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机器人“猫步”出圈,是“卷王”秀肌肉,还是被“流量”裹挟?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小鹏的IRON机器人靠一段“猫步”成功刷屏,引来全网“真假”大猜想。CEO亲自下场“扒皮”证真,却又陷“量产”与“科研”的尴尬,以及“花拳绣腿”的质疑。但别急,背后还有“物理AI”大棋局,以及工厂里偷偷干活的猛料!

要说最近科技圈哪家公司最会玩“流量密码”,小鹏汽车绝对榜上有名。一段人形机器人IRON的“猫步”视频,那叫一个“丝滑”,直接把网友们惊得下巴都合不拢:这真是机器人?还是哪家模特学院毕业的“隐藏款”?一时间,“真人扮演”的质疑声浪,比双十一的快递都汹涌。

不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倒也“硬气”,二话不说,直接来了个“一镜到底”的现场“扒皮”大揭秘1。工作人员拉开机器人“肚皮”上的拉链,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机械骨骼和电子元件,瞬间打消了所有“里面藏个大活人”的阴谋论。这波操作,不得不说,把“舆情危机”硬生生扭转成了“技术科普”,妥妥的“公关教科书”级别

但问题来了,一个能把“猫步”走得如此优雅、把“真人秀”演得如此逼真,还被官方盖章“中国首个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的产品,难道就只是为了在发布会上走个秀,赚个眼球吗?那句小学生口头禅再次浮现在脑海里:“那咋了?然后呢?”

“量产”还是“科研”:这顶帽子戴得有点“飘”?

小鹏官方给IRON戴上的“中国首个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这顶帽子,听着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要知道,“量产”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意味着这玩意儿已经摆脱了实验室里的“独苗苗”身份,能搞定供应链,能控制成本,能批量生产,随时准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者至少是“飞入寻常工厂”。

结果呢?何小鹏本人在演讲中,却又“不经意”地透露,这机器人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科研状态下”**。

这可就尴尬了,就像你刚把一份实验室里的“新配方”吹成“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神仙水”,结果首席研发官立马跟你说:“别急,还在实验室里调呢!” 网友们不禁要问:是“研发团队”和“宣传团队”没开过会,还是这顶“量产”的帽子,戴得太高,风一吹,就有点“飘”了?

当然,我们理解科技圈的“内卷”程度,谁都想抢个“首发”、占个“第一”。但在“名头”上玩文字游戏,把一个还在“读博”的科研项目,硬生生包装成一个“即将毕业”的量产产品,这波操作,着实有点让人“迷惑行为大赏”2

“花拳绣腿”?且看它到底能干啥活儿!

“真身”问题解决了,“量产”问题也先放一边。那咱们就直击灵魂拷问:这IRON机器人,到底能干啥活儿?

发布会上,除了那段技惊四座的“猫步”,唯一官方展示的“应用场景”就是——坐在小鹏X9驾驶室里,充当**“小鹏X9超级增程全球科技向导”**。

嗯,听起来确实“高大上”。但画面里,IRON就是以一个不太自然的姿势,“坐”在那里。它没开车,没导航,也没跟乘客互动。它就是——“坐”在那儿。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身价千万的艺术家回家,结果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坐在沙发上当个最贵摆件”**。这哪里是“应用场景”?这分明是“行为艺术”!

然而,别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真正的“瓜”在后面!

根据证券时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小鹏IRON机器人并非只会“坐着看风景”。它已在小鹏工厂承担了分拣、搬运和质检任务,甚至还与宝钢达成了合作,正式切入工业巡检场景34

对比一下友商们在“卷”什么,才能看出IRON的“功力”:

  • 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 马斯克的“硅基生命”目标明确,演示的是在工厂搬运重物、分拣零件、拧螺丝,甚至叠衣服。主打一个**“进工厂当苦力”**。
  • Figure 01: 拿了OpenAI、英伟达等一堆巨头投资,它在模拟仓库里拿杯子、端盘子洗碗,在宝马工厂里学习操作设备。目标同样清晰:“当工人,进驻制造业和物流业”
  • 优必选Walker S2: 已经斩获了“自贡数投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项目”等大型订单,累计订单突破8亿元,实打实地在“学干活儿”1

别人家的机器人在拼命“学干活”,努力当一个合格的“蓝领”。小鹏的IRON在发布会上表演了“走秀”,但在媒体口中,它却也在默默地“拧螺丝”、“搬箱子”。这其中的反差,就像一个“内向的学霸”,平时不爱炫耀,但考试成绩一出来,直接“王炸”!

IRON能做到这些,确实有它的“硬核科技”支撑。小鹏团队耗时7年打磨,打造了82个自由度仿生结构,让机器人的步态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3颗自研图灵芯片提供2250TOPS算力,比行业标杆特斯拉Optimus高出15倍3。而且,通过与汽车技术的协同复用,小鹏还成功将高阶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压缩到50万元以内,比Optimus预计成本低约40%3。这些数据,都说明小鹏在“下硬功夫”。

所以,IRON并非真的“花拳绣腿”,只是它在公众面前展示的“T台秀”与它在“幕后”的“实干”存在信息差。这种“反差萌”,也让小鹏机器人赚足了眼球。

“物理AI”野心:小鹏不止想造车?

小鹏的野心,显然不止于造车。在AI Day活动上,何小鹏提出了一个“物理AI”(Physical AI)的概念,就是要将先进的AI融入物理产品。这不仅包括EV、Robotaxi、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IRON更是**“物理AI”战略的“核心统一支柱”**5

小鹏的机器人设计哲学,是走向**“更拟人”。它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甚至可以像选车一样选择机器人的体型、性别。何小鹏认为,只有长相像人、行为像人,才能从人类世界学习最多数据,适应人类环境,并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这种“生物级”的机器人哲学**,甚至让一些网友感叹,小鹏的设计师“有点天赋在里面”6

更有趣的是,小鹏的机器人技术与小鹏汽车在技术栈上高度重合:自研图灵AI芯片、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VLA架构、共享云端AI基础设施,甚至EEA架构、三电系统都有高度同源性6。这简直就是**“左手打辅助,右手CARRY全场”**的节奏啊!

从小鹏汽车到小鹏机器人,这条路越看越像特斯拉走过的路:同样是造车出身,同样跨界做人形机器人,同样由一位极具野心的CEO带队,强调全栈自研、软硬一体,都押注“具身智能”为下一代AI载体。小鹏甚至计划在2026年底量产,而特斯拉的Optimus也可能在同年步入商用,届时,中美两大科技公司将在机器人赛道上正面交锋,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结语:流量是把双刃剑,干活才是硬道理!

话说回来,吐槽归吐槽,赞扬归赞扬。小鹏能把IRON做到这个程度,敢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一镜到底”地展示,这本身就是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这条高难度赛道上,一次非常亮眼的“惊鸿一瞥”。它证明了中国的“玩家”已经入场,而且在核心技术上,并没有被甩开“代差”。这份勇气和投入,绝对值得鼓励和肯定。

但是,鼓励不等于“捧杀”。“泼天流量”固然可喜,但它也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希望小鹏被这波流量冲昏头脑,沉迷于“发布会”和“猫步”来定义成功。人形机器人是“长坡厚雪”的赛道,是公认最难啃的“硬骨头”。能走“猫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是,怎么让它从“T台”走向“产线”,从“摆件”变成“帮手”;怎么把成本从“天价”打到“白菜价”;怎么让它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的环境里,真正安全、稳定、高效地“干活儿”。

别总想着当“网红”,先学着当“工人”吧。

希望小鹏的IRON,在下一次亮相时,带给我们的不再是“摆拍”和“猫步”,而是它在工厂里“拧螺丝”、在仓库里“搬箱子”,或者哪怕是在小鹏X9旁边“插上充电枪”的实干身影。那,才是中国机器人该有的“硬气”和“未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远,而不是被流量和虚名绑架。

引用


  1. 花拳绣腿还是真实用?别被小鹏机器人给骗了·新芒xAI·格林(2025/11/09)·检索日期2025/11/10 ↩︎ ↩︎

  2. 深度解析: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技术、争议与“物理AI”战略版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像素呼吸(2025/11/05)·检索日期2025/11/10 ↩︎

  3. 小鹏IRON因太逼真“被迫”自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春天已至?·证券时报·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2025/11/07)·检索日期2025/11/10 ↩︎ ↩︎ ↩︎

  4. 每经热评|小鹏IRON因太逼真“被迫”自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春天已至?·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2025/11/06)·检索日期2025/11/10 ↩︎

  5. 深度解析: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技术、争议与“物理AI”战略版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像素呼吸(2025/11/05)·检索日期2025/11/10 ↩︎

  6. 小鹏能否成为下一个特斯拉?·机器人大讲堂(2025/11/07)·检索日期2025/1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