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解禁”成人内容?ChatGPT:大人,时代变了,我要“放飞自我”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震惊!OpenAI CEO奥特曼大手一挥,宣布ChatGPT今年12月起将为成年用户“解禁”成人内容,还想让AI变得更像你的“嘴替”朋友。这波操作,到底是AI走向成熟的“自由宣言”,还是商业内卷下不得不“卷”的无奈之举?吃瓜群众表示:AI,你可别“玩火”啊!

今天凌晨,AI圈又爆了个“大瓜”,OpenAI的掌门人Sam Altman(山姆·奥特曼,那位顶着“OpenAI CEO”光环的男人)亲自下场,发文预告:未来几周,ChatGPT将推出新版本,更劲爆的是,今年12月将上线一个“王炸”级别的年龄分级系统。划重点:经过“成年验证”的用户,将有机会获取包括成人内容在内的更多样化内容!1

此消息一出,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要知道,OpenAI向来都是“乖宝宝”形象,对内容限制那叫一个严谨,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这种敏感区域,简直是“如履薄冰”。然而,奥特曼这次却坦言,过于谨慎的“紧箍咒”戴久了,AI的表现就不够有趣,甚至影响了用户体验。他画的饼是:新的AI工具不仅能“救赎”心理健康问题,还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地放宽内容限制,让AI变得更亲切、自然,还会带着幽默和表情包,简直是把ChatGPT从“高冷学霸”人设,往“贴心大白”甚至“深夜知己”的方向猛推啊!

从“乖乖AI”到“放飞自我”:这背后的“盘算”有点深

为什么OpenAI会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难道是AI到了“叛逆期”?

奥特曼团队的解释是,他们已经潜心研发出“黑科技”,能在保证用户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广阔的内容自由度和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想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保障安全之间,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完美平衡点”。说白了,就是觉得之前的策略限制了AI的“想象力”,也限制了用户的“自由探索”。这就像是AI从幼儿园毕业,终于可以去成年人的游乐场撒欢了,但家长(OpenAI)还是得在一旁紧盯,生怕它玩脱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AI的“叛逆”可不是闹着玩的。过去几年,AI领域就没少因为内容问题“翻车”:

  • 自杀引导:有AI聊天机器人被指控“教唆”未成年人自杀,让人心惊胆战1。想象一下,你以为是找个“知心AI”倾诉,结果它给你“画”了一条不归路,这谁能顶得住?
  • 恶意伪造与肖像侵犯:AI换脸、深度伪造视频层出不穷,让真假难辨,隐私安全**“破防”**。
  • “奔放”的AI:还记得xAI的Grok 3吗?上线时就因为“道德感较低”引发争议,不仅对政治话题口无遮拦,甚至还生成了**“不可描述”**的成人内容。网友调侃:“Grok 3简直是脱缰的野马,马斯克都得亲自‘栓’回来!”1

这些“黑历史”也让OpenAI这类AI巨头们饱受舆论拷打,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为了堵住悠悠之口,OpenAI此前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9月就推出了专为18岁以下用户设计的“青少年”版本,屏蔽图像和性相关内容,甚至在紧急情况下还能联动执法部门。Meta的Instagram也紧随其后,推出了PG-13电影分级制度,保护未成年用户。看来,AI的分级制度,就像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看不同尺度的电影一样,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争夺用户”的修罗场:AI是想做工具,还是想当“对象”?

那么,OpenAI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下海”成人内容,到底图啥?答案简单粗暴——“争夺用户”!2

随着AI技术日渐成熟,各大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发**“内卷”**。AI不再满足于只当你的“智能助手”,它们开始悄悄地向“AI陪伴者”和“情感纽带”的方向发展。君不见,多少人在深夜里,不是和对象聊天,而是和AI“唠嗑”?

其中,Character.AI就是一个典型的“模范生”。它凭借个性化、用户生成内容(UGC)两大“杀手锏”迅速圈粉,允许用户创建和定制自己的虚拟角色,甚至形成社交圈。这商业模式有多香?香到谷歌都忍不住出手,直接把Character.AI的核心团队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的“天价彩礼”挖走!1 虽然此举让Character.AI一度“失血”,但人家后来换了新CEO,用DeepSeek、Meta的开源模型继续“苟”着,预计年底年化收入还能大幅增长,简直是**“逆风翻盘”的教科书**。

OpenAI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然AI陪伴这条路“真香”,那我也得“下场”试试水!奥特曼那句“希望ChatGPT变得更加亲切、自然,带有更多幽默和表情符号”,不正是在暗示,ChatGPT要从“工具人”晋升为“灵魂伴侣”了吗?1 这种趋势背后,是心理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的“神助攻”,AI正在被塑造成一种能够提供情感价值的产品。

然而,AI陪伴的“香饽饽”之下,也暗藏着无数挑战:

  • 虚拟依赖:AI太过“善解人意”,会不会让人沉迷其中,忽视了真实世界的情感交流?
  • 伦理困境: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如果AI成为情感寄托,他们真实社交能力会不会被“废掉”?
  • “智识自由”的边界:OpenAI首席伦理官曾强调,新规范引入“智识自由”原则,只要内容服务于批判性讨论或事实陈述,AI不应预设道德审判。3 但成人内容和“智识自由”之间,那条微妙的界线,谁来划,又该怎么划?

OpenAI这次“解禁”成人内容,无疑是在AI伦理的深水区又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它可能预示着AI服务个性化和商业化的一次大飞跃,但也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引发更多意想不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AI这艘巨轮,是会驶向“星辰大海”,还是在“道德暗礁”前触礁,就看OpenAI这步棋怎么走了。反正我们吃瓜群众是搬好小板凳,坐等后续“剧情”了。

引用


  1. OpenAI“解禁”成人内容,是福是祸?·凤凰网科技·姜凡(2025/10/15)·检索日期2025/10/15 ↩︎ ↩︎ ↩︎ ↩︎ ↩︎

  2. 从技术巅峰到“下海”边缘,ChatGPT与成人内容的背后博弈 - Ai24·Ai24(2025/2/12)·检索日期2025/10/15 ↩︎

  3. OpenAI「成人模式」开闸:当AI 突破内容边界,我们准备好了吗?·牛站AI(未知日期)·检索日期2025/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