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GLM-4.5:开源巨浪下的AI Agent革命与全球AI格局重塑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智谱最新旗舰模型GLM-4.5的开源,以其卓越的智能体能力和业界领先的参数效率,不仅加速了中国AI开源生态的崛起,更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开源四杰”与“闭源四强”分庭抗礼的新格局,预示着AI Agent技术将以更普惠的姿态渗透千行百业。

在过去数周,中国本土的AI大模型领域迎来了一波势不可挡的开源浪潮,从互联网巨头到AI独角兽,纷纷亮出自家的“王炸”级模型,轮番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单。在这股热潮中,智谱(被誉为“中国OpenAI”)最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的重磅开源,无疑将这波高潮推向了新的顶点。恰逢OpenAI GPT-5传闻甚嚣尘上之际,GLM-4.5凭借其在推理、编程、智能体等核心能力上的突破,迅速抢占先机,不仅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官宣推文斩获77万+阅读),更在开源托管平台HuggingFace上登顶趋势榜首,其轻量版GLM-4.5-Air也位列前茅,得到了HuggingFace CEO的转发支持,共同宣告了中国AI在开源赛道的集体“出圈”。1

技术深潜:GLM-4.5的Agentic能力与参数效率革命

GLM-4.5的核心定位是一款融合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的“智能体基座模型”。这一战略性选择,使其在智能体任务这一“压力测试”中展现出惊人的综合调度能力。智能体任务远超传统的问答或摘要,它要求模型具备对开放式环境的持续感知、长期规划与自我修正能力,并能统筹调用工具、执行代码、操控接口甚至进行多轮交互协作。智谱的实测案例生动展现了GLM-4.5在复杂任务中的卓越表现:例如,它能在一句话的指令下,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自行规划并使用PHP+MySQL打造一个功能完整的、具备增删改查及中英双语功能的术语库,其对项目框架的合理规划和清晰的思考过程,是此前许多模型所不具备的。此外,它还能精准复刻YouTube、谷歌、B站等网站的UI界面,甚至生成互动式的网页迷宫或“量子功德箱”,显示出其在全栈开发、代码生成与UI构建上的强大实力。1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GLM-4.5在底层架构和训练流程上的多项创新。模型借鉴了DeepSeek-V3的MoE架构,并在注意力机制上沿用结合Partial RoPE的分组查询注意力(GQA),有效规避了多头潜在注意力对张量并行处理的挑战。GLM-4.5和GLM-4.5-Air均引入了多token预测(MTP)层,显著加速推理过程。在训练流程上,GLM-4.5采取三步走策略:预训练阶段奠定基础;中期训练阶段针对代码和推理进行专项优化,例如学习跨文件依赖、整合GitHub issues/PR、将训练序列长度扩展至32K,使其具备处理大型代码库的能力;到了后训练阶段,全面引入强化学习(RL),围绕高级数学编程推理、复杂agentic任务和通用能力展开系统性优化,甚至通过人类参与构建更真实的复杂多步交互场景。这种高度工程化的训练,使其能与Claude Code、Cline、Roo Code等主流编程智能体完美兼容。1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GLM-4.5展现出的更高的参数效率。在多项标准基准测试中,其性能超越了参数量是其2倍的DeepSeek-R1和3倍的Kimi-K2,在SWE-bench Verified榜单上位于性能/参数比的帕累托前沿。这不仅代表了模型架构与训练策略的有效性,更意味着在同等算力预算下,GLM-4.5能够实现更高的性价比。这种性能-成本比的优化,对于开发者和企业级用户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产业格局重塑:开源阵营的崛起与地缘科技竞速

智谱GLM-4.5的开源,并非孤例,而是中国AI产业战略布局的缩影。随着DeepSeek、Qwen、Kimi等国产旗舰模型的相继开源,海外观察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中国AI的“开源四杰”,与国际上的GPT、Claude、Gemini、Grok等组成的“闭源四强”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竞争格局。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全球AI发展路径的“分裂”:一边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闭源、追求极致性能和商业护城河的巨头路径;另一边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通过开源释放创新活力、加速技术普及和生态构建的竞速模式。1

这种开源模式的崛起,从商业敏锐度来看,具有多重深远意义。首先,它降低了AI技术的普惠门槛。当海外领先模型获取成本高昂且日益受限时,国产开源模型以其极具性价比的API定价(输入0.8元/百万tokens、输出2元/百万tokens)以及免费使用渠道,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高效且本土化的替代方案。这不仅能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加入其生态,加速应用的迭代与创新,也为中国本土的AI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其次,开源有助于快速构建产业生态。通过开放模型权重和训练细节,能吸引全球研究者和开发者参与到模型的改进和应用中来,形成强大的社区效应,加速模型的成熟和落地。硅谷BenchmarK风投公司合伙人Bil Gurley的评价——“中国开源AI模型所产生的组合效应非常强大,模型之间都可以互相改进,新模型的推出也更为容易”——精准捕捉了这种网络效应的强大势能。

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视角来看,中国“开源四杰”的形成,也是在复杂国际技术竞争背景下,中国AI产业争取技术自主可控和全球话语权的关键一步。通过构建强大的开源生态,中国不仅能够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更能在全球AI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发展方向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从工具到“伙伴”:AI Agent的未来图景与社会重构

GLM-4.5所主打的智能体能力,不仅仅是技术性能的提升,更指向了AI应用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当前AI产品普遍面临“鲜少有产品能真正获得用户的长期使用和信赖”的共性问题,而智能体,凭借其持续感知、长期规划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正试图打破这一瓶颈。它们不再是仅仅响应单一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够理解复杂意图、分解任务、自主行动、甚至在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调整的**“准伙伴”或“迷你助理”**。这种能力,预示着AI将从辅助性工具向更具自主性、能动性的角色演进。

未来3-5年,随着GLM-4.5这类高效能、高性价比开源智能体基座模型的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AI Agent将迎来一个**“平替”时代**,即开发者和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打造和部署高度定制化的智能体应用。这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

  • 软件工程范式变革:AI Agent将深度参与到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代码编写、测试到部署运维,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甚至可能出现“AI自主开发AI应用”的场景。
  • 知识工作者的能力增强:智能体将成为个人和企业处理复杂、多步骤任务的核心助手,例如数据分析师的“智能数据探索代理”、营销人员的“智能营销策略制定代理”等,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 人机协作模式升级:随着智能体规划和执行能力的提升,人与AI的协作将从简单的指令-响应,进化为意图层面的沟通和目标导向的协同,人类将更多地专注于高阶决策和创造性工作。

然而,这种变革也带来了深层的社会与伦理思考。智能体自主性的增强,将引发对责任归属、决策透明度、潜在滥用等问题的关注。如何确保这些高度自主的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安全、可控,并符合人类的价值观?这将是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需要同步探索的重大课题。同时,当AI Agent能够独立完成多项专业任务时,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结构的影响也将愈发显著,社会需要更积极地思考教育体系的调整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GLM-4.5的开源,不仅是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一场关于AI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对话。它不仅加速了AI Agent从实验室走向普惠应用的速度,也推动着全球AI力量对比的微妙平衡。在开源与闭源的竞速中,中国AI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通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崭新篇章,并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