的职业选择,但兴趣面远不止于此,航空航天、物理、化学、生物,无一不激发起他的好奇心。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在整个人类的科技史上留下哪怕一点点痕迹。对我来说,科技就是那个永恒发展的东西。它像一棵‘科技树’,一直不断往前长。所以我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宇树’,其实本意就是‘科技树’的意思。”2

这份对科技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是他一切行动的底色。

抉择:在务实与远见之间精妙平衡

五年前的访谈中,王兴兴对诸多行业关键问题的判断,在今天看来,无不充满前瞻性。他对波士顿动力的对标与差异化定位,对双足和四足机器人优劣势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自身技术路径和商业化选择的阐明,都彰显了他“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干”的聪明2

他坚信四足机器人将“更快进入人类家庭生活”。他直言,双足机器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产品化和实用化,因其尺寸、防护和“恐怖谷效应”带来的伦理难题2。反观四足机器狗,不仅“人就是喜欢猫和狗”这一经万年进化的用户偏好,使其更具亲和力,其卓越的通过能力也使其在户外陪伴场景中占据优势。

对于行业鼻祖波士顿动力,王兴兴有着清晰而精准的认知:

“您可以认为他们是造航天飞机的,我们是造民用飞机的,他们是造超级跑车的,我们是造民用轿车的。”2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务实策略,是他早期面对巨头时的生存之道,也是他最终实现商业化盈利的关键。宇树的出发点始终是“低成本,高可靠性,实用性”,与波士顿动力的高举高打形成鲜明对比。他预判,未来四足机器人理想的家庭渗透成本应在“小几千人民币一台”,这意味着极致的成本控制和产品设计上的“做减法”哲学。

这背后,是他深刻领悟的“慢就是快”的道理。宇树坚持自主生产核心零部件,从驱动系统、减速器到传感器,事无巨细地“自己趟一遍”。这在短期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但王兴兴认为,这使得团队对每一个技术细节的理解都异常深入,能够“避坑”并形成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2。他警示同行,开源算法看似捷径,实则陷阱密布,只有“从最基础的开始做到现在”才能真正驾驭。

“做产品很多时候追求的是‘够用’,抓住客户愿意买单的核心需求点就行,其他很多方面能省则省、能简化就简化。”2

这种务实的理想主义,让他能在确定大目标上固执己见,但在实现目标的手段上却异常灵活,小步快跑,确保先活下去再说。

成长:从摸索前行到浪潮之巅

王兴兴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宇树成立的第二年,即2017-2018年间,首笔融资款便已告罄,他甚至一度需要自掏腰包为员工发工资,心理压力巨大32。那段时期,他承认公司“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有些一拍脑门决定的事情,想得太理想化了”2。但他从中学到了“考虑问题越来越细致”,从追求个别参数的极致转向追求“整体最优”的产品理念。

他在大疆的短暂工作经历,也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他将宇树目前的节奏与“大疆十年前的节奏非常像”相比较,即在特定细分领域做到顶尖,先积累技术和修炼内功,待时机成熟,壁垒在to C市场全面释放,形成碾压性优势2。宇树在2017年便公开预售,比同行更早积累了第一手的客户反馈,这构成了其“先发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头部优势,也吸引了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目光。谷歌和英伟达等巨头主动采购宇树产品,将其SDK集成到机器人软件平台,并用宇树机器人进行AI开发和开源算法研究2。王兴兴深谙其中逻辑:

“我们只要保证产品领先,售后服务和公司本身的影响力是领先的,很多资源会自动聚拢到公司这边来,这可能就是头部优势。”2

根据Google搜索结果,宇树科技在2020年就已实现盈利,王兴兴始终强调“市场有需求,宇树才做”的商业化闭环 41。这印证了他“实打实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商业哲学。

愿景:以科技之名,照亮星辰大海

王兴兴的目光,早已超越眼前的商业成功。他坦言,对个人而言,只要“能衣食无忧,能做一些对人类科技有贡献的事”,即使“100年后,大家回顾过去,至少我本人或我们公司对人类科技有过一些贡献”,他就觉得“非常成功了”2。至于财富,那不过是“成功公司带来的附属收获”。

他为宇树勾勒的最长远愿景,是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做到全球最领先、性能最好、使用范围最广”,让宇树的产品能“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便是他最大的满足感2

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是他对科技的纯粹热爱。他崇拜爱因斯坦,欣赏纯粹推动人类科技进程的科学家。他甚至畅想,若公司发展顺利,“可能就收手了,去做些其他技术研究”,单独弄个实验室,招募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生物这两大“未来前景很好”的领域,即使“科研成果能不能转化成商业价值可能有点麻烦”,但单从科研角度看,具有“很大想象空间”2

王兴兴是那种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现实的人。他从小喜欢科幻,希望“真的能有星辰大海”,也希望“用自己的幻想照进现实,做出真正对人类科技史有用的产品或研究成果”。这种超越商业的宏大理想,赋予了他强大的内驱力,也定义了宇树科技前进的方向:一直游,一直游,直到海水变蓝,直到人类科技的版图,因他们而拓展出更广袤的疆域。

引用


  1. 宇树科技2020年就已盈利,早期投资人称王兴兴“聊起技术两 ...·证券时报 (2025/7/31)·检索日期2025/7/31 ↩︎ ↩︎

  2. 五年前,对王兴兴的一次未公开访谈·Blue hour·投中网 (2025/7/31)·检索日期2025/7/31 ↩︎ ↩︎ ↩︎ ↩︎ ↩︎ ↩︎ ↩︎ ↩︎ ↩︎ ↩︎ ↩︎ ↩︎ ↩︎ ↩︎ ↩︎

  3. 揭秘宇树王兴兴创业法则:7大关键决策背后的秘密·36氪出海 (2025/7/31)·检索日期2025/7/31 ↩︎

  4. 王兴兴的创业法则·新浪财经 (2025/7/31)·检索日期2025/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