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画饼王”奥特曼:人设“塌房”背后的AI行业「狼来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硅谷“画饼王”奥特曼最近有点烦,AGI定义像“薛定谔的猫”,GPT-5的“大招”没放出,反倒被扒出“撒谎微表情”和各种“变脸”操作。这波“人设塌房”,不仅让OpenAI风评被害,也给整个AI圈敲响了警钟:别光顾着画饼,实力才是硬道理!

最近,科技圈的瓜有点大,大到连太平洋对岸的硅谷都震了三震。主角不是别人,正是OpenAI的掌门人,号称“硅谷画饼王”的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他的“人设”最近有点摇摇欲坠,甚至有网友喊话:奥特曼,你是不是该下课了?

到底发生了啥?故事要从那几个让全世界AI信徒肾上腺素飙升的词说起:AGI(通用人工智能)。

AGI的“薛定谔之猫”: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还记得奥特曼曾经那句掷地有声的“AGI即将到来”、“我们现在有信心知道如何构建传统意义上的AGI”吗?这话一出,那是相当提气,让人觉得AI的“终极形态”近在咫尺。紧接着,他又放话GPT-5是“通往AGI的重要一步”,更是把大家的胃口吊到了嗓子眼。

然而,就在你以为他要拿出“王炸”的时候,奥特曼却突然话锋一转,对着外媒CNBC来了句:“其实AGI这个词没什么用。”1

“我觉得这(AGI)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术语。”奥特曼云淡风轻地表示,因为AGI的定义太多,AI工作性质也在变,所以“关键是模型会越来越强,我们会越来越依赖它。”

——这波操作,简直是大型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现场,瞬间让人血压飙升。敢情您前面说的那些,都是逗我们玩呢?

短短半年内,AGI在他嘴里就成了**“薛定谔的猫”,既存在又不存在,既重要又无关紧要。这灵活多变的定义,让人不禁怀疑,到底是他对AGI的理解日新月异,还是在“玩文字游戏”**,给自己留足了退路?

“撒谎微表情”被扒光:这届网友太“火眼金睛”!

如果说AGI的变脸只是个“序曲”,那GPT-5的“翻车”才是奥特曼人设“塌房”的导火索。大家对他的“营销大师”人设早有心理准备,但这次GPT-5的“雷声大雨点小”,还是让无数期待的网友“意难平”。

更要命的是,知名学者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在X平台(推特)上来了个“技术性打击”——他发现奥特曼有个下意识的**“撒谎信号”**:每当他要说出那些“无法兑现的承诺”或“夸大其词”时,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望向天空。1

今年2月的一段采访视频,简直成了“呈堂证供”。奥特曼在谈到GPT-5时,开场就两次抬头移开视线;当他吹嘘OpenAI模型“几乎比人类还聪明”时,同样的动作又出现了。这些微妙的肢体语言,配上他之前那些让人“眩晕无力、瘫倒在地”的神秘推文,以及那张著名的“死星”图片,如今看来,多少带点“黑色幽默”的成分。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哥们儿是仰望天花板找灵感,还是因为心虚不敢直视镜头?当这些细节被反复解读,奥特曼的“可信度”也跟着跌到了冰点。

OpenAI的“原罪”与奥特曼的“权谋”:从理想主义到“真香”定律

其实,奥特曼这次“塌房”并非孤例。回顾OpenAI的“创业史”,简直就是一部**“真香”定律的活教材**。

OpenAI最初可是以“非营利研究机构”的身份C位出道,旗帜鲜明地打出“确保AGI造福全人类”的旗号,还强调“不受盈利驱动”。这在当时简直是科技巨头垄断下的一股清流,不仅迎合了公众对谷歌、微软这些巨头的不信任,也戳中了学术界对**“开源、透明、伦理AI”**的期待。一时间,大佬们纷纷站台,马斯克也曾是它的“忠实信徒”。

然而,这朵“白莲花”并没有一直纯洁下去。前高管、Anthropic创始人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曾灵魂拷问奥特曼和总裁布罗克曼:“筹备10亿美元,雇佣30个顶尖研究员,到底要干嘛?外界都说OpenAI要做个友好的AI然后开源。”

奥特曼的回答直接让人“破防”:

“我们不会开源所有代码,但你别去纠正外界的误解,越解释越乱。”2

——这话一出,你品,你细品,这味儿是不是对了?

布罗克曼的回答更是含糊其辞:“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去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而关于商业模式,奥特曼也曾“嫌弃”广告:“我讨厌广告……广告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会让我感到格外不安。在我看来,把广告作为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最近呢?他的口风又变了:“我们绝不会主动去改动LLM输出的任何内容……不过,如果你点击了其中本来就会出现的某些东西,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交易收入……”

好家伙,说好的“讨厌”和“最后手段”呢?这波**“灵活变通”,简直是把“Vaporware”**这个古老的科技圈词汇,在AI时代玩出了新花样。Vaporware,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专门形容那些“大肆宣传却迟迟无法交付”的产品。当年的IBM和微软都曾因此被诟病,如今这个“老古董”又在AI行业“焕发新生”。

而奥特曼的“权谋术”,在OpenAI那场轰动硅谷的“宫斗大戏”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董事会罢免他,理由是“奥特曼始终未对董事会保持坦诚”,甚至指控他“撒谎和操纵局面”。2有前高管爆料,他会同时给不同高管承诺同一份资源,让他们互相“撕咬”,自己则坐收渔利,巩固权力。

甚至与马斯克的“决裂”,也传出奥特曼擅长讲故事和说服,总能把事情推向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马斯克曾觉得奥特曼“就像是另一个我”,结果最终却被奥特曼“劝退”,至今耿耿于怀。连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都曾形容奥特曼:“你把他扔到食人族的岛上,五年后回来他就是国王了。”2这预言,简直准到离谱!

“人设经济学”的反噬:AI行业需要“真功夫”,而非“神话”

在AI、半导体这些技术壁垒高耸的行业,普通人很难直接验证技术好坏,于是创始人的**“人设”就成了最好的信任背书**。马斯克的“工程狂人”让他屡败屡战也能获得投资;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偏执狂”成了苹果的金字招牌。

当年ChatGPT横空出世时,不少人说奥特曼也有乔布斯那种**“现实扭曲力场”**,能让人们相信不可能的事。但乔布斯最终靠着“科技与人文艺术结合”的惊人判断力,成功逆袭。而奥特曼这波,恐怕很难复刻乔布斯的传奇。

奥特曼和OpenAI如今正经历着舆论的“至暗时刻”,GPT-5的领先优势正在被快速蚕食,核心人才外流,马斯克的xAI、Anthropic、Google等竞争对手也都在虎视眈眈。

说实话,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我挺希望这次GPT-5的“翻车”能让行业冷静下来。倒不是我见不得OpenAI好,而是我真的有点厌倦了这种营销驱动的“伪创新”。毕竟,OpenAI一家独大对整个生态都不健康,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竞争。正是因为有了Anthropic、DeepSeek、Google这些“卷王”们,我们才看到了更多元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

AI只是工具,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终究只是工具。它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而非制造神话。

奥特曼大概也深谙成功的不确定性。早在2014年,他就曾坦言创业成功的概率是“想法×产品×执行×团队×运气,运气是0到10000之间的随机数”。十一年过去,这场“掷骰子”的游戏还在继续,只不过到了2025年,曾经手握满分运气的他,似乎已经连着掷出了好几次“小点”。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