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扎克伯格信心满满发布Meta智能眼镜,结果现场演示“喜提”连环翻车,尴尬到抠脚。CTO出来解释“锅”不在Wi-Fi,是自家把自己“DDoS”了,还撞上了“千年难遇”的Bug,结果网友更不乐意了:这解释,是把我们当“大冤种”吗?
上周的Meta Connect开发者大会,本该是Meta秀肌肉,展示未来智能生活的美好舞台。马克·扎克伯格满怀信心地推出了三款全新智能眼镜,甚至放话,未来不戴AI智能眼镜的人会发现自己“处于相当明显的认知劣势”——听起来是不是很酷?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让人想原地爆炸!
发布会现场的演示,简直就是一场“车祸现场”大放送。先是美食博主Jack Mancuso戴着Ray-Ban Meta眼镜,反复追问AI“我首先该做什么?”,结果AI小姐姐(或小哥哥)仿佛“智商掉线”,始终给不出正确的食谱答案,最后只能草草中止。小扎当时还苦笑着打圆场:“讽刺的是,你花了几年研发技术,结果当天却栽在Wi-Fi上。” 1
你以为这就完了?图样图森破!紧接着,扎克伯格演示新产品Meta Ray-Ban Display,要和CTO Andrew Bosworth(江湖人称Boz)打个视频电话。铃声响了又响,眼镜就是接不通,小扎只能无奈又尴尬地说:“真遗憾,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 这次连Wi-Fi的锅都背不动了,现场气氛一度凝固,最后Boz亲自上台“救场”,两人碰拳化解尴尬。这波操作,简直把“地狱级难度”的公关危机直接搬到了直播间。
“甩锅”大会?CTO的回应,网友却不买账!
演示翻车后,小扎把“锅”甩给了Wi-Fi,但他的“好兄弟”Boz却不乐意了。Boz在Instagram上火速澄清:不是Wi-Fi的锅,也不是场地的问题,而是Meta自己的设置和失误! 1 这下,吃瓜群众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那到底是什么“史诗级”的失误,能让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在自家主场“阴沟里翻船”?
Boz解释说,美食演示之所以崩盘,是因为资源管理规划失误。当博主喊出“嘿 Meta,启动Live AI”时,由于演示环境与彩排不同,大楼里所有在场的Ray-Ban Meta眼镜都“兴奋地”激活了Live AI。更要命的是,Meta为了隔离演示流量,竟然把所有流量都路由到了开发服务器上!
“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是在演示当中对自己发动了一场DDoS攻击。” 1
DDoS,也就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简单来说,就是用海量流量把服务器“冲垮”,让它慢得像“老牛拉破车”甚至直接“宕机”。Boz表示,他们的开发服务器根本不足以处理这突如其来的“自来水”大流量。这波操作,网友们直呼“活久见”,自己把自己“搞死”也是没谁了!
至于WhatsApp视频通话失败,Boz又甩出了一个“神秘大招”:一个新发现的“竞争条件”bug。1 他解释说,眼镜显示屏在来电瞬间恰好进入休眠状态,等小扎唤醒时,接听通知已经“罢工”了。Boz强调这个bug之前从未遇到过,“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大会演示环节”,现在已经修复。
这解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甩锅给天意”的玄学味道?网友们可不买账,瞬间开启了“群嘲模式”。
有人直言不讳:
“这个演示成功地表明了这项技术尚未成熟。这可不是蓝屏死机。菜谱演示暴露出AI连‘第一步’这种基本概念都不理解,视频通话则显示控制机制非常不稳定,不是扎克伯格运气不好。而且这玩意太侵入了——你能想象所有WhatsApp消息无论你在做什么都直接蹦到眼前吗?别把它说得有多智能了,如果你真信AI有多聪明,那肯定要失望。” 1
这话说得可谓字字珠玑,把Meta的“皇帝新衣”扒了个精光。
智商捉急还是运维掉链子?这锅,技术细节有点“秀”
网友们对Boz的解释不仅不信,还深度“扒皮”,把Meta在架构设计、资源管理和运维上的“硬伤”给挖了个底朝天。
对于“DDoS自己”的解释,一位懂行的网友直接吐槽:
“把流量全扔到开发服务器,这就是自找麻烦啊。明明可以在后面多加几排机架撑住,却偏要搞什么最后一分钟代码推送,把十多年的运维经验全扔掉。说实话,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公司里那些真正懂对抗性思维的人,早就被这种操作气得不行了。” 1
这话一出,评论区瞬间炸锅。大家纷纷表示,一个靠谱的运维团队,演示网络和开发环境必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这到底是技术无能,还是故意撒谎? 网友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讽刺:“花了这么多钱搞基础设施,结果一栋楼的人都撑不住?这怕不是要出大问题了吧。” 1 (毕竟会场也就4000人,真DDoS起来也得有足够多的“作案工具”不是?)
而对于AI在食谱演示中“智商捉急”的表现,网友们更是火力全开:
“我不接受他们的解释(也不打算买这个产品)。延迟不会导致AI给出错误答案。博主问烹饪步骤,AI却回答得像是已经完成了一半;他再问一次,AI还是给出一模一样的回答。拒绝服务攻击不该导致这种错误,除非他们的软件逻辑是:如果生成不了新答案,就重复上一个。但这样的话,他们还有严重的会话管理问题。” 1
这说明问题根本不是DDoS,而是AI的底层逻辑和会话管理本身就有“硬伤”。这简直是“欲盖弥彰”,越解释越让人觉得“槽点满满”。
想想看,Andrew Bosworth,这位从2006年就跟着小扎一路打拼、打造了Facebook新闻订阅和移动广告平台,后来又力推Reality Labs的“功勋CTO”,如今却因为一场发布会的翻车和“难以服众”的解释,被网友们“吊打”。这角色转变,从“造富机器”的核心人物到“背锅侠”, 着实让人唏嘘。网友的冷嘲热讽,也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过去的辉煌,在新赛道上不一定能“吃老本”。
Meta这次发布的Ray-Ban Meta Display智能眼镜,主打右镜片上的彩色显示屏,售价799美元,还配有“神经腕带”实现手势交互 2。官方宣传能实时字幕、翻译、导航等等,听起来简直是科幻片照进现实。然而,IDC分析师叶青清指出,799美元的定价在智能眼镜市场中仍属偏高,市场普遍认为其需求将是“温和加速而非陡增” 2。毕竟,这种“穿戴式AI助理”不仅要解决**“看得清、听得懂”** 的基础技术难题,还得兼顾**“续航、重量、散热”** 这些硬件硬伤,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觉得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累赘”,而是真正的“未来必需品”。
未来已来?AI眼镜是“真香”还是“智商税”?
Meta智能眼镜的“翻车事故”,虽然尴尬,但也给整个AI硬件领域敲响了警钟:从PPT上的“未来愿景”到现实生活中的“真香体验”,中间还有十万八千里。 AI再智能,最终还是要落到稳定可靠的产品体验上。一次次“掉链子”的演示,不仅可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更会透支大家对“AI改变世界”的信心。
正如网友所说,如果连最基本的指令都无法准确执行,最核心的功能都接连失灵,那这款所谓的“智能眼镜”,到底是提升了我们的认知,还是变成了一个“新的认知负担”?这不仅仅是Meta的挑战,更是整个AI硬件赛道的缩影。技术巨头们在追求前沿创新的同时,如何做好扎实的基础工程、严格的质量把控和用户友好的设计,将是决定其产品能否真正“起飞”的关键。
所以,未来的AI眼镜,是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助攻”,还是只是一场**“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很鸡肋”** 的“智商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