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OpenAI豪掷11亿,喜提“编程猛男”新CTO,ChatGPT要开挂?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OpenAI又搞大动作了!不光砸了11亿美金打包收购了数据分析平台Statsig,还顺手把创始人Vijaye Raji请来当了应用部门CTO。这波操作,明显是要让ChatGPT从“炼丹炉”里走出,真正变成能打、能跑、能快速迭代的“超级产品”啊!

OpenAI今天又给科技圈扔了个“深水炸弹”,这阵仗,简直像是生怕我们吃瓜群众无聊。他们一口气豪掷11亿美金,不仅将一家名为Statsig的初创公司收入囊中,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喜提”了一位履历闪闪发光的新CTO——Vijaye Raji1 他将直接空降OpenAI的应用部门,统管ChatGPT、Codex等产品的核心工程,直接向应用部门CEO Fidji Simo汇报。(估计奥特曼大佬正忙着他的“超算帝国”呢,没空管这些“小事儿”)。

这“神秘”的Statsig是何方神圣?

说到Statsig,可能很多吃瓜群众会一脸懵逼:“这又是哪路神仙?” 别急,咱这就给你扒一扒。

Statsig可不是什么搞AI模型的新秀,它是个专门为软件团队提供**“智能、安全、快速”**上线新功能服务的实验和分析平台。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金箍棒”,能帮你搞定:

  • A/B测试: 想知道新功能用户喜欢不?上线前先小范围试试,用数据说话。
  • 功能开关(feature flags): 悄悄上线新功能,不满意随时下线,不影响用户体验。
  • 产品分析: 实时监控每日活跃用户(DAU)、购买事件(DPE)等核心指标,让你对产品效果了如指掌。

你看,它不是帮OpenAI写代码,而是帮OpenAI判断**“代码写好之后,要不要上线、怎么上线、上线后有没有带来好结果”。用一句大白话来说,Statsig就是那个让OpenAI能“盲盒抽奖”变“精准投放”**的神器,大大降低了产品试错成本,让工程师和产品团队能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更快迭代,简直是产品上线路上的“导航仪+质检员”!2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产品实验中台直接焊进了OpenAI的应用地基里。

CTO驾到:12岁编程的“编程猛男”逆袭人生

再来说说这位空降兵——Vijaye Raji,这哥们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编程猛男”**!他的GitHub主页贡献图那叫一个绿意盎然,几乎全年无休,简直是把代码刻进了DNA里。

这位印度裔天才的人生故事,也堪称“爽文”模板:

  • 12岁与编程结缘: 因为家里没电脑,他就在图书馆通宵达旦地学习编程,甚至说服图书管理员把自己锁在图书馆里“修仙”。
  • 拒绝顶尖学府,只为家人: 尽管对科技充满热情,但他为了家人,放弃了硅谷精英摇篮,选择了家门口的大学。这份孝心,点赞!
  • 从2600美元到72000美元: 毕业后,从Wipro的年薪2600美元,跳槽微软直接飙到72000美元,这涨幅,简直是“火箭式”的!他自己都以为是微软印错了。
  • 微软、Meta双料大神: 在微软十年,打造了Windows Application Framework、SQL Server、Visual Studio等一堆硬核产品。后来转战Meta,又一路从工程师干到娱乐业务副总裁兼总负责人,主导了Windows版Messenger、Facebook Marketplace和Groups Commerce等重磅项目。

更“社牛”的是,据说他深受团队成员爱戴,Meta西雅图办公室里甚至流传过印有他形象的巨型人形抱枕3 但他本人却对此避而不谈,只会“凡尔赛”地耸耸肩,然后分享一则关于“影响力源于信任”的鸡汤。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教授儿童计算机科学课程。至于户外运动嘛……他表示“能躲就躲”,看来“编程猛男”还是更爱“宅”在代码世界里。

如今,这位“编程猛男”将负责领导ChatGPT和Codex的产品工程,其职责将横跨核心系统和Integrity团队。这架势,是准备让ChatGPT变得更“能打”吗?

OpenAI的“阳谋”:从炼丹炉到产品厂牌

OpenAI这波操作,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撒币”或者“挖墙脚”,而是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战略转移

之前,OpenAI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技术狂人”,一心扑在底层模型研发上,也就是俗称的“炼丹”。但现在,他们显然不满足于只做“炼丹炉”,而是要转型成为一个**“世界级、数据驱动的终端用户产品厂牌”**!4

为啥这么说?看看竞争对手Anthropic,人家最近又搞了一轮F轮融资,估值直冲1830亿美元,手里握着更充裕的“长期主义预算”,对外宣传也更强调可靠性、安全性和企业就绪度。

在这种“神仙打架”的背景下,OpenAI最需要补足的,显然不是“再多一个大模型”,而是如何把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研究成果,稳定、持续地转化成可复用的产品工程体系。说白了,就是:

  • 更快试验: 新功能想法,光速验证。
  • 更稳上线: 产品发布,不掉链子。
  • 更清晰量化: 到底有没有效果,数据说话!

而Statsig这套平台,正是OpenAI打通“模型能力→用户价值”这**“最后一公里”产品工程中台**的关键补给。通过把实验、灰度发布、实时指标与因果评估变成“默认动作”,让ChatGPT、Codex等应用能更快、更可控地从想法走到规模化上线。这简直就是给ChatGPT装上了“加速器”和“稳定器”!

彩蛋:OpenAI for Science,AI要来“抢”诺奖了?

别以为OpenAI只有产品线的大动作,他们还偷偷孵化了一个“大招”!OpenAI CPO Kevin Weil在公司内部启动了一个全新项目——OpenAI for Science5 他们的野心大到飞起:要打造下一代伟大的科学仪器——一个由AI驱动、用于加速科学发现的平台

这支小团队成员都是“神仙打架”级别:世界一流学者、AI的死忠粉、杰出的科学传播者。他们将与研究员搭档,要证明AI模型已经准备好加速基础科学的进步。

看看GPT-5最近的“战绩”,你就会明白这绝不是空话:

  1. 凸优化论文: GPT-5 Pro仅用17分钟思考,就将一篇论文中的一个界限提升了50%。
  2. 量子场论: GPT-5为一篇论文勾勒出证明思路,还提出了扩展方向。
  3. 蛋白质设计: OpenAI与Retro Biosciences合作,定制模型设计出了诺贝尔奖级别蛋白质的显著改进变体(与干细胞相关)。
  4. 生物学研究: Derya Unutmaz源源不断地提供了AI加速其生物学研究的案例。

这架势,AI未来是要“抢”诺贝尔奖的节奏啊!Kevin Weil本人也从高能物理研究员半路转行创业,现在又回炉学习AI,简直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他表示,未来几个月还将分享更多关于OpenAI for Science的信息,吃瓜群众表示已经搬好小板凳,坐等“科技大片”上映了!

总而言之,OpenAI这波操作,一边在应用端大步流星,力求产品化、用户化;另一边又在基础科学领域埋下伏笔,意图用AI解锁人类智慧的新边界。这出“左右手互搏”的大戏,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引用


  1. OpenAI斥资11亿美元收购产品测试初创公司Statsig · 证券时报网(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2. OpenAI收购初创公司Statsig:任命其CEO为应用技术负责人 · 和讯科技(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3. Vijaye Raji to become CTO of Applications with acquisition of Statsig · OpenAI(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4. 刚刚,OpenAI任命新印裔CTO,11亿美金连公司打包收购,接管ChatGPT产品核心 · 新智元·新智元 编辑:定慧 好困(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5. OpenAI for Science · OpenAI(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