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中国AI领域的顶尖人才正从科技巨头出走,投身创业浪潮,在资本追捧下聚焦AI Agent和垂直模型,这不仅重塑了产业竞争格局,更驱动了从资源集中式到多点探索式创新的阶段性转型,预示着未来AI商业价值将向更具自主性与应用场景的“小而精”团队倾斜。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那些昔日被科技巨头们重金招募的“大脑”,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大迁徙”。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视觉基础研究团队负责人冯佳时近期离职,其下一站动向虽未明确,却已在业内激起涟漪。1 这并非孤例:从阿里巴巴到智谱、MiniMax,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OpenAI和DeepMind,一场全球性的AI人才“再分配”正在上演。如果说大模型是现代科技的“铸币厂”,那么那些能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无疑是其最珍贵的资产。如今,这些炼金术士正寻求新的炉灶,而这背后的资本涌动与产业重塑,无疑值得《经济学人》的读者们深思。
“大将”出走:巨头光环下的求索
冯佳时博士的履历堪称亮眼:中科大、中科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数百篇论文,屡获国际顶会认可,更是字节跳动视频生成模型MagicAnimate的核心研究员,被誉为“支撑字节大模型的关键八人”之一。1 这样的人才,其离职往往不只是简单的“跳槽”,更像是一次对现有商业模式和科研环境的投票。一位大模型公司从业人员的观察一针见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让行业人才竞争极为激烈,核心技术人员的去留,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重心。”1 在算力消耗高企、商业化落地尚不明朗的重压下,一些巨头内部的基础研究团队,其“自主空间”和“科研导向”或许正日益受到挤压。这些“学术型技术人物”开始寻找更纯粹的科研环境,或更有可能将技术愿景快速变现的创业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才流动并非中国科技界的独有现象。远在硅谷,OpenAI的多位核心研究人员选择投奔Anthropic或xAI;谷歌DeepMind的科学家也纷纷出走创业。1 这更像是一种全球性趋势:当技术从“实验室概念”走向“产业应用”的临界点,那些最接近前沿的头脑,往往也是最不安分的。他们渴望将抽象的算法变为有形的商业价值,而不是被束缚于大厂庞大的组织结构和漫长的审批流程中。
资本加持:新势力崛起的引力
这些“出走”的精英们并非孤军奋战。事实上,他们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投资的灼热目光。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率先下场,开启AI创业热潮;随后,字节跳动成为这轮AI高管创业潮最大的人才供给方,贡献了高达**20%-30%**的创业者。23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字节跳动在人才培养和内部创新活力上的优势,也标志着其取代百度成为AI人才的“黄埔军校”。
资本市场对这些“明星高管”更是青睐有加。前秒鸭相机负责人张月光创办的“沐言智语”,在不到半年内完成多轮融资,估值已超1亿美元。23 前小度CEO景鲲创立的AI搜索公司,在种子轮就拿下了6000万美元,估值达2.6亿美元。23 前阿里达摩院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技术负责人杨红霞的团队尚在组建期,便已获得3000万至4000万美元投资,投后估值高达1.5亿美元。23 风险投资家们心知肚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AI产业,没有什么是比“人”更高的确定性。他们押注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这些创业者在复杂商业环境中锤炼出的产品视野、组织经验和执行能力。
这些新生的AI企业,其创业方向也颇具指向性:
- AI Agent(智能体):被视为最具潜力的应用方向,旨在实现更通用、更自主的智能决策和任务执行。例如,前网易副总裁汪源的久痕科技、景鲲的Genspark Super Agent。23
- 垂直大模型与AIGC应用:聚焦特定场景,如AI视频生成(王长虎的爱诗科技,其PixVerse平台月活已超140万3)、AI编程(陈志杰的言创万物3)、AI设计(陈冕的Lovart Al3)、AI电商(任利锋的数美万物3)等。
产业版图:从追赶到多元的蜕变
顶尖研究员的离职,短期内或许对大公司的业务推进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这无疑是对“护城河”理论的一次严峻考验。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大模型竞争的核心仍在于算法创新与基础研究积累,这并非短期靠算力或资金堆砌就能形成的。1 当这些算法与基础研究的奠基人选择“单飞”,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的火种。
中国大模型产业正经历一场阶段性转变。过去,巨头们通过集中资源、大手笔投入,试图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如今,随着核心人才的外溢,产业正逐渐转向“多点探索、兼顾学术研究与产业落地”的新阶段。1 这可能带来一个更为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 应用层创新加速:更多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商业落地经验的人才涌入应用层,有望催生出大量垂直、高效的AI解决方案。
- 竞争格局细化:大厂继续在基础模型和平台层竞争,而创业公司则在细分市场深耕,形成互补或颠覆性力量。
- 技术路径多元化:从通用大模型到垂直大模型、端侧模型,甚至是特定领域的AI Agent,技术探索的广度将大大增加。
这场AI人才的“离心运动”,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对创新活力的再分配。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商业逻辑:在技术爆发的前沿,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资本的精准捕获,往往比任何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更能激发颠覆性的力量。这不仅是中国AI产业的幸事,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在高速迭代的数字经济时代,即便强大如科技巨头,也难以完全遏制人才追逐更广阔天地、更高潜在回报的天然冲动。而那些看似“出走”的“大脑”,正成为驱动下一波AI商业浪潮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