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3D高斯泼溅(3DGS)与多传感器SLAM融合的空间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真实度,革新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的仿真训练范式。它不仅破解了传统三维建模的瓶颈,更为AI构建了可感知、可交互的“真实环境数据底座”,标志着人工智能从纯粹的感知理解迈向物理世界深度决策与行动的关键跃迁,加速了具身智能和自主系统的迭代进化。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单纯的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转向与物理世界进行深度交互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I)和自动驾驶。这种转向对AI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它们需要以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在高度复杂、动态变化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感知、理解、规划与执行。然而,支撑这一愿景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高效、精准且大规模地获取并复刻现实世界数据,以供AI进行海量训练与验证。传统的3D建模方法在效率、成本和真实度上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成为智能体进化的瓶颈。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解析:打破现实与虚拟的壁垒
在这一背景下,以其域创新创始人兼CEO赵开勇在AICon深圳站的主题分享为代表的“空间智能技术 AI+3D高斯泼溅”方案,为突破上述瓶颈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答案。其核心在于将**多传感器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与3D高斯泼溅(3DGS)**技术进行创造性融合,构建起一个高效、高保真的真实世界数字孪生系统。
传统的三维建模,无论是基于多边形网格(Mesh)还是点云,都面临着高昂的人工成本、漫长的处理周期以及难以复刻真实世界精细细节的困境。3DGS技术的崛起,正彻底颠覆这一局面。它并非生成传统的几何模型,而是通过一系列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高斯函数(类似于“泼溅”效果的模糊球体),来表示场景中的点。每个高斯函数包含位置、尺度、方向、透明度和颜色信息。这种表示方法的核心优势在于:
- 极致的真实度与渲染效率:3DGS能够以极高的效率从多视角图像中重建出高保真、光照一致的动态场景,其渲染速度远超传统NeRF(神经辐射场)等方法,实现了实时或近实时的渲染效果。这使得AI能够“沉浸”在几乎与真实世界无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决策,大幅提升训练数据的有效性 1。
- 突破性的建模效率:相较于传统3D建模的复杂流程,3DGS通过图像数据直接生成,极大地简化了从现实捕捉到可交互3D环境的流程。结合多传感器SLAM(如激光雷达、视觉SLAM等)的快速、精准扫描能力,实现了对真实世界数据的高效采集与结构化 2。
- 可编辑与可操作性:尽管其本质是高斯点云,但研究者已在探索3DGS的可编辑性,使其能够被用于修改场景元素,生成极端天气或长尾事件,从而拓宽了AI训练场景的覆盖范围,尤其对自动驾驶的Corner Case处理意义重大 3。
其域创新通过其Lixel CyberColor平台,将多SLAM采集的数据与3DGS技术无缝结合,实现了从现实扫描到高还原度、可交互3D环境的高效流程,真正让3DGS成为AI世界理解与决策的“真实环境数据底座” 4。
产业生态影响评估:重塑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的训练范式
这项技术的突破,对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两大前沿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正在重塑相关产业的生态。
-
自动驾驶仿真:从“合成”走向“实景复刻”: 传统的自动驾驶仿真依赖大量人工构建的虚拟场景或相对低精度的地图数据。3DGS的引入,意味着仿真环境可以高效率、大规模地复刻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例如,通过采集城市街道、乡村道路的真实数据,快速生成高保真、可交互的数字孪生场景,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感知、规划、控制训练。这不仅降低了实车测试的风险和成本,更大大加速了模型在“长尾效应”和极端情况下的学习迭代,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2。NVIDIA Omniverse等领先仿真平台的打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为开发者提供了无缝的虚实融合训练环境 5。
-
具身智能训练:赋予机器人“现实感知”与“常识推理”: 对于具身智能机器人而言,空间理解、环境交互能力是其能否真正投入实际应用的关键。3DGS提供的高还原度环境数据,让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中就能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大量试错式学习。机器人可以通过“走进”这些高保真数字孪生环境,学习如何识别物体、规划路径、操作工具,甚至理解物理世界的常识。这种虚实结合的训练方式,显著加速了机器人学习周期,降低了部署门槛,并为未来多模态大模型与物理世界连接提供了坚实基础。它也解决了目前具身智能训练中“真实数据获取难、成本高”的核心痛点 4。
-
商业价值与生态协同: 此项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为需要大规模、高精度3D数据支撑的垂直行业(如智慧城市、建筑工程、文旅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对于AI训练而言,高质量的仿真数据即是新的“石油”。能够高效生产和管理这些数据的公司,将成为AI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者。例如,其域创新正在构建的这种“3D数据底座”,正是瞄准了AI时代对真实世界数据饥渴的需求,悄然构筑起自身的护城河 4。与NVIDIA等技术巨头的平台协同,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互联的AI仿真生态正在形成。
未来发展路径预测:驶向通用具身智能的“虚拟现实”高速公路
展望未来3-5年,3D高斯泼溅及其衍生的空间智能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向加速演进:
- 更高维度的实时动态重建:当前的3DGS主要聚焦于静态或近似静态场景的重建,未来将向4D(空间+时间)甚至更高维度发展,实现对复杂动态场景(如人流、车流、天气变化)的实时、高保真捕捉与模拟,这对于自动驾驶和复杂机器人任务至关重要。
- 与生成式AI的深度融合:3DGS将不仅是现实的复刻者,也将成为生成式AI创造虚拟世界的基石。结合大型语言模型(LLM)或多模态模型,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快速生成、修改和扩展复杂的3D仿真场景,从而实现“提示到场景”(Prompt-to-Scene)的革命性突破 3。
- 普适化与低成本化:随着算法优化和计算硬件的进步,基于消费级设备(如智能手机、普通相机)进行高精度3DGS重建将成为可能,从而极大降低三维内容生产的门槛,促进UGC(用户生成内容)和专业应用场景的爆发。
- 构建AI的“通用常识”:通过在海量复刻的真实世界环境中进行训练,AI模型将逐步内化物理世界的规律、物体间的交互逻辑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形成更接近人类的“具身常识”,为实现更通用、更鲁棒的具身智能奠定基础。这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是人类对智能本身理解的深化,即智能不仅存在于符号和逻辑,更深植于与物理世界的持续交互之中。
当然,伴随机遇而来的也有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大规模计算资源的获取、数据标注与校准的复杂性、以及**“幻觉”现象在仿真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如何确保这些高保真数字孪生环境的准确性、避免引入偏见,将是需要持续关注的伦理和社会议题。
空间智能与3D高斯泼溅的深度融合,正在为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对AI未来发展路径的一次根本性重塑——从基于数据的大模型,进化到基于“真实世界经验”的具身智能体。随着这种“真实环境数据底座”的不断完善,我们正见证着AI从云端走向物理世界,成为真正能与人类共存、协同的智能伙伴,这不仅将深刻改变产业格局,更将深远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文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