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惊现“AI见手青”MV:你唱歌我幻视,这波赛博朋克有点顶!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KTV里的AI MV最近火了,不是因为惊艳,而是因为太“抽象”了!从哥斯拉唱情歌到骷髅头伴舞,这波赛博朋克体验简直是劝退神器,连店员都直呼客人要求“快关掉”。背后?省钱和炫技,但AI的步子似乎迈得有点大。

这年头去趟KTV,简直像吃了一盘没熟透的云南“见手青”菌子。你以为自己身经百战,什么AI孙燕姿、AI威尔史密斯吃意面都见识过了,结果一踏进KTV包厢,前奏刚响,屏幕上蹦出来的画面,直接让你当场懵圈,原地升天

独角兽变成熊猫,熊猫再变蛋糕,蛋糕又化身北极熊……这画面切换速度,生怕你多看两秒就精神稳定。内容突出一个“随机、抽象、毫无逻辑”,再配上歌词,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最高境界。1 比如你深情演唱《张三的歌》,屏幕上却蹦出来个中年“超人”巨石强森;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刚开口,大猩猩扛着大炮就冲上战场了,真不是来搞笑的吗?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当你唱着《天梯》渴望救赎,画面里出现的是手举十字架的哥特女孩;点一首《暗香》想抒情,结果是克苏鲁的触手在屏幕上蠕动;要是你胆敢点《说谎》,好家伙,直接被三面屏幕的骷髅头集体“凝视”,**这哪是唱歌,分明是赛博恐怖片现场啊!**有网友都表示:“这画面,让人唱着都没兴趣了,只想马上走人。”2 这情绪释放阀,硬生生给你拧成了“情绪困惑阀”。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店员的“灵魂吐槽”。有媒体记者去“魅KTV”暗访后得知,虽然公司主推AI系统,但架不住顾客们纷纷**“差评警告”**,几乎所有客人都要求把AI视频关掉,换回原唱MV。3 看来这波“抽象派”艺术,普通大众还是欣赏不来啊。

技术大揭秘:KTV里的“赛博见手青”,到底怎么炼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看起来不受欢迎,实际上也不怎么受欢迎的AI MV,到底因何诞生,又是怎么“迷惑行为大赏”的呢?

这得从“魅KTV”的“野心”说起。2017年魅KTV成立时,传统KTV市场已是红海一片。为了**“卷出新高度”,它选择了拥抱AI这条路。此前他们就玩过AI修音、AI评分、AI唱歌分析,甚至还有个“黑科技”**——把MV主角“AI换脸”成客人,嘴型还能跟歌词匹配,让你过一把当MV主角的瘾,然后分享到社交媒体赚足眼球。4 玩得挺溜,对吧?

所以,这次在MV上“发疯”,其实是他们“ALL IN AI”战略的延续。只不过,这波步子似乎迈得有点大,野心超越了实力

首先,目前的文生视频技术,它不听劝啊!市面上主流的文生视频,大多只能生成5-8秒的短片。而一首MV时长通常两分钟起步。你当然可以让AI一段段“续写”,但这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写长篇小说,写着写着,开头的熊猫吃竹子,过几秒就变成俩外国人在吃冰淇淋了,主体一致性那是“基本靠玄学”

其次,肉眼可见,魅KTV现在用的这个模型,**“训练素材是不是有点少啊”?**熊猫、小狗、猫猫、超人、骷髅头,这“几件套”的出现频率高到你怀疑人生,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几个元素了。

当然,除了战略延续,这事儿背后还有**“冰冷的商业算计”**。KTV里的音乐和MV,那都是要交版权费的!据了解,国内KTV的版权费用,按包房每日收费,或是按歌曲单位购买,像连锁KTV加入行业协会后,一首歌也要4到6块钱一年。1 想象一下,一个拥有海量歌曲的KTV,每年光版权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所以,如果能用AI生成一套“自己的”MV,不仅能省下一大笔钱,说不定还能把这套AI内容当成产品再对外出售,**这不就是“一鱼两吃”嘛!**经济账,那是算得明明白白的。

灵魂拷问:KTV MV存在的意义,以及AI的“迷之自信”

但抛开这些商业逻辑和技术限制,我们不妨来个**“灵魂拷问”**:我们在KTV里,到底为什么需要MV?

很简单,**情感需要氛围!**就像求婚得有玫瑰,玩恐怖游戏得关灯,KTV的氛围缔造者,就是MV。它能让你迅速代入歌曲情绪:画面里淅沥的雨,主角落寞的背影,能让你瞬间化身“情歌王”;同学的背影、涂鸦的教室,能让你暂时忘记生活的“毒打”,穿上校服回到那青葱岁月。

理解了MV的意义,你就能明白,什么样的才是好MV:

  • **顶流担当:原版MV。**它与歌曲紧密关联,自带故事和剧情,让你全情投入。
  • **中规中矩:风景片/故事片。**这类MV主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背景式的存在,能跟情绪匹配,不打扰你唱歌。日本的连锁KTV甚至有专门的拍摄团队,总结出一套“卡拉OK伴唱拍摄法”,比如多拍沙漏、瓶中信,避免出现折叠手机等科技产品,只为让同一段影片能适配N多歌曲,主打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
  • **意外之喜:搞笑乱入片。情歌配化学实验,小龙人配小头爸爸,爱如火配汤姆杰瑞……深究画面贴合度不高,但那股“黑色幽默”**总能让你会心一笑,反而成了KTV的另一番乐趣。

对比之下,现在的AI MV,就像是硬生生把一个“AI模型”的**“精神病院日记”**,强行按在你的KTV屏幕上。它既不能帮你代入情绪,也无法做到背景的“无感”,更别提那种带着“人工智障”色彩的幽默感。它就像一个不会讲笑话的AI,硬要把所有流行语都往你脸上砸,结果只有尴尬。

或许,AI MV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它那**“抽象到家”**的特质,意外地贴合了时代发展的“AI热潮”,并且用它那迷之自信的“抽象天赋”,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小小的讨论,引来了围观。但话说回来,如果最终大家宁愿选择那放着化学课实验、或者汤姆杰瑞的“土味MV”,也不愿直面AI的“艺术”,那这波“技术创新”,究竟是进步还是“劝退”,就值得深思了。

引用


  1. 这年头去趟KTV ,我仿佛吃到了没熟的见手青。。。 ·网易· (2025/6/12) ·检索日期2025/8/13 ↩︎ ↩︎

  2. 魅KTV AI生成抽象MV引吐槽:画面混乱,客人要求关闭 ·网易· (2025/6/12) ·检索日期2025/8/13 ↩︎

  3. 魅KTV系统用AI生成抽象MV,视频惊现骷髅或仓鼠头人 ·新浪财经· (2025/6/12) ·检索日期2025/8/13 ↩︎

  4. 独家专访魅KTV创始人吴海:我就是个做歌厅的小老板 ·新浪财经· (2025/6/12) ·检索日期2025/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