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北美机器人市场正从依赖汽车业的单一模式,转向以仓储物流和建筑业为代表的多元化解决方案驱动。尽管仿人机器人热潮涌动,但行业领袖强调其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真正价值在于解决客户问题的实用性而非形态。
在科技浪潮的涌动中,机器人产业总是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从科幻作品中无所不能的智能伴侣,到工厂车间里精准高效的工业手臂,机器人的进化路径始终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然而,正如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A3)主席杰夫·伯恩斯坦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所言,这个行业并非一帆风顺,它曾被“宣判死亡”,也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北美机器人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其核心驱动力不再是单一的形态创新,而是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商业本质。
北美市场新图景:告别汽车依赖,走向多元化应用
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被视为汽车制造业的专属“工具”,北美市场尤甚,高达75%至80%的机器人订单来自这一领域。这种单一的依赖性曾一度让行业陷入周期性波动。然而,伯恩斯坦的数据洞察揭示了一个更为健康、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A3数据显示,北美机器人订单量在2022年因疫情驱动出现显著增长,并在2024年和今年保持小幅持续增长的态势。1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非汽车行业的机器人订单量已在某些年份与汽车行业持平甚至略高。这意味着机器人技术正加速渗透到航空航天、电子、消费品、食品生产等几乎所有制造和服务领域。这种多元化趋势不仅降低了行业风险,更预示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广阔未来。尽管如此,伯恩斯坦也坦言,北美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
形态之争背后的商业本质:解决方案为王
当前,仿人机器人无疑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大量资金涌入,预示着技术的前沿突破。然而,伯恩斯坦对此保持着一种Wired式的审慎与批判性思维。他指出,在北美,仿人机器人的数量目前“微乎其微”,且对其能否快速提供“快速、廉价、准确、安全的解决方案”持怀疑态度。以Agility Robotics和Figure等公司为例,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但安全标准缺失、场景受限等问题仍是商业化落地的主要障碍。
伯恩斯坦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客户关心的永远是解决方案,而不是机器人的具体形态。他们不关心它是仿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还是协作机器人,他们只想要一个能有效、重复、准确和低成本地完成任务的工具。”1
这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一个深刻哲学命题:技术创新的最终价值,在于其是否能转化为可操作的、普适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或实验室阶段。 市场对效率和成本的追求,将始终是引导技术落地和商业成功的北极星。
新兴蓝海:仓储物流与建筑业的自动化浪潮
在对未来增长潜力的洞察上,伯恩斯坦明确指出了北美市场的两大新兴机遇:仓储物流和建筑业。这两大领域共同的驱动力是日益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和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
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仓储物流行业对自动化需求剧增。人们不愿从事搬运重物等重复性劳动,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机器视觉技术的结合,正为仓库分拣、搬运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尽管亚马逊是北美最大的机器人用户,但据伯恩斯坦透露,美国目前仅有约5%的仓库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化,这预示着一个高达95%的巨大蓝海市场潜力。1 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0年达到可观的规模。2
建筑业同样面临严峻的劳动力缺口,预计美国建筑行业将需要约43.9万新工人。机器人技术在此领域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潜力。例如,双臂机器人能在15分钟内完成过去需要两人一小时的支架安装工作,大幅缩短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砌砖机器人每天可完成3000块砖的砌筑量,是人工效率的三倍。1 这些案例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社会核心痛点的精准回应,展现了机器人造福人类的终极目的。
AI赋能:从辅助到变革,重塑机器人应用边界
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前科技领域最强大的“X因素”,其对机器人世界的影响正变得日益深远。AI与模拟技术的融合,使得机器人能够更智能地感知环境、学习任务并进行决策,从根本上提升其自主性和适应性。
伯恩斯坦强调,我们应着重向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传达AI的积极社会效益。他以医疗领域为例,指出AI能够帮助医生更快地找到肝癌治疗方法,这是一种赋能,而非替代。AI的真正价值在于作为医生的强大工具,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而非取代人类自身。这种观点不仅是对技术乐观主义的肯定,也是对潜在伦理恐慌的一种回应。
全球竞争与未来展望:韧性、创新与伦理考量
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中国以其大举押注和巨额投资,展现出快速创新的强大势头。这种竞争态势无疑将加速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伯恩斯坦认为,如果其他国家也坚信某种机器人形态是正确的方向,就应该像中国一样投入。
尽管市场对仿人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快速普及仍持怀疑态度,伯恩斯坦以埃隆·马斯克的无人驾驶预测为例,强调了技术发展的韧性和耐心。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这些看似遥远的技术最终都会实现。从长远来看,机器人技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重塑劳动力的结构、提升社会生产力,并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
此次伯恩斯坦的洞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北美机器人市场进化图景:从技术形态的狂热追逐,回归到商业逻辑和解决方案的实用主义;从单一行业的过度依赖,走向多元化、深层次的产业渗透。这不仅仅是市场策略的调整,更是对机器人技术本质的一次深刻再认识——它不应是空中楼阁般的炫技,而应是扎根于现实需求、持续赋能人类社会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