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Figma的惊人IPO彰显了协作式SaaS和AI应用在垂直场景的巨大商业潜力。然而,其远超同行的市销率反映了市场对AI未来预期的狂热,而非现有业绩的完全支撑,预示着短期内可能面临估值回调的风险,但长期而言,其强大的基本面和技术优势仍有望使其成为行业蓝筹。
硅谷的聚光灯下,总不乏新晋的宠儿,但鲜有能如Figma这般,以一袭华丽的涨幅,抢尽风头。这家协作设计平台,在挂牌首日股价飙升了250%,市值一度冲上563亿美元,成为本年度迄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其认购超额近40倍的盛况,甚至让此前备受追捧的稳定币新贵Circle也相形见绌。这笔交易,与其说是对过往业绩的嘉奖,不如说是对未来AI叙事的豪赌,华尔街似乎集体认定Figma是那张“最受欢迎的AI剧本”。
数字画布上的协作交响
若说数字世界是创意的乐园,Figma便是那匠心独运的指挥家,将原本各自为政的设计师、工程师与产品经理们,巧妙地汇聚于一处舞台。不同于Adobe或Canva等传统图形巨头,Figma聚焦于App和网页的UI/UX设计,并通过将平台根植于浏览器,彻底打破了设计“孤岛”。这种创新性使得不同格式、不同版本的文件得以无缝兼容,让前端开发的各个环节——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产品——都能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中高效协同。
Figma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已然从一款单纯的设计工具,蜕变为一个“前端协作开发操作系统”。其产品矩阵,包括FigJam、Figma Slides、Figma Design、Figma Draw、Dev Mode、Figma Sites和Figma Buzz,共同构筑了一个覆盖创意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工作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Figma的月活跃用户高达1300万,其中设计师用户仅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则涵盖了前端工程师、产品经理及市场营销人员等非设计职能。这种将不同岗位“强绑定”的策略,自然培育出了惊人的用户粘性,也让Figma在UI/UX领域自2020年起稳坐市场份额头把交椅。
估值画卷与AI谜题
在财务表现上,Figma展现出了一家SaaS明星企业的扎实底蕴。截至2024财年,其营收达到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超越了多数美国软件公司。而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仍保持了46%的强劲增长,录得2.28亿美元。公司毛利率长期稳定在**90%**左右的高位,并已在去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经营盈利,逐步迈入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Figma的增长引擎主要由其B端客户驱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过1万美元的客户同比增长39%,而ARR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更是同比增长47%。尽管福布斯世界2000强企业中已有78%使用Figma,但其中仅有24%的客户付费ARR超过10万美元,这预示着未来巨大的渗透空间。虽然净收入留存率(NDR)在2023年因宏观经济下行有所波动,但在2024年随着拳头产品Dev Mode的发布,已回升并稳定在**130%**上下,这对于SaaS公司而言是健康的增长信号。
然而,当谈及估值,市场情绪的非理性繁荣便跃然纸上。Figma目前的市值约400亿美元,对应的市销率(P/S)高达惊人的48倍。相较之下,多数SaaS公司的市销率介于10倍至15倍之间,即便是今年3月上市的云服务公司CoreWeave,其市销率也仅为21倍1。这巨大的溢价,并非全然来自Figma过硬的基本面,而更多是对其AI潜力的“未雨绸缪”式押注。招股书中,Figma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提及逾百次,彰显其战略重心。其核心AI产品Figma Make虽是今年5月才推出的新品,尚未对业绩产生显著贡献,但因其与Figma生态的无缝集成,以及“从创意到原型”的端到端AI驱动产品线构想,市场对其未来表现抱有极高期望。红杉资本合伙人Andrew Reed甚至直言,AI是Figma估值重估的关键所在。
风险、回报与未来航向
市场向来是个情绪化的动物,尤其在AI的蜜语诱惑下,更是容易陷入集体狂热。Figma当前的高估值,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市场情绪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历史不乏前车之鉴:稳定币巨头Circle上市后股价暴涨近280%,但随后便接近腰斩;芯片厂商Arm在上市初期的飙升后也曾跌破发行价2。Figma亦需警惕,一旦AI产品业绩兑现不及预期,或是宏观经济环境再度趋紧,其股价或将面临短期大幅调整的风险。
但即便潮水退去,那些真正身怀绝技的弄潮儿,依旧能屹立不倒。Figma的未来航向,将是基本面与科技属性相互砥砺的结果。其高研发投入(剔除股票补偿后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30%以上,远高于Adobe的17%-18%),确保了其在技术前沿的竞争力3。随着业务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运营费用率持续下降,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长期而言,Figma作为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加之AI工具的持续渗透,将为其构建更深的护城河,并有望使其估值水平从“高成长”阶段向“价值蓝筹”靠拢,最终实现从颠覆者到行业基石的跨越。这不仅仅是设计软件的进化,更是一场关于数字创意如何通过协作与智能实现价值裂变,进而重塑商业版图的宏大叙事。
引用
-
今年最大IPO,Figma定义最受欢迎的AI剧本|氪金·硬科技·36氪·宋婉心、黄绎达(2025/8/12)·检索日期2025/8/12 ↩︎
-
软件公司Figma IPO背后:AI如何重塑SaaS行业的未来·东方财富(2025/8/7)·检索日期2025/8/12 ↩︎
-
今年最大IPO,Figma定义最受欢迎的AI剧本|氪金·硬科技·36氪·宋婉心、黄绎达(2025/8/12)·检索日期2025/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