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回归:蚂蚁dInfer如何将扩散语言模型推向AGI主干道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蚂蚁集团开源dInfer推理框架,将扩散语言模型(dLLM)的推理速度提升超10倍,使其在效率上首次显著超越自回归模型,并结合其LLaDA-MoE模型在精度上媲美顶尖自回归模型,共同重塑了AI大模型效率与性能的认知边界。这不仅为AGI探索开辟了新的“主干道”,也预示着AI商业化落地的成本效益将迎来质的飞跃,驱动产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解析

在当前AI大模型领域,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凭借其在序列生成任务中的统治地位,构建了主流生成式AI的基础。然而,这种“从前往后”的单向生成机制,在处理Token之间复杂的双向依赖关系、以及面临大规模并行推理时,逐渐暴露出固有瓶颈,尤其是在效率层面。这一范式,虽然强大,但并非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唯一路径。

扩散语言模型(Diffusion Language Model, dLLM)则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它将文本生成视为一个“从随机噪声中逐步恢复完整序列”的去噪过程。这种生成机制具有_高度并行、全局视野和结构灵活_的理论优势。以蚂蚁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LLaDA-MoE为代表的dLLM模型,在准确性上已能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展现出与顶尖AR模型相媲美的能力1。然而,其推理效率却长期被“计算成本高、KV缓存失效、并行解码”这三大挑战所桎梏,使其理论潜能难以完全兑现2

蚂蚁集团近日正式开源的dInfer高性能扩散语言模型推理框架,正是为了打破这些效率上的“枷锁”。dInfer是一款专为dLLM设计的、_算法与系统深度协同_的推理框架,其核心创新在于可插拔的模块化架构。它包含了模型接入(Model)、KV缓存管理器(KV-Cache Manager)、扩散迭代管理器(Iteration Manager)和解码策略(Decoder)四大核心模块。这种设计允许开发者灵活组合优化策略,并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标准化评测。更重要的是,dInfer针对dLLM面临的三大效率挑战,在每个模块中都集成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优化KV缓存管理策略以减少内存开销和提高命中率,以及革新并行解码策略以充分利用dLLM固有的并行特性。

量化数据清晰地展现了dInfer带来的颠覆性性能提升:在基准测试中,dInfer将扩散语言模型的推理速度相比英伟达的Fast-dLLM框架提升了10.7倍。在代码生成任务HumanEval上,dInfer在单批次推理中创造了1011 Tokens/秒的速度,这在开源社区中首次使dLLM的单批次推理速度显著超越了自回归模型。与业界顶尖推理框架vLLM上运行的、参数量和性能相当的AR模型Qwen2.5-3B相比,dInfer的平均推理速度是其2.5倍2

这些性能飞跃,不仅得益于dInfer的工程优化,也与底层模型架构的创新紧密相关。LLaDA-MoE通过原生MoE(Mixture-of-Experts)架构,首次在dLLM中实现了“参数扩展、计算高效”的优势。在约20T数据上完成从零训练后,LLaDA-MoE在代码、数学、Agent等17项基准上平均提升8.4%,仅激活1.4B参数即可实现等效3B稠密模型的性能,媲美或超越Qwen2.5-3B-Instruct1。这不仅验证了“MoE放大器”定律在dLLM领域同样成立,也为后续10B-100B稀疏模型的研发提供了_可行路径_。蓝振忠,蚂蚁集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更是直言:“自回归不是终点,扩散模型同样可以成为通向 AGI 的主干道。”1

产业生态影响评估

dInfer的开源,及其所赋能的扩散语言模型范式,预示着AI产业生态的结构性转变商业模式的重构

首先,从商业敏锐度层面来看,推理效率的十倍级提升,直接带来了模型部署和运行成本的_大幅下降_。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性能AI服务,或将AI能力集成到更多对实时性有要求的业务场景中。例如,在企业级AI与数字化转型中,实时代码生成、智能客服、交互式内容创作辅助等应用将变得更具经济可行性。这种成本效益的提升,是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原型”走向“工业级大规模应用”的核心驱动力,尤其对于云计算服务商和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利润率。

其次,在产业生态洞察方面,通过开源dInfer及LLaDA-MoE,蚂蚁集团不仅贡献了前沿技术,更是在_积极塑造下一代AI生态_。传统的AR模型生态已相对成熟且集中,而dLLM则是一个相对新兴且充满潜力的领域。dInfer的开源将极大降低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探索dLLM的门槛,加速社区创新。这种“协作式竞争”模式,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多元化、富有弹性的AI技术栈,减少对单一技术路径的过度依赖。它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模型架构的选择,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提供了_多轨并行_的可能性。这将吸引更多投融资与市场洞察关注到dLLM领域,推动资本向效率与性能兼备的创新方向倾斜。

投资逻辑分析来看,效率与性能是吸引资本和驱动市场增长的永恒主题。dInfer所展现出的技术成熟度商业化潜力,无疑将吸引更多风险投资进入dLLM领域。未来,那些能够有效利用dInfer及类似框架,构建出高性价比、高效率AI解决方案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将不仅仅是模型参数规模的竞争,更是_工程优化和系统协同能力_的竞争。

未来发展路径预测

dInfer和LLaDA-MoE的突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AI未来发展的_宏大图景_。 未来3-5年,我们可以预见:

  1. AI架构的多元化与融合

    • “自回归不是终点,扩散模型同样可以成为通向AGI的主干道”这一观点将成为AI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 未来前沿模型与算法的研发将不再局限于单一范式,而是出现AR与dLLM的混合架构,甚至更复杂的生成机制。
    • dLLM的并行生成特性,使其在长文本、结构化内容生成、以及需要_全局一致性_的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场景等方面可能展现出独特优势,推动AIGC与内容科技的进一步革新。
  2. “效率即生产力”的范式升级

    • 随着dInfer这类高性能推理框架的普及,AI模型的推理效率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甚至超越纯粹的参数规模。
    • 低成本、高效率的AI将加速渗透到更多边缘计算设备和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实现AI的普惠化。这将催生一大批新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载AI、智能家居中的离线AI助手、甚至可穿戴设备的实时AI交互等,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智能化水平,重塑我们的_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_。
    • 这对于算力与芯片领域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即如何针对dLLM的并行计算特性设计更优化的硬件架构。
  3. 开源生态的深度繁荣与全球协作

    • 蚂蚁集团的开源举措,将激励全球更多机构和开发者投入dLLM的研究与优化。
    • 我们将看到更多针对dLLM的专用硬件加速方案出现,进一步挖掘其并行计算潜力。
    • 围绕dLLM的工具链、评测基准和垂直领域应用将快速迭代与完善,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数据与开源生态。这种开放协作,是应对复杂AI伦理与治理挑战,共同推动AI向善的关键。
  4. 社会影响的深层渗透与伦理考量

    • 更高效、更低成本的AI将加速_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_,对社会影响与未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软件工程领域,更快的代码生成和测试能力可以辅助开发者提高生产力;在科学发现中,AI辅助的模拟和分析将提速。
    • 然而,这种效率提升也带来新的_伦理挑战_: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鉴别?大规模、低成本的AI生成能力是否会加剧信息过载甚至虚假信息传播?这些都要求技术开发者和社会管理者共同思考平衡效率与责任的治理框架,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福祉。

dInfer的开源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对AI未来发展路径的一次哲学思辨商业重构。它不仅验证了扩散语言模型在效率层面的巨大潜力,更向业界展示了通过系统性创新工程,如何将前沿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生产力,从而为通往AGI的路径提供了_极具竞争力的选项_。这一步,无疑将加速AI从“探索期”迈向“深耕期”,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引用


  1. 2025外滩大会:蚂蚁、人大发布首个原生MoE扩散语言模型 - 量子位 · 量子位 · 一水 (2025/09/12)· 检索日期2023/10/13 ↩︎ ↩︎ ↩︎

  2. 推理性能提升10倍!蚂蚁集团开源业内首个高性能扩散语言模型推理框架dInfer · InfoQ · (2023/10/13)· 检索日期2023/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