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上演“罗生门”?Altman“嘴硬”不求联邦,1.4万亿算力订单谁来买单?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OpenAI的“金主爸爸”求助风波,CEO奥特曼前脚刚说“我们不差钱”,后脚就被一份11页的“要钱信”狠狠打脸。白宫也果断拒绝“AI救助”,看来这1.4万亿的算力账单,OpenAI得自己想办法了。

最近OpenAI可算是把“公关危机”玩出了新花样,上演了一出年度大戏——“要钱不要钱,是个世纪难题”。这边高管刚暗示要“联邦支持”,那边CEO就怒发声明“我们不求政府”,结果没几天,一封给白宫的“求助信”就被网友们扒拉出来了,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吃瓜群众直呼**“这反转比AI生成的故事还精彩!”**

“我们不差钱”的嘴硬,终究败给了11页“真香”信

故事的开端,还得从OpenAI的CFO萨拉·弗莱尔(Sarah Friar)那句“金句”说起。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她冷不丁地抛出个惊雷:公司暂时没打算IPO,但正在寻求“联邦支持”或“担保”,来资助它在芯片和基础设施上的“天文数字”投入1 这话一出,舆论瞬间炸了锅!

你想啊,一家号称估值几千亿美元的AI巨头,突然说要“求政府兜底”,这不就是想复制“大而不能倒”的神话吗?著名AI评论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立马跳出来,“趁这种无稽之谈还没到无法阻止的地步,赶紧行动起来!” 语气里透着一股“警惕骗局”的意味。

眼看火要烧起来,弗莱尔女士赶紧在LinkedIn上“澄清”:“我用了‘支持’这个词,使观点变得模糊不清。”她强调,本意是强调公私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而非寻求“救助”。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更绝的是,白宫可没给OpenAI留面子。白宫AI主管戴维·萨克斯(David Sacks)直接在X上“硬核”回应:“不会为人工智能进行联邦救助。” 他还补了一句,“美国至少有5家主要前沿模型公司。如果一家失败,其他公司会取而代之。” 这言外之意就是:谁都别想躺平,市场竞争是王道!

你以为这就完了?好戏才刚刚开始!OpenAI的灵魂人物——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亲自下场“灭火”,在X上发长文,信誓旦旦地声明OpenAI“没有、也不想要政府为OpenAI数据中心提供担保”。 态度那叫一个坚决,仿佛要给这出闹剧画上句号。他还**“附和”了白宫的说法**,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失败了,其他公司会做得很好”。这波“官方盖章”,似乎让剧情尘埃落定。

然而,万万没想到,剧情又来了一个超级大反转!就在奥特曼“嘴硬”完没几天,一封OpenAI首席全球事务官克里斯·莱恩(Chris Lehane)在10月底致白宫的11页**“公开信函”被网友们“深挖”出来!** 2 这封信里,白纸黑字地写着:OpenAI明确要求联邦政府**“提供赠款、成本分摊协议、贷款或贷款担保”**,以扩大AI产业基础的产能和韧性。甚至还呼吁将《芯片法案》的先进制造业投资抵免(AMIC)扩展到AI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生产。

这简直是现场打脸啪啪响,奥特曼的“不求政府”瞬间变成了**“真香”警告**。国外的网友们也开启了**“嘲讽模式”**:

“他说着公共利益的言辞,却在构建私人的王国。” “我们纳税人能得到什么回报?我们得为推高你们的股权价值买单,却要承受上涨的能源价格,最后还要在泡沫破裂时收拾烂摊子。” “OpenAI 的新口号:不是大到不能失败,只是大到不能私人资助。”

面对网友们的“火眼金睛”,奥特曼不得不再次“辩解”,称他的否认特指“为OpenAI自身私人数据中心寻求担保”,而那封信的政策提案,是为了支持更广泛的美国芯片制造生态系统。嗯,这解释,有点像“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的感觉?

1.4万亿美元的“天价账单”:是野心还是“不能承受之重”?

那么问题来了,OpenAI到底为什么这么“扭捏”地一边要钱,一边否认?答案可能藏在它那份惊人的“基建狂魔”计划里:超过1.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7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协议! 3

这笔钱具体怎么花的?

  • 亚马逊云科技: 签署了里程碑式的38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
  • 微软: 重新谈判合作,新增2500亿美元的Azure服务采购承诺。

这些**“壕无人性”的长期协议,背后是OpenAI“不惜一切代价保障计算能力”**的铁血战略。毕竟,AI模型的训练,尤其是GPT系列这种巨无霸,烧的不是钱,是天文数字般的算力

有意思的是,关于这笔“天价账单”怎么付,奥特曼之前就被一位叫布拉德·格斯特纳(Brad Gerstner)的投资者**“灵魂拷问”**过。结果,奥特曼直接不耐烦地打断对方:“布拉德,如果你想出售股份,我会为你找到买家。别再说了。”这霸气侧漏的回应,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不悦”。

虽然奥特曼对自家前景异常乐观,预估到2025年底年收入将超200亿美元,到2030年更是数千亿美元。但吃瓜群众和专业人士可不这么看。有网友直言:

“8年内1.4万亿美元的投入,意味着每年需17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即便假设到2030年营收能超过2000亿美元,再加上股权或债务融资,这笔账算下来也显得牵强。”

Theory Ventures的合伙人托马什·通古兹(Tomasz Tunguz)更是**“不留情面”地算了一笔账**:为了兑现计算承诺,OpenAI到2029年收入必须增长到惊人的5770亿美元,相当于谷歌同年的收入规模! 这意味着,相对于2025年的预计营收,需要实现约2900%的增幅! 听起来,这增长速度,简直要逆天啊!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套”的可能。D.A.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Gil Luria)认为,OpenAI也许会只支付和使用部分预订的计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金主爸爸”——微软、亚马逊云科技等,很可能会重新谈判合同。毕竟,“他们不希望OpenAI破产,所以他们的动机会是重新谈判。” 卢里亚透露。

看来,OpenAI这出“要钱风波”远远没有结束。它所暴露的,是AI巨头在**“烧钱竞赛”中的焦灼,以及如何在“私人野心”与“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的巨大挑战。在白宫明确表示“谁都不救”的背景下,这1.4万亿美元的“天价账单”,OpenAI究竟能自己啃下多少,又会以何种方式“消化”,这恐怕才是未来AI产业最值得关注的“年度大戏”**!

引用


  1. “政府兜底AI”言论引担忧!奥尔特曼紧急澄清:OpenAI不需要纳税人 ... ·新浪财经·(2025/11/07)·检索日期2025/11/11 ↩︎

  2. Sam Altman denies seeking federal aid for OpenAI, but company's own letter contradicts him ·WInBuzzer·(2025/11/08)·检索日期2025/11/11 ↩︎

  3. OpenAI isn't yet working toward an IPO, CFO says ·华尔街日报·(2025/11/08)·检索日期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