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随着大模型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传统存储已成为AI训练与推理的瓶颈。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以其卓越的I/O性能、元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的KVCache技术,正成为突破AI算力限制、优化成本效率、并加速企业级AI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AI时代的算力竞赛,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数据则是这场竞赛中的能量补给,GPU则是冲刺的引擎。然而,当数据量和模型规模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时,一个隐蔽而致命的瓶颈浮出水面——存储I/O的滞后。这不仅导致宝贵的GPU资源闲置,更严重拖慢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成为制约AI发展速度的“阿喀琉斯之踵”。Meta和头部客户的数据增长曲线1无情地揭示了这一现实:数据容量在两年内翻番,而吞吐需求更是飙升至四倍,尤其自2022年下半年大模型爆发以来,数据增速从每年20T跃升至60T。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解析
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的出现,正是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直接回应。它不再仅仅是存储容量的堆砌,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技术设计,将存储系统从被动的数据仓库提升为主动的算力加速器。焱融科技的YRCloudFile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其设计理念是_“先从性能角度出发,再设法降低成本”_,这与传统存储以成本为先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恰恰契合了AI时代对极致性能的渴求。
1. 核心性能基石:I/O路径优化与硬件潜力释放 YRCloudFile通过简化I/O路径、静态数据路由算法,确保了数据访问的低延迟和高效率。文件在创建时即被打散到多个OSD上,减少了对元数据服务的频繁查询,实现了多盘并行读写,从而为AI场景中常见的并发访问大型文件提供了充足带宽。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创新技术进一步将性能推向极致:
- Multi-Channel技术:针对全闪存储的带宽瓶颈,YRCloudFile通过聚合InfiniBand或RoCE等多网卡带宽,将单节点吞吐量翻倍甚至翻四倍,有效解决了网络成为IO瓶颈的问题。
- NUMA亲和性:在高性能计算中,避免跨NUMA的内存访问至关重要。YRCloudFile通过优化内存访问模式,确保充分利用CPU节点内部带宽,防止因跨域访问导致的性能骤降。
- RDMA单边编程:相比传统的send-receive模式,RDMA的read-write单边编程模式显著减少了内存拷贝,带来了更稳定的读写延迟和更低的CPU负载,直接服务于GPU对数据吞吐的严苛要求。 这些优化使得YRCloudFile的F9000X一体机在三节点集群下能实现480GB/s的带宽和750万IOPS,同时将每GBps带宽成本降低60%1。
2. 元数据难题的突破:海量小文件的高效管理 在AI特别是多模态数据场景中,如图片-文本对、视频-文本对等,会产生海量小文件。这些小文件的访问性能往往受限于元数据操作的效率。YRCloudFile采用基于Dentry Hash的分布式元数据架构,确保目录和文件均匀分布在MDS(元数据服务)节点上,并实现元数据的线性扩展。此外,针对AI训练的特点,它还进行了多项优化:
- 元数据缓存:减少RPC操作,加速元数据获取。
- 弱化POSIX语义:将耗时的
open
和close
操作在特定场景下转化为轻量级读或异步操作,大幅提升小文件访问性能。 这使得YRCloudFile在处理百亿级元数据时仍能保持稳定的OPS(每秒操作次数),显著优于在数据量增大后性能严重衰减的开源解决方案如CephFS1。
3. 规模化与韧性:构建稳健的AI数据底座 面对数百台服务器、数千个客户端的AI集群规模,YRCloudFile通过汇聚式心跳上报、推拉结合的UDP事件同步机制、以及MGR(集群管理服务)作为仲裁者的设计,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扩展性,能够支持TB级别以上的带宽,满足超大规模AI计算需求1。
产业生态影响评估
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并非孤立的技术,它是AI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其创新不仅提升了技术性能,更重塑了AI应用的商业逻辑和部署模式。
1. "以存换算"的哲学:重构大模型推理范式 在大模型推理阶段,KVCache(Key-Value Cache)已成为一个核心瓶颈。YRCloudFile创新的KVCache解决方案,通过将GPU显存中的KVCache扩展到高性能共享的PB级全闪存储中2,实现了“以存换算”的全新范式。
“YRCloudFile KVCache通过将VRAM中的KVCache扩展到远端的、多节点共享的并行文件系统中,可以获得PB级别的全闪缓存空间。如果KVCache在后端实现命中,可以显著提升长上下文处理能力,加速推理响应。”3 这种模式打破了GPU显存的硬件限制,使得大模型能够处理更长的上下文,大幅降低了推理延迟(TTFT延迟提升13倍),尤其在高并发和长上下文场景下效果显著1。这不仅节约了昂贵的GPU算力,也使得大模型推理的商业化部署更具弹性与经济性,为未来AI服务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2. 成本与性能的平衡艺术:智能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纯粹追求性能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YRCloudFile通过智能数据分层和数据智能加载功能,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 智能数据分层:将频繁访问的“热数据”保留在高性能全闪存储中,不常访问的“冷数据”自动下沉到成本更低的对象存储(如S3),而对业务应用透明1。管理员可根据时间、大小自定义策略,甚至支持小文件常驻热层以避免对对象存储的访问压力。
- 数据智能加载:允许用户将原始数据集存储在对象存储,需要时再按需、高效地加载到全闪文件系统进行训练,并支持对象存储变更订阅,确保数据一致性1。 这些功能极大地优化了AI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了整体TCO(总拥有成本),使高性能AI存储变得更具商业可行性。
3. 赋能企业级AI:构建弹性、安全的智算中心 企业级AI应用需要多租户管理、数据访问安全和弹性网络等多维度支持。YRCloudFile提供的目录级QoS、ACL与LDAP/AD集成、日志审计、回收站以及_弹性数据网络_(打通IB/RoCE高速网络与以太网),都为企业用户在大规模智算中心中安全、高效地运行多样化的AI工作负载提供了坚实保障1。特别是在多网络平面并存的复杂环境中,弹性数据网络简化了基础设施,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解决了现实世界中训练集群与推理集群网络需求差异的难题。
未来发展路径预测
当前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的发展,预示着AI数据基础设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其未来3-5年的演进将围绕更极致的效率、更经济的成本和更智能的自动化展开。
1. 推理效率的持续进化:KVCache的“从有到优” KVCache技术将继续深化,不仅追求PB级的容量,更将在命中率、预取机制、多模态适应性上进行优化,实现_“从有到优”_的质变1。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普及,KVCache可能需要支持更复杂的KV结构和访问模式,以满足视频、音频等非文本数据的推理需求。这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模型处理复杂情境的能力和实时响应速度。
2. 存储经济学的重构:EC与QLC SSD的规模化应用 为了进一步降低AI存储成本,_纠删码(EC)技术_的引入和_QLC SSD_的规模化应用将是关键1。QLC SSD凭借其更高的存储密度(目前已达32TB,未来将有64TB产品),将大幅降低单位容量成本。结合EC的存储效率,这将使得AI数据湖能够以更经济的方式存储海量数据,从而降低AI模型训练和推理的门槛,促进AI普惠化。这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对_AI商业模式_和_投资逻辑_的深刻影响,使得AI项目在财务上更具吸引力。
3. 硬件加速与软件定义:DPU卸载与智能运维 未来,将存储工作负载**卸载到DPU(数据处理单元)**将成为重要趋势1。在GPU服务器上,CPU和内存资源极为宝贵,将存储协议处理、数据传输、甚至部分数据处理任务转移到DPU上,可以极大减轻CPU/GPU的负担,进一步释放计算潜力。这标志着AI基础设施正朝着_硬件与软件深度协同_的方向演进,通过异构计算单元的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系统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存储系统的_可运维性_也将持续增强,通过AI赋能的智能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管理,降低运维成本,确保AI工作负载的持续稳定运行。
4. 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DataInsight的拓展 DataInsight解决方案将从知识库平台扩展到更广泛的企业数据场景,实现对海量历史数据、增量数据的秒级检索和精准流转1。这种能力将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从自身数据中挖掘价值,赋能商业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_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_。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对_企业数字化转型_的深远影响,将业务数据转化为可直接用于AI的“燃料”。
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的发展,不仅仅是存储技术的一次升级,更是对AI时代数据处理哲学的一次深层思考。它直面了AI发展中最根本的数据挑战,通过架构创新、软硬协同和成本优化,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引擎”。我们正在目睹,存储从后台设施走向前台赋能,成为加速人类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关键力量。
引用
-
高性能全闪并行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践·InfoQ·张文涛(2025/10/1)·检索日期2024/05/29 ·https://www.infoq.cn/article/9bVzTqrTO0OG5ktmINGk ↩︎ ↩︎ ↩︎ ↩︎ ↩︎ ↩︎ ↩︎ ↩︎ ↩︎ ↩︎ ↩︎ ↩︎
-
焱融高性能分布式文件存储YRCloudFile - 产品·焱融科技官网(无日期)·检索日期2024/05/29 ·https://www.yanrongyun.com/zh-CN/products/sds ↩︎
-
焱融科技×Solidigm:打造从训练到推理持续领先的AI高性能 ...·知乎专栏·(2025/07/23)·检索日期2024/05/29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31408997505799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