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卖爆了!苹果AI:我,真的那么不重要吗?!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苹果iPhone 17在中国市场卖得那叫一个“真香”,销量直接“起飞”!但你猜怎么着?这波热卖跟苹果自家的AI——Apple Intelligence,似乎没啥“半毛钱关系”。看来,AI想当手机圈的“带货一哥”,还得再等等,毕竟用户更想要的是能“脱胎换骨”的Siri,而不是那些“感知微弱”的小功能。手机AI,你的“C位”之路,道阻且长啊!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AI手机”这块新大陆,期待着AI能给智能手机市场打上一针“强心剂”时,苹果却悄悄上演了一出“打脸”大戏。这边厢,库克还在为了Apple Intelligence能顺利入华“鞠躬尽瘁”,甚至不惜走上与国内大厂“联姻”的道路,只为让苹果不在这波AI浪潮中“掉队”1。那边厢,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却卖爆了,销量比前代同期直接飙升14%1

这感觉就像是,AI还在后台“磨刀霍霍”,准备登台献技,结果硬件这位“老戏骨”已经独自把票房给包圆了。不禁让人想问:难道苹果的AI,真就成了个“可有可无”的“气氛组”成员?

苹果AI的“中国之约”:一场未知的吐槽大会?

库克的心头肉——Apple Intelligence,入华之路可谓是“跌宕起伏”。彭博社的古尔曼大神爆料说,今年底前iOS 26后续版本更新,有望让它跟中国用户“喜相逢”1。苹果这么拼,无非是想在全球最大海外市场,搭上AI的这趟快车,哪怕是当个“集成商”也要上车,毕竟“面子”和“市值”不能输。

但问题来了,企业的宏伟战略,真的跟咱们普通用户的“刚需”画等号吗?

去年10月,Apple Intelligence首批功能上线,包括“优化写作”、“生成摘要”、“图像消除”这些“小甜点”1。后来又陆续加了“图乐园”、“智绘表情”等,听起来花里胡哨,但用户用起来,却感觉“平平无奇”。回收平台SellCell的一份调查更是“扎心”:高达73%的iPhone用户觉得这些AI功能对体验提升“微乎其微”1

大家真正“魂牵梦萦”的,是那个能“脱胎换骨”的Siri!然而,这个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赶了个大早集”的苹果,至今也没能拿出个“及格线”以上的产品。古尔曼又双叒叕带来了“坏消息”:那个延期再延期的全新Siri,早期版本表现让参与测试的苹果工程师都表示“担忧”12。真是“望眼欲穿”,不如“望梅止渴”啊!

没有AI,iPhone照样“C位出道”?

一边是苹果AI“蜗牛爬”式的艰难推进,另一边,iPhone硬件却已经开启了三年一次的“大更新”周期,并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横扫”市场。

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国的激活量已接近400万台1。伴随iPhone Air的开卖、标准版供货缓解、Pro/Max降价促销,预计双11还将迎来一个销量高峰。更让人“心痒痒”的是,明年要出折叠屏iPhone,后年还有“玻璃化”iPhone!这些硬件的“大招”,简直把市场和用户的胃口“吊足了”!

细思极恐,这些能让市场“沸腾”的更新,跟AI关系大吗?答案是:不大!事实胜于雄辩,有没有Apple Intelligence,iPhone 17系列依然能“卖爆”!

“所以,iPhone有没有更强的系统级AI能力,国行iPhone何时能用上系统级AI服务,在用户认知和市场销量层面,依然只能起‘锦上添花’,而不是‘关键先生’的作用。”1 —— 雷科技一语道破“天机”

AI:想当“带货王”,路在何方?

那么,问题来了:系统级的AI能力,为什么迟迟未能成为手机的“爆款”卖点?

原因很复杂,但核心就几点:

  1. “内功”不足,还爱“闭门造车”? 目前,所有手机硬件厂商,包括苹果在内,都还没有全行业领先的AI大模型能力1。用户当下感知度最高、使用最多的AI功能,还是ChatGPT、DeepSeek这类“云端大模型”1。你让手机厂商砸重金去搞一个自研的“XX手机GPT”,用户会买账吗?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Siri多年的技术积淀都“跳票”成这样,其他厂商又怎敢“以身涉险”?1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在“躺平”。荣耀、三星、华为、OPPO等国内外厂商,都纷纷“all in AI”,推出了自己的AI Agent和创新功能,比如AI通话翻译、智能抠图、AI摄影、AI助手等3。他们也都在努力将AI深入到操作系统底层,目标是实现系统级的AI重构,让AI成为手机操作的“中枢神经”3

  2. “同质化”危机,谁能玩出“花”? 如果手机厂商的系统级AI,最终都只是把ChatGPT或DeepSeek这些第三方能力“集成”进来,那差异化卖点在哪?大家都在“抄作业”,谁又能成为“学霸”?这显然不是厂商们乐见的。

  3. “端侧AI”:硬件的“诗与远方”? 手机厂商们也在等一个“王炸”——更强大的端侧AI能力。想象一下,如果手机本身就能流畅运行大型AI模型,处理复杂数据,那还用什么云端服务器?既省流量又快!苹果M5芯片MacBook Pro都在强调AI性能,这不就是硬件厂商在为“端侧AI”铺路嘛1。 端侧AI受到追捧,不仅仅因为它能减少对云端的依赖,还有以下几点“杀手锏”3

    • 成本效益: 端云结合能有效控制推理成本,让AI变得更“亲民”3
    • 数据及时性: 在自动驾驶这类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数据必须在“本地”秒处理,不能有丝毫延迟3
    • 数据安全与隐私: AI模型在本地运行,用户数据不离开设备,隐私更有保障。苹果在Apple Intelligence发布会上就特别强调,用户数据绝不会被存储或分享给苹果3
    • 推动换机潮: 厂商们寄希望于端侧AI成为新的卖点,刺激用户更新换代3

    然而,端侧AI面临的硬件“瓶颈”也很真实:运行百亿参数模型,需要50Tops算力和至少13GB内存,这对于现有大部分手机来说,无疑是“甜蜜的负担”3。更别提大模型带来的巨大电量消耗,“跑大模型一小时电量‘告急’,谁顶得住啊!”3

  4. 用户“尝鲜”热情,正在“退潮”? 前两年的AI爆发,让大家直呼“YYDS”。但市场分析机构Apptopia的报告显示,今年4月以来,ChatGPT全球新增下载量明显放缓1。国内爆火的DeepSeek也面临类似情况1。大众用户对某项技术的“尝鲜热情”,总有个周期。手机厂商在规划AI功能时,不得不掂量掂量,用户到底还有多少“新鲜感”可以被“撩拨”?

综上所述,手机厂商对AI的“技术狂热”正在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理性、长期化的技术演进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厂商能否“晋升C位”,目前还真不好说。悲观一点看,用户对手机AI的核心需求,在可预见未来,似乎都要被第三方App“垄断”了1。毕竟,直接下载个大模型App,也能满足不少需求,那系统级AI的“独特魅力”又在哪呢?3

当然,所有手机用户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拿起自己的iPhone、安卓机或鸿蒙手机,喊出一句指令,就能得到一个复杂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但要达到这个“理想国”,还需要App开发者和手机厂商们继续“并肩作战”,共同努力。也许,下一个“AI带货王”,会出现在汽车这样算力更强大、电力更充足,且用户支付意愿更高的“AI终端”上呢3?让我们拭目以待!

引用


  1. iPhone 17 在中国卖爆了,原来苹果 AI 真没那么重要?·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2025/10/21)·检索日期2025/10/21 ↩︎ ↩︎ ↩︎ ↩︎ ↩︎ ↩︎ ↩︎ ↩︎ ↩︎ ↩︎ ↩︎ ↩︎ ↩︎ ↩︎ ↩︎ ↩︎

  2. Siri语音升级意外“跳票”!苹果AI手机开发再遭重挫·第一财经(2025/10/21)·检索日期2025/10/21 ↩︎

  3. 苹果AI亮相后,AI端侧的大规模落地还有多远?·证券时报·董静怡(2024/09/13)·检索日期2025/10/21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