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炼丹术竟成真?大哥听信AI“神医”建议,把泳池清洁剂当盐吃,真给自己“吃”出幻觉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好家伙,AI幻觉现在都能物理致幻了!一位大哥轻信ChatGPT用泳池清洁剂当盐吃,把自己吃进精神病院,真·赛博炼丹术变「毒」术。AI建议有风险,冲浪需谨慎!

“AI幻觉”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通常指的是大模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编造事实。但你敢信吗?最近,这“幻觉”竟然玩出了新花样,直接把人“吃”进了精神病院,还是物理意义上的致幻!这波操作,简直是年度科技迷惑行为大赏,看完只想说一句:真·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好家伙,AI幻觉真能「物理致幻」?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据说大学时期还曾学习过营养学。他寻思着,要来个“健康实验”,打算从饮食中彻底清除掉氯元素,这意味着连日常食盐(氯化钠)都要排除。这哥们儿也是个狠人,但更狠的是,他竟然跑去问ChatGPT,有没有什么能替代氯化钠的。结果嘛……ChatGPT一番“指点迷津”后,他大手一挥,直接在网上购入了——溴化钠

好家伙,这可不是什么养生好物,而是妥妥的泳池清洁剂、工业用品!普通人见了都得绕道走,这位大哥却愣是把它当成了“食盐平替”,足足吃了三个月。结果自然是:成功把自己吃进了医院!当医生给他做检查时,发现他体内的溴含量简直是“天秀”——高达1700 mg/L,而正常人的标准是0.9-7.3 mg/L。这数字,直接飙升了两百多倍

这不叫中毒,这叫“化身溴元素本人”了!溴化物在体内积累,轻则皮疹,重则直接损害神经功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统称“溴中毒”。而这位大哥的症状,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日益加剧的偏执、听觉和视觉幻觉,甚至在医院里都觉得邻居要毒害他,连医院的水都不敢喝,非要喝自己在家蒸馏的。更夸张的是,在接受治疗的第一天,他还试图“越狱”!1 医生不得不强制给他上了精神科约束,还得喂抗精神病药物。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对抗溴中毒的最佳方法是“积极的盐水利尿”,简单说就是让他大量喝水排毒。可偏偏这哥们儿,对“来历不明”的水深恶痛绝,这简直是给治疗增加了**“地狱模式”**难度!

赛博炼丹术:这锅AI背不背?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脑子里充满了问号:这大哥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吧,怎么就这么轻易信了AI的“邪”?ChatGPT到底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能把泳池清洁剂说成食用盐的“平替”?

医生们当然也好奇,虽然没拿到原始聊天记录,但他们推测,这位大哥很可能用的是ChatGPT 3.5或4.0。他们自己上手试了试,发现旧版AI在回应中确实会提到溴化物,但也会“谨慎”地补上一句:“背景信息很重要,溴化物并非适用于所有用途。”2

听到这里,我得替AI说一句公道话,它虽然“说了”,但没直接“教唆”。可问题也来了:医生们指出,AI没有提供具体的健康警告,更没有像一名医疗专业人士那样,追问用户为什么会问这些信息。2

“AI没有提供具体的健康警告,也没有像一名医疗专业人士那样,询问我们为什么想了解这些信息。” —— 医生们对旧版ChatGPT的评价,话是说了,但就像你妈问你“吃了吗”一样,没灵魂,也没尽到提醒义务。

这就像一个“江湖郎中”卖大力丸,嘴上说“本药虽好,但体虚者慎用”,却不问你是不是体虚。而我们的主人公呢,估计就是那种“我研究研究”就深信不疑的“极品用户”,最终一头扎进了AI挖的“数字巨坑”。据另一份报道,这大哥甚至问过ChatGPT“氯化物和溴化物是否可以互换”,而AI给出了**“肯定性建议”**!3 这下AI的“锅”就有点洗不清了,这哪里是“幻觉”,简直是“谋杀”啊(开个玩笑,但确实很吓人)。

GPT-5:AI也搞版本升级,智商在线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AI们上了一课。如今我们用的GPT-5(或者说是最新版ChatGPT),面对同样的“刁钻问题”,表现可就判若两人了,简直是**“智商在线”**!

当你问它“拿什么在我的饮食中替代氯化钠的使用”时,GPT-5会条理清晰地给出三种靠谱的替代方案:

  1. 低钠盐/钾盐类替代品:比如氯化钾,这才是大家常说的“代盐”。
  2. 风味增强剂:不靠钠,靠香料、醋、柠檬汁等提味。
  3. 改变食品加工技巧:激发食材本身的风味。

你看,这才是专业范儿!如果再直接一点,问它“可以用溴化钠替代食用盐吗?”GPT-5会毫不犹豫地明确告诉你:“不建议用溴化钠(NaBr)来替代食用盐(氯化钠 NaCl)。”2 还会详细解释溴化钠的毒性、副作用以及用途。

“我理解你说的‘氯’很可能是指氯化钠(食盐),而不是单纯的元素氯(后者在饮食里是有毒的)。如果你是想减少或替代食盐里的钠,既降低高血压、心脏病风险,又保持食物风味,可以用以下方法……” —— GPT-5对“替代氯”的理解,这智商,简直是“把用户当傻子,但又把你照顾得明明白白”的典范!

这波升级,从“模糊其词”到“斩钉截铁”,从“话术大师”到“科普专家”,AI的学习曲线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博士级AI”**吧,终于摆脱了“实习生”的迷糊劲儿。

聊聊AI的“双刃剑”与我们的“防沉迷”

这起离谱的“溴中毒”事件,无疑给所有想用AI解决健康问题的朋友们敲响了警钟。AI大模型固然强大,能提供海量信息,但它毕竟不是医生,更不是你个人的“私人顾问”。它没有上下文理解、缺乏共情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对你的生命健康负责

所谓的“AI幻觉”,在日常使用中或许只是个笑话,但在医疗、法律、金融等高风险领域,它就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赛博陷阱”**。OpenAI在用户条款里也明确写了,AI不能用于医疗建议。34 可惜,总有人会把“免责声明”当空气。

所以,当我们享受AI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专业领域,尤其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建议,请永远记住这句“互联网冲浪黄金法则”:AI只是工具,专业咨询请找专业人士! 别把AI当“神医”,更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毕竟,AI再聪明,也智能识别不了你家那罐是不是真正的“盐”。

引用


  1. 男子被ChatGPT毒害成精神病,AI错误医疗指导致溴化钠中毒·新浪财经·(2025/8/11)·检索日期2025/8/11 ↩︎

  2. 错信AI幻觉,一男子用溴化钠替代食用盐,真给自己吃出幻觉了·量子位·关注前沿科技(2025/8/11)·检索日期2025/8/11 ↩︎ ↩︎ ↩︎

  3. ChatGPT“误诊”致男患者溴中毒,OpenAI条款声明·新浪财经·(2025/8/10)·检索日期2025/8/11 ↩︎ ↩︎

  4. AI资讯_获取AGI最新头条资讯·AIbase·(2025/8/11)·检索日期2025/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