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澳大利亚eSafety专员在线“开麦”,怒怼科技巨头在儿童保护方面“躺平”!那边AI聊天机器人还没捂热乎,这边就被点名是“温柔陷阱”。政府直接上“铁拳”要管,结果大厂们却委屈巴巴:管太严,我们都快不会“保护”了!这波“猫鼠游戏”,看点十足。
最近,澳大利亚eSafety专员朱莉·英曼·格兰特(Julie Inman Grant)直接“开麦”,对全球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们来了一场“灵魂拷问”:你们在阻止线上儿童性虐待图片传播这事儿上,到底有没有尽力?她的原话可是相当不客气,直指这些“大厂”们对“最令人发指的儿童虐待”内容,做得“远远不够”1。这波批评,简直就是直击痛点,让吃瓜群众们也跟着“emo”了。
"温柔陷阱"警报:AI聊天机器人是新“坑”?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正赶上澳大利亚电子安全委员会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更好地保护儿童的新行业规范。这些规范瞄准的,不仅仅是那些明目张胆的违法内容,还包括“合法但令人不适”(lawful but awful)的、不适合儿童阅览的内容。而其中一个被“点名批评”的“新晋危机”,正是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AI驱动的伴侣型聊天机器人1。
“啥?AI聊天机器人也能威胁儿童?”你可能要发出这样的疑问。没错,这位专员大人可不是在开玩笑。她警告说,这些旨在模拟人际关系的AI聊天机器人,虽然听起来是“贴心小棉袄”,但实际上可能藏着不少“坑”,尤其是对那些社交经验不足或难以进行人际互动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掉入“温柔陷阱”2。想象一下,一个AI“知心朋友”鼓励孩子说出更多隐私,甚至卷入一些不恰当的话题,这想想就让人脊背发凉。更糟糕的是,一旦这些互动被其他人发现,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网络欺凌,简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澳洲“铁拳”出击:未成年人社交媒体要“限流”?
为了把孩子们从这些“网络泥石流”中拉出来,澳大利亚政府这次可是动了真格。除了针对有害内容的新行业规范,还有一项“重磅炸弹”即将落地:从今年12月10日起,澳大利亚将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3 这措施简直就是把“未成年人保护”的牌子直接贴到了社交平台的“脑门儿”上,不让进就不让进,谁劝都没用。
与此同时,谷歌搜索也未能幸免,被强制要求进行年龄验证,如果违规,最高可能面临4950万澳元的巨额罚款3。这波操作下来,各大科技巨头估计都得“抖三抖”,赶紧把自家产品“扒拉扒拉”,看看有没有漏洞。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罚单上的“幸运儿”,更不想背上“儿童保护不力”的骂名。
科技巨头: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才怪!)
然而,剧情发展到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反转”:那些被点名的科技巨头们,比如微软和Meta,似乎有点“委屈巴巴”。他们站出来表示,澳大利亚新发布的这些在线安全标准,虽然初心是好,但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AI系统保护儿童安全和防范恐怖主义材料的效能4。
“你们管得太严,可能会限制我们AI的‘手脚’,反而让我们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有害内容!” —— 科技巨头们内心OS,可能还带点无奈的“摊手”表情包。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智能安保机器人守门,结果给他戴上了太多镣铐,让它连小偷都认不出来了。这波操作,到底是“神助攻”还是“猪队友”,让人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一边是监管部门急得跳脚,认为大厂们“躺平”;另一边是大厂们表示“臣妾做不到”,甚至觉得监管在“帮倒忙”。这场围绕儿童在线安全的“拉锯战”,无疑是一场复杂的技术、伦理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那么问题来了,在技术迭代“狂飙突进”的当下,监管的步伐能否跟上,既能有效保护“祖国的花朵”,又不会误伤了技术进步的“小芽苗”?这或许是所有“数字公民”都需要深思的难题。毕竟,孩子们的网络世界,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守护,而这守护,不应是“一刀切”的蛮力,而应是“绣花针”般的精细。
引用
-
Big tech not stopping online sharing of child abuse images, eSafety commissioner says, amid new online codes·The Guardian·(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 ↩︎
-
AI chatbots and companions – risks to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eSafety.gov.au·(无作者)·检索日期2025/9/8 ↩︎
-
澳洲新规!谷歌搜索将强制年龄验证,违者最高罚$4950万·auyx.au·(无作者)·检索日期2025/9/8 ↩︎ ↩︎
-
科技公司担忧,澳大利亚新标准或削弱AI保护在线安全能力·i.ifeng.com·(无作者)(2024/2/29)·检索日期20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