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美国顶尖高校正经历一场由AGI恐慌与机遇并存驱动的退学潮,学生们分化为投身AI安全“拯救人类”和抢占风口“加速创业”两派。这场由技术狂飙引发的群体性焦虑,不仅挑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价值,更预示着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对人类未来与文明进程提出深层拷问。
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古老校园里,一场前所未有的静默“辍学潮”正在蔓延。这并非寻常的学业困顿或迷茫,而是由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将到来的深切恐惧与无限憧憬所共同点燃的集体行为。这些曾被视为未来科技与学术脊梁的精英学子,正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从传统教育体系中抽身:一部分人怀揣着“我怕活不到毕业”的末日忧虑,投身AI安全领域,试图为人类文明“续命”;另一部分则笃信“AI从不等人”,争分夺秒地涌入硅谷,以PPT式创业的速度抢占AI红利。这场看似学生个体选择的浪潮,实则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技术狂飙时代下,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深刻变革与哲学困境。
技术洪流下的高等教育震荡
这一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是独特的。他们身处技术指数级增长的时代,AGI的预测时间线不断提前,从奥特曼预言的2029年1到DeepMind联合创始人哈萨比斯提出的5-10年内1,这种紧迫感并非空穴来风。对于许多名校学生而言,传统大学课程的更新速度已然追不上AI技术迭代的步伐,他们普遍感受到“如果你的职业将在2030年前被AI替代,那你现在花在大学的每一年,其实都是在压缩你短暂的职业生涯。”1
这种“AI焦虑症”不仅体现在就业前景的担忧上,更渗透到对人类技能和价值的根本质疑。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担忧AGI会影响其就业,尤其是创意领域1。麻省理工学院AI伦理小组的Alice Blair,因深信当前AGI的发展方式可能导致人类灭绝,毅然选择永久休学,加入AI安全中心,投身AI“对齐”(alignment)研究1。她的担忧并非孤例,深度学习教父Geoffrey Hinton曾警告AI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美国国务院报告也指出AI存在“灭绝级”风险2。这些声音共同构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未来图景,使得一些学生将阻止AI反噬人类视为“这代人的决定性挑战。”1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陷入这种恐慌。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公开反驳,认为现有大模型学习能力远不及一只猫1,而AI安全派代表Gary Marcus甚至与马斯克打赌,2025年底前不会出现超人类AGI1。哈佛与MIT联合发表的研究也指出,当前AI模型远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发现能力,暗示恐慌可能被夸大1。高校正试图通过紧急上线AI伦理课程、撤回部分鼓吹AI生产力的论文来“挽留”学生,但这届学生似乎不再等待,他们认为学位已然是“ChatGPT出现前的纪念品”1。
AGI临近:机遇、风险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重塑
对AGI的预测引发了对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忧虑。Anthropic联合创始人Amodei公开表示,AI将取代一半入门级白领岗位,未来几年失业率或飙升至20%1。J.P.Morgan高级美国经济学家Murat Tasci预测,在下一轮经济衰退中,AI工具的迅速广泛采用将导致大量非重复性脑力任务职业被替代3。美联储理事Lisa Cook也承认,AI可能重塑劳动力市场,影响对“充分就业”的理解1。
历史数据显示,经济衰退往往加速自动化进程。美国制造业在2001年和2008年经济衰退后就业人数明显下滑,反映了企业在经济吃紧时,更有动力用技术取代高成本人力1。如果这一模式延续到未来AI对白领岗位的冲击上,那么AI引发的结构性失业将在经济疲软时期表现得尤为剧烈。哈佛大学学者Korinek也指出,随着AGI取代几乎所有人类职能,薪资水平将持续下滑,贫富差距势必扩大,甚至引发对全民基本收入(UBI)制度的重新讨论4。
这种宏观经济层面的担忧,与微观个体对职业未来的焦虑形成了共振。学生们并非不理解教育的长期价值,而是面对一个可能“不再需要人类”的未来,他们的选择变得更具实用性和紧迫性。这种心态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育体系作为“就业敲门砖”的核心价值,并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未来社会中人类与AI的分工与协作模式。
资本与人才的博弈:AI时代的创业逻辑与价值观冲突
在“AI从不等人”的口号下,一批年轻的“加速派”选择辍学投身创业,试图抓住AI浪潮的早期红利。他们以极高的效率组建团队,甚至凭借一份演示文稿就能获得早期投资,这与传统创业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硅谷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联合创始人Paul Graham,这位奥特曼的前老板,对此却表达了担忧。他公开呼吁学生“别为了创业辍学”,强调机会还会再有,但大学时光不会重来1。他认为,这种暗暗鼓励学生辍学的风潮“有点越线了”1。
Paul Graham的观点代表了对过度投机和短期行为的警惕,也是对“AI版郁金香狂热”的潜在担忧。尽管AI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但资本的狂热追逐可能导致泡沫化,正如历史上许多技术革命初期所见。真正的创新需要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概念和速度。然而,对于渴望抓住时代机遇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看到了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早期进入者可能享有指数级增长的回报,这种诱惑力远超传统学历带来的稳定预期。
这场围绕辍学与创业的争论,不仅是教育理念与商业逻辑的冲突,更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拷问。当“最聪明的一代人正在离校,以正面引导AGI的诞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高赞推文时1,我们不得不思考,在AI时代,何为真正的“人才”,以及社会应该如何引导和培养这些人才,使其既能驱动技术发展,又能肩负起对人类未来的责任。
前瞻性洞察:应对不确定性的多元策略
AI引发的退学潮,不仅是高等教育界的一大挑战,更是全球社会在技术临界点前集体焦虑的缩影。它揭示了一个深层洞察:AGI的快速演进,正迫使人类文明重新审视其核心价值观、经济结构与生存策略。
从MIT Technology Review的视角,我们看到技术突破的巨大潜力与伴随而来的风险。对AGI时间线的预测和对“灭绝级”风险的评估,要求我们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本身,更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AI安全与对齐研究,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福祉。这需要跨学科的协作,将工程、伦理、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深度融合,构建一套健全的AI治理框架。
Wired的思辨性则引导我们超越技术细节,思考其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冲击。当AI可能取代大部分脑力劳动时,“学习的意义”、“工作的价值”乃至“人类存在的必要性”都将成为无法回避的哲学命题。未来的教育体系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特别是培养适应性、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以及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成为终身学习的枢纽,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职业需求。
TechCrunch的商业敏锐度则提醒我们,这场变革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AI安全和对齐领域虽然带有“末日”色彩,但其背后是庞大的科研投入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可能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同时,AI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普及,将推动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爆发式增长,引发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效率革命。投资的逻辑将从关注短期盈利转向对长期变革性技术的布局,风险与回报并存。
总而言之,AI退学潮并非简单的教育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在迈向AGI时代前夕,所经历的一场深刻集体焦虑与自我重塑。它预示着未来3-5年内,我们将看到:
- 高等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传统大学将加速改革,转向更强调跨学科、项目制学习,并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培养与AI共生而非被AI替代的复合型人才。
- 劳动力市场的剧烈结构性调整:白领岗位自动化进程加速,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可能引发“AI失业潮”,同时也将催生大量围绕AI开发、部署、维护和监管的新兴职业。
- AI伦理与治理的全球化议程提速:对AGI风险的担忧将推动国际社会在AI安全、透明度、责任归属等方面的立法和行业规范,AI对齐领域将获得更多资本和人才的青睐。
- 创新生态的再平衡:在资本的“加速”与理性的“警惕”之间,AI领域的创业将趋于成熟,从单纯的技术狂热转向更注重实际应用和长期价值的创造。
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人类社会需要采取多元策略:政府层面需制定前瞻性政策,引导AI发展,并构建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机构需大胆创新,培养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企业则应拥抱AI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时关注员工的技能再培训。这场退学潮提醒我们,未来的世界,人类与AI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进的共生系统。如何在这个系统中找到平衡,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将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关键的挑战。
引用
-
「我怕活不到毕业」,AI引爆美国退学潮,18岁PPT式创业震惊YC之父·新智元(2025/8/18)·检索日期2025/8/18 ↩︎ ↩︎ ↩︎ ↩︎ ↩︎ ↩︎ ↩︎ ↩︎ ↩︎ ↩︎ ↩︎ ↩︎ ↩︎ ↩︎ ↩︎ ↩︎
-
Gladstone Action Plan Executive Summary·美国国务院(2025/8/18)·检索日期2025/8/18 ↩︎
-
AI recession could hit white-collar jobs first·Axios·Matt Egan(2025/8/6)·检索日期2025/8/18 ↩︎
-
哈佛重磅預警:全球AI失業潮2年來襲、世界經濟大崩盤在即·鉅亨網(2025/8/17)·检索日期2025/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