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都在“地堡化”,AI到底在憋什么“大招”?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硅谷科技大佬们最近忙着在荒郊野岭挖地堡,不是为了躲狗仔,而是真的在“末日预备”!他们怕的不是外星人,而是我们亲手“喂养”出来的AI。这玩意儿,真能进化到让人类“集体失业”甚至“物理消灭”吗?全球为了给这匹“脱缰野马”套上缰绳,又在吵吵些啥?

最近,科技圈的瓜有点大,不是哪个创业公司又融资了,也不是谁家CEO又跳槽了。而是有传闻,那些呼风唤雨的硅谷亿万富翁们,正在悄咪咪地购置土地,修建奢华的地下掩体——说白了,就是在“末日预备”(doom prepping)。他们担心的不是什么小行星撞地球,也不是僵尸病毒,而是自家亲手捣鼓出来的“宝贝”:人工智能。这不禁让人脊背发凉:难道AI这头“赛博巨兽”,真能从“工具人”变成“终结者”?

比硅谷大佬的“地堡”更刺激:AI的“作妖”大赏

别以为“AI超越人类”只是科幻电影里的狗血剧情。在现实世界,关于计算机智能何时(或是否)会超越人类的争论,已经像夏天的雷阵雨一样,一言不合就“噼里啪啦”地炸开了。图灵奖得主甚至警告,“比取代更可怕的是失控”1。这话听着,是不是比那些炫酷的AI产品发布会更让人心跳加速?

那么,这玩意儿到底能“作”出什么妖来,把大佬们都吓得开始“囤地堡”了呢?

首先,最直接的打击可能就是你的饭碗。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巨变。蒸汽机让手工匠人失业,互联网也淘汰了不少传统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职业。可AI这波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打破历史规律”的**“破坏王”**:

  • 取代速度快得你“措手不及”:以前技术迭代好歹给个几十年缓冲期,AI可能几年内就颠覆一个行业。到时候,你的技能点还没来得及“重置”,工作就没了。
  • 取代范围广得“无孔不入”:它不仅能替代体力活儿,还能“抢走”脑力活儿,从数据分析到文案撰写,甚至法律文书起草,AI都能插一脚。低技能、高技能岗位可能一起遭殃,人类能转型的“中间地带”正在被迅速挤压。
  • 新岗位“僧多粥少”:AI需要的工程师、数据科学家都是高精尖人才,普通人难快速转型。更要命的是,一个AI系统能顶几百个客服,而维护它可能只需要几个工程师。这不就是明摆着“新饭碗”数量不够,质量太高,普通人“干瞪眼”吗?

“根据SEO.AI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可能被取代,这一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2

(点评: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感觉手里的“铁饭碗”瞬间有点“塑料”了?)

除了抢饭碗,AI的“黑科技”还有更阴暗的一面。想象一下:恐怖分子利用AI设计基因武器,黑客操控AI发起全天候网络战,甚至那些甜言蜜语的AI客服,都可能通过情感操纵诱导你消费1。更别提臭名昭著的**“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它能轻而易举地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假新闻、假视频,让你根本分不清真假。

“今年2月,BB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OpenAI的ChatGPT、微软Copilot和谷歌Gemini在内,多款AI引擎在生成新闻摘要时出现‘显著的不准确性’,甚至扭曲了原有内容。” 3

(点评:连AI助手都开始“胡说八道”了,以后看新闻可得擦亮“钛合金狗眼”!)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果AI真的进化成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甚至“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能够在无需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我改进,拥有远超人类的智慧。那时候,人类还能不能“控制”住这只潘多拉魔盒,就成了个“薛定谔的猫”式的问题。

“交通规则”怎么定?全球AI监管上演“三国杀”

既然AI的潜在风险这么大,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放飞自我”吗?当然不是!就像汽车发明后,我们得制定交通规则一样,AI这辆“超跑”也需要一套严谨的“交通法规”来约束。于是,全球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自己的“AI交规”,但套路嘛,那是大相径庭,简直就是一场国际版的“三国杀”!

  • 欧盟:速度与激情,玩的就是“高压”!

    欧盟一向以“保护隐私、保障人权”著称,在AI监管上也是“说到做到”。他们的《人工智能法案》已经在2024年8月1日生效,成为了全球首部全面监管AI的法律。欧盟的逻辑很清晰:风险越高,规则越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教授谭寅亮评价,欧盟的监管体现了重视公民权利、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文化和价值观,但也可能会限制市场灵活性和创新速度。 3

    (点评:欧盟:创新可以慢一点,但“安全”必须焊死!)

  • 美国:自由放任,主打一个“市场说了算”!

    “自由市场”是刻在美国骨子里的基因,所以他们在AI监管上显得异常“佛系”。目前,美国联邦层面几乎没有直接针对AI的法规。他们更倾向于让市场自我调节,鼓励技术创新。甚至有美国官员警告,过度监管会“扼杀”这个新兴产业。

    谭寅亮认为,美国这种方式可能有利于创新和技术突破,但可能会牺牲部分隐私和安全性。 3

    (点评:美国:创新第一,监管靠边站!至于风险?我们再看看!)

  • 中国:包容审慎,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采取了一种“平衡术”,既不完全放任,也不一刀切。虽然目前没有正式立法,但已经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内容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立法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

    谭寅亮认为,中国在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注重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点评:中国:创新要,风险也要控,这波操作得“稳”!)

除了这“三国”的缠斗,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寻求共识,毕竟AI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召集会议,警示AI风险,并呼吁成立高级咨询委员会。OpenAI的CEO萨姆·阿尔特曼甚至提议,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AI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系统、进行审计、测试安全标准,并限制高级AI技术部署”3

然而,要实现全球统一监管,这条路真是**“道阻且长”**。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加上一些国家根本不打算“玩这套规则”,让跨国合作变得异常艰难。毕竟,你能想象那些致力于研发核武器的国家,会突然关心AI的“伦理底线”吗?

普通人瑟瑟发抖?其实,我们还有“救”!

面对AI带来的种种冲击,普通人难道就只能“瑟瑟发抖”吗?倒也未必!虽然AI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人类的智慧也远没有达到上限。

首先,AI并非“无恶不作”的魔鬼,它也可以是解决人类难题的**“超级英雄”**。

拜登时代主管AI监管框架设计的阿拉蒂·普拉巴卡尔(Arati Prabhakar)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应对气候危机、提升民众健康与福祉、确保孩子们获得良好教育、让劳动者掌握新技能……这些宏伟目标,很难想象不借助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在她看来,监管应该被视为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止是为了保护权利。 3

(点评:AI:我不仅仅是来抢工作的,我还是来拯救世界的!是不是有点“凡尔赛”?)

所以,监管AI,不仅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更是为了**“加速向好”**。一个恰当的监管框架,能让AI在安全的轨道上加速奔跑,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我们不能躺平任由AI“摆布”,而是要学会和它**“共生智能”。未来,AI更像是一个“副驾驶”或者“超级辅助”,它能帮你处理海量信息、完成重复性任务,但最终的决策权和创造力,依然掌握在人类手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新的“双重素养”**:既要懂得如何利用AI工具,又要保持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毕竟,AI再强大,也只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它在进化,我们也在进步。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人类在多样性中寻求共识、走向全球合作治理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所以,地堡什么的,大佬们先挖着,我们普通人嘛,还是先好好“修炼内功”,准备迎接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AI新时代”吧!

引用


  1. 【科技观察】AI超越人类?图灵奖得主警告:比取代更可怕的是失控·Kerui·(2023/07/20)·检索日期2024/05/22 ↩︎ ↩︎

  2. 分析:AI引发三大担忧威胁到底多大·大纪元·(2025/03/22)·检索日期2024/05/22 ↩︎

  3. 人工智能大爆发后的监管命题:风险分类、路线分化与地缘政治阴影·BBC News 中文·陈岩(2025/03/03)·检索日期2024/05/2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