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难产”疑云:王炸变“哑炮”?AI圈上演“宫斗剧”!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曾经的AI“顶流”OpenAI最近有点“水逆”,被寄予厚望的GPT-5还没来就先“塌房”了,传闻能力提升有限,甚至还被曝出核心技术“降智”!更让人吃瓜的是,AI圈“内卷”加剧,Meta巨资挖角,连OpenAI自家员工都和微软“闹别扭”了!

最近AI圈简直是**“大瓜”不断**,尤其是OpenAI这位“C位选手”,一举一动都自带热搜体质。前脚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还在X平台上“剧透”了GPT-5的聊天记录,本以为是“王炸”预警,结果网友们却直接开启了“集体吐槽”模式,直呼:“这不就是GPT-4o Plus吗?”这波操作,直接让GPT-5的“神话滤镜”碎了一地。1

期待已久的“王炸”变“哑炮”?GPT-5的“成长烦恼”

话说回来,奥特曼这次晒出的GPT-5聊天记录,原意是想秀一把肌肉,比如让GPT-5推荐AI主题的电视剧,结果第一部就是他自己力荐的《万神殿》。这操作,怎么看都有点“自产自销”那味儿1

而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可不是盖的,一眼就识破了GPT-5的“小癖好”——那堆破折号!还有那“毫无必要的夸张、花哨”的用词,简直就是“AI味儿”的祖传配方。更要命的是,GPT-5居然没有进行推理,推荐的第二部剧就跑偏到量子计算了,这简直是**“学霸突然掉线”的既视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GPT-5看上去也和GPT-4o没什么区别啊。”1 这波舆论,直接把OpenAI高层此前“GPT-5比我们更聪明”的豪言壮语按在地上摩擦**。

更劲爆的是,外媒The Information直接“掀桌子”爆料,GPT-5的发布已经严重延期,甚至一度因为能力提升有限,被迫“降档”为GPT-4.51 没错,那个昙花一现、定价贵到飞起、后来又悄悄下线的GPT-4.5,就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Orion”模型。它本想超越GPT-4o,结果却成了OpenAI史上“最短命”的模型之一,主打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1

为啥会这样?核心问题在于两大核心技术“失灵”

  • 预训练阶段的“瓶颈”: 高质量网页数据越来越少,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糟的是,那些在小模型上屡试不爽的微调技术,到了超大规模模型上就“水土不服”了,直接“无效化”。1
  • 推理模型的“降智”魔咒: 去年OpenAI推出的推理模型o1和后来的o3,在测试中那叫一个“神乎其神”,理解能力堪称“天才”。然而,当这些“教师模型”被**“压制”成聊天版本(“学生模型”),也就是我们日常用的ChatGPT时,它们的性能就大幅下降了,原本的“推理深度”几乎消失殆尽。1 想象一下,一个顶尖科学家,突然被要求用幼儿园语言回答“为什么天空是蓝色”这种问题,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到“怀疑人生”?有知情人士直言,这是因为推理模型理解概念的方式与人类语言存在差异,或者OpenAI在模型对话能力训练上投入不足**。1

“万能药”要来了?通用验证器和“GPT-8”的野望

虽然GPT-5目前面临着“青春期烦恼”,但OpenAI显然没打算“躺平”。他们正在憋一个**“大招”,叫做“通用验证器”**。1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很赛博朋克,核心思想就是:让一个AI模型来检查并给另一个AI模型的答案打分。就像找个“AI学霸”来批改“AI学渣”的作业,而且这个“学霸”还能借助各种外部信息来“查漏补缺”,确保答案的“含金量”。1

OpenAI的高级研究员Alexander Wei在X上就“凡尔赛”了一把,说他们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金牌”成绩的模型,用的就是这种“通用型强化学习”。这暗示着,未来这种验证手段,甚至可以用于那些没有标准答案、评判标准很主观的任务,比如创意写作。1

有了这个“通用验证器”的加持,OpenAI的**“野望”也变得更大**。你敢信吗?OpenAI高管最近在跟投资人“画大饼”的时候,居然有信心做到“GPT-8”1 虽说GPT-5离AGI(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十万八千里,但听起来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而且据微软内部测试,GPT-5在不怎么烧钱的前提下,生成的代码和文本质量都有提升,因为它更懂**“精打细算”**,能根据任务难度“按需分配”算力。1 看来,自动化编程这个“香饽饽”,OpenAI是势在必得了,毕竟竞争对手Anthropic已经在代码生成这块“先下一城”了。

AI圈的“宫斗剧”:Meta挖墙脚,微软“躺枪”?

然而,AI世界的竞争可不只是技术“内卷”,更是人才的“腥风血雨”。作为AI圈的“顶流”,OpenAI自然是各家“挖角”的重点对象。最近,Meta就上演了一出**“壕无人性”的挖角大戏**,直接从OpenAI挖走了十几位核心研究员,其中不乏参与了核心技术进展的“顶梁柱”。1

你猜Meta给这些“顶流”开出了什么价码?“顶级球星”水平的薪酬方案! 有些人甚至拿到了十几亿美元的薪酬包!1 这波操作,简直是**“钞能力”的极致体现**,也让OpenAI内部“波澜再起”。据说研究副总裁Jerry Tworek都因为团队调整在内部吐槽,甚至想请假“疗伤”。1

更“狗血”的是,OpenAI与最大金主微软之间的关系也暗流涌动。虽然微软可以在2030年前使用OpenAI的技术,但据说部分高级研究人员居然抵制将自己的技术发明交给微软!1 这就像一家亲密无间的合伙人,突然发现自家“后院起火”,合作条款还要重新谈判。不过,好消息是,双方的谈判正在“积极推进”,微软预计将在OpenAI的盈利实体中获得约33%的股权,看来这出“宫斗剧”暂时要走向“大结局”了。1

结语:OpenAI的优势还能持续多久?

当GPT-5正式发布时,它将承载着外界**“如泰山般沉重”的期望**。奥特曼自己都说,GPT-5能轻松回答他都听不懂的问题,这自信心,简直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1

但话又说回来,过去一年OpenAI在模型性能上的**“挤牙膏式”进展**,加上几次**“宣传翻车”**,也让外界开始质疑:OpenAI还能继续“吊打”谷歌、Anthropic这些闭源大佬,以及DeepSeek、Qwen、Kimi等开源黑马吗?1

AI的赛道从来都是**“不进则退”**,GPT-5究竟是能逆风翻盘,还是真的会“泯然众人矣”?这场AI圈的“大乱斗”,我们拭目以待!

引用


  1. GPT-5研发困局曝光:2大核心技术失效,Meta挖到大动脉,能力未达代际飞跃·智东西·陈骏达(2025/8/4)·检索日期2024/7/24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