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腾讯与网易两大互联网巨头正经历从传统游戏业务到AI核心战略的深刻转型。腾讯偏重将AI融入现有商业模式,以期实现广告与内容分发的效率提升和营收增长;而网易则深入具身智能和智能教育等垂直领域,探索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两大路线共同勾勒出未来科技竞争的新版图。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公布,不仅是腾讯与网易财务表现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两大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从业务体量到战略布局的深刻分化。曾几何时,它们是游戏赛道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如今,AI正成为它们战略重心转移和未来增长曲线的关键变量。这场从“拼游戏”到“拼AI”的演进,不仅关乎企业盈利能力,更折射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宏观趋势与哲学思考。
游戏战场的变奏与分化
游戏业务依然是腾讯和网易的现金奶牛与战略基石,为其在AI领域的激进投入提供持续燃料。腾讯本季度国内游戏收入达404亿元,国际游戏收入1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1。其战略侧重于“长线运营+多元发行”的双轮驱动,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常青树产品构建稳定基本盘,同时通过《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等新品接力,形成梯队效应。海外市场则依托Supercell旗下产品、《PUBG MOBILE》及《沙丘:觉醒》等构建多元化矩阵,有效分散了单一产品风险,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化发行能力。
相比之下,网易二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约13.7%,虽增速不及腾讯,但亦优于公司整体。网易延续“精品化+全球化”路线,重点押注新品与海外市场突破,如在FPS、体育竞技及IP合作(如《Marvel》项目)等新赛道积极布局1。然而,这一转型仍处于爬坡阶段,尚未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全球发行管线,对单个爆款的依赖度相对较高,业绩波动性较大。尽管海豚投研认为短期营销费用的增加是为后续新品预热,但其对单个爆品收入的敏感性,使其在市场预期管理上面临更大挑战。
从商业敏锐度来看,腾讯通过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多元产品组合,构建了一个能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并有效对冲风险的“堡垒”,这使得它有更充裕的资源和更灵活的空间去探索AI的商业化路径。而网易在游戏领域的“孤注一掷”,某种程度上也催化了其在AI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的决心,尤其是在更为前沿和垂直的应用方向。
AI战略的底层逻辑与分野
本季度财报中,AI被腾讯和网易不约而同地置于核心叙事之中,但其战略意图、技术路径及商业回报模式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底层逻辑。
腾讯:AI的“流量倍增器”与“商业化加速器” 腾讯的AI战略更强调对现有业务的直接增效与短期可见回报。其二季度广告收入达357.6亿元,同比增长20%,连续第十一季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归功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以及微信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流量场景的商业化1。
在技术原理层面,腾讯正利用其大模型能力,在广告投放和创意生成上全面加码。其投放平台ADQ升级“智投”工具,广告创作助手“妙思”多次迭代;“妙问AI助手”和“妙播数字人直播”等新功能已投入应用,直接带动广告点击率提升15%-22%1。这意味着AI被视为提升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的利器,而非颠覆式创新。此外,作为腾讯系重要子公司的阅文集团,其“妙笔通鉴”AI网文知识库功能显著提升作者与AI的互动频率,并带动“作家助手”日活同比增长超40%1。AI翻译技术也助力WebNovel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8%,AI翻译作品已占平台中文翻译作品总量的七成,这体现了AI在内容生产与国际化发行中的强大赋能作用1。尽管AI成本(如GPU折旧)上升,腾讯管理层仍未计划通过提高广告加载率来“硬性”加速商业化,这显示出其在追求盈利与维护用户体验之间的审慎平衡。
网易:AI的“产业拓荒者”与“工具重塑者” 相比腾讯偏重“降本增效”的AI策略,网易的AI探索更具“产业应用”和“工具化”特征,其回报周期更长,但潜在的市场空间和重塑能力更为深远。
网易伏羲旗下“网易灵动”发布的全球首个工程机械具身智能模型“灵掘”,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该模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功实现远程操控矿山挖掘机跨省作业,在极寒、高粉尘环境下,装车效率已达人工的80%,并计划2027年联合行业实现30座矿山无人化运营12。这不仅是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典范,更预示着具身智能在重工业领域的颠覆性应用潜力,它将改变传统的劳作方式和生产效率,对安全性和成本控制带来革命性影响。从哲学思辨来看,这代表了AI从“信息处理”向“物理操作”的跨越,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To C业务方面,网易有道持续通过AI提升教育产品竞争力。其AI作文批改、AI高考志愿填报等功能带动“有道领世”用户留存率突破75%,AI订阅服务销售额近8000万元,同比增长约30%13。有道还开源了“子曰3”数学模型,其在数学推理任务上的领先性能和显著成本优势,彰显了网易在AI基础模型和教育垂直领域的深耕1。这种“AI for Education”的战略,旨在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学习效率和个性化体验,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长期商业潜力。
资本市场的审视与未来押注
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AI战略的反应,也体现出其对不同AI路径的偏好与考量。腾讯广告收入的稳健增长被认为是业绩的核心支撑,AI应用对盈利能力提升已产生实质贡献,这符合市场对可见且确定性回报的预期。而网易的AI工具化尝试,尽管具想象力,但其商业化落地速度和能否形成规模化收益仍需观察1。这种对回报周期的权衡,是投资逻辑中“效率提升”与“市场创造”之间的经典博弈。腾讯的AI是现有业务的“强化剂”,而网易的AI则是新增长曲线的“孵化器”,前者风险低、见效快,后者风险高、回报大。
技术演进与社会图景的深层互塑
这两条AI发展路线的选择,不仅是商业决策,更深层地折射出技术与社会文明进程的互塑关系。
腾讯的AI广告策略,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深度渗透到消费主义的毛细血管中,更精准地捕捉和塑造用户需求,提升商业流通效率。这种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微观干预,可能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引发对隐私、算法伦理和信息茧房的进一步思考。
网易在具身智能和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则触及了AI对人类基础能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塑。具身智能在重工业的应用,将改变数百万劳动者的工作性质,从体力劳动转向监督和维护,这带来了对未来就业结构、职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的全新挑战。同时,它也为人类从事更具创造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提供了空间。在教育领域,AI辅助学习虽然能提升效率,但我们必须反思其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情感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局限性。未来教育将是人与AI协同进化的过程,而非简单替代。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AI新篇章
展望未来3-5年,腾讯和网易的AI战略将面临各自的挑战与机遇。对腾讯而言,如何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持续提升AI驱动的广告效率,以及如何在激烈的AI大模型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同时管理日益增长的GPU成本,将是其主要考量。其AI教育平台4的布局,也将面临如何与B端、C端市场有效结合的挑战。
对于网易,其具身智能“灵掘”模型能否如期实现30座矿山无人化运营的目标,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工业场景,将是其未来增长的关键。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技术突破以及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风险与回报并存。有道在教育AI领域的先发优势,也需警惕市场竞争加剧和用户习惯培养的周期。
最终,这场由游戏巨头引领的AI转型,预示着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理论,而是深刻改变商业模式、重塑产业格局、甚至影响社会结构的关键力量。腾讯和网易的差异化路径,正是对这一复杂趋势的生动演绎,它们不仅是商业竞争的参与者,更是未来智能文明的构建者和探索者,其每一次战略选择,都将为我们理解AI如何塑造人类未来提供宝贵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