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之价:当AI信用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度量衡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随着AI从辅助工具跃升为核心生产力,OpenAI和Salesforce等巨头正引领一场计费模式的革命,从传统的固定订阅转向基于“信用”或使用量的按价值收费。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企业软件的商业逻辑,也预示着AI服务成本与实际产出更紧密挂钩的未来,为资本流动和市场竞争带来深远影响。

在数字经济的浩瀚星空中,商业模式的演变向来是其最引人入胜的星座。曾几何时,企业软件的价值如同那些陈年的葡萄酒,被固定在许可证或“席位”(seat)的橡木桶中,按年或月稳定地开出账单。这种模式简朴而可预测,是首席财务官们(CFOs)在预算会议上津津乐道的故事。然而,一股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新浪潮,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颠覆性,改写着这本古老的账本。OpenAI与Salesforce,这两位分别代表了前沿技术与企业应用领域的巨擘,正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未来:AI信用点(AI credits)的时代。

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算法便是炼油厂,而现在,这些“炼油厂”的产出不再按固定价码贩售,而是以其流淌的“精炼品”——即AI的每一次运算、每一行生成、每一次决策——来精确计量。这种从“固定席位”向“按量付费”的范式转移,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对AI本质价值创造的深刻回应。传统的“席位定价”假定人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软件仅是其工具。但当AI代理(AI agents)开始独立完成任务,甚至替代部分人力,这种假设便显得捉襟见肘了。正如Metronome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伍迪(Scott Woody)所言,我们已从本地部署的许可证时代,经由云端的按席位订阅时代,迈入了一个全新的“价值时代”1

价值的量化与风险的权衡

Salesforce的实践为这一变革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其“数据云”(Data Cloud)业务已实现_年化经常性收入(ARR)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0%_,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23 它采纳了基于“信用点”的定价模式,客户可购买信用额度,并根据数据量和平台操作的复杂度消耗这些信用。例如,1万信用点约等于100美元2。这种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客户的支出与他们从AI中获得的实际“计算劳务”紧密挂钩。Salesforce旗下的“Agentforce”更是提供了_按操作、按对话或按许可证_等多种计费方式,体现了对不同场景价值捕获的弹性。2

对于CFO而言,这种新型的计费模式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承诺了更高的成本效益,因为企业只需为实际产生的价值付费;另一方面,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让预算部门如坐针毡。想象一下,一个雄心勃勃的AI代理在无人监管下,可能在数小时内就消耗掉_百万美元的API额度_,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数字矿工,将企业的预算在顷刻间挥霍一空。1这种对实时监控和成本管理的严苛要求,是传统SaaS订阅模式下所不曾有的挑战。

因此,许多大型SaaS厂商如Salesforce,倾向于采纳一种_混合模式_:在保留基础订阅费用的同时,通过按量计费来捕获AI带来的增量价值。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既提供了可预测性的“安全网”,又允许企业在AI效率提升时同步增加收入,即便客户的人数没有增加。这种“席位+用量”的组合,本质上是价值导向与成本可控之间的一种巧妙平衡。

谁将成为新度量衡下的受益者?

这场定价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重塑AI产业的竞争格局和资本流向。

  1. 基础设施层: 对于AI基础设施提供商而言,按量定价是天然契合的模式。算力消耗、数据处理量都能够被精确计量,使得价值与成本的匹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OpenAI等前沿模型提供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API调用量直接转化为收入,激励其不断优化模型效率。

  2. 企业级AI应用: 像Salesforce这样的企业级应用巨头,通过将AI服务融入其核心产品,并通过信用或用量计费,将AI从“功能补充”升级为“增长引擎”。其“数据云”和“Agentforce”的成功,证明了AI能够驱动企业运营的自主智能,并通过价值创造实现显著的财务回报。AI业务已成为Salesforce增长的重要引擎,付费客户占比达_50%_。23

  3. 新兴AI公司与创业生态: 这种模式也为新兴AI公司提供了更多灵活性,鼓励他们专注于创造可量化的用户价值。然而,这也要求他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如何清晰地量化和归因AI带来的价值,并构建强大的成本控制机制。

这场变革背后,潜藏着《经济学人》长久以来关注的议题:资本配置效率。当AI服务的价格与其实际效用紧密挂钩时,企业将更精细地评估其AI投资回报率(ROI),从而推动资本更有效地流向那些真正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AI解决方案。然而,监管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如何确保计费的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垄断风险,毕竟在AI领域,_“赢家通吃”_的现象因网络效应和数据飞轮而愈发普遍。1

最终,AI信用点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细节的调整,它是一场重新定义数字价值的商业革命。它标志着AI不再是辅助人类的“副驾驶”,而是能够自主驾驶甚至替代部分人工的“主驾驶”。在这一新篇章中,成功的秘诀将在于如何精准地量化AI的每一次呼吸,并将其转化为清晰可辨的商业价值。那些能驾驭这一新度量衡的企业,无疑将在这场智能浪潮中乘风破浪,而非成为时代的弃儿。

引用


  1. AI 产品定价指南:按量定价的卡点到底是什么? - 智源社区·智源社区(2024/03/15)·检索日期2024/05/29 ↩︎ ↩︎ ↩︎

  2. AI 商业化Salesforce 做对了什么? - B2B - 亿邦动力·亿邦动力网(2024/05/29)·检索日期2024/05/29 ↩︎ ↩︎ ↩︎ ↩︎

  3. AI 商业化,Salesforce 做对了什么? -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2024/05/29)·检索日期2024/0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