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Altman的未来蓝图:从AI助手到AGI先驱的深层洞察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Sam Altman在2025年开发者大会上描绘了OpenAI从模型公司迈向通用智能平台的宏大愿景,他不仅预见智能体和Sora将颠覆行业,更深信AGI的早期突破正悄然发生,同时审慎思考着AI对工作和社会契约的深远影响。

在科技界的舞台上,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名字总是与“未来”紧密相连。2025年开发者日(DevDay 2025)的聚光灯下,这位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再次以其标志性的冷静与深邃,为业界擘画了一幅令人惊叹的通用智能(AGI)蓝图。他不仅解读了OpenAI一系列重磅更新背后的技术逻辑,更在与《The Rundown AI》创始人Rowan Cheung的独家专访中,首次公开表达了他对早期类通用人工智能(AGI)突破正在当下发生的判断,这无疑为整个AI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奥特曼并非一个沉溺于宏大叙事的空想家,他将务实的工程化思维与超前的战略眼光完美融合。在DevDay的现场,当被问及最期待哪项更新时,他毫不犹豫地提到了“ChatGPT中集成应用(Apps in ChatGPT)”,这是一个他“长久以来一直想做的事”1。这不仅揭示了他对用户体验和平台生态的重视,更展现了OpenAI从一家纯粹的模型公司,向通用智能平台转型的坚定决心。

拓疆者的野心:从模型到通用智能平台

奥特曼的兴奋并非无的放矢。DevDay 2025上,OpenAI推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开发者更新,包括ChatGPT内嵌应用、智能体构建器(Agent Builder)、Sora API的开放,以及能处理长达一整天复杂任务的Codex升级。这些更新的背后,是模型性能的“质的飞跃”1。奥特曼回忆起第一届开发者大会的模型,与现在相比,“差距真的非常大——无论是22个月还是23个月,这段时间里模型的进步幅度都堪称巨大。”1这种指数级的进步,是他所有未来构想的基石。

他尤其推崇智能体构建工具(Agent Builder),将其视作一场“无代码革命”。“最大的突破在于模型本身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开发一款相当复杂的智能体变得异常简单:只需通过可视化构建工具,上传几个文件,为其授权访问数据源,或者告诉它你想要实现的功能,它就能按照要求执行,并且在几分钟内完成部署。”1即便是不懂代码的普通知识工作者,也能独立开发智能体。这种能力的下放,预示着全球软件开发总量将大幅增加,测试和优化想法所需的时间会不断缩短,从而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

对于那些处于技术前沿的年轻人,奥特曼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我前几天还在想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很羡慕现在20岁左右辍学创业的年轻人——他们能开发的东西太多了,机遇空间非常广阔。”1这种对新一代创造力的由衷赞叹,也反衬出他内心深处对技术变革无限可能性的激情与渴望。他深知,创新往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如ChatGPT最初的“记忆功能”,并非预设的战略,却意外地成为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智能体的未来图景:零人公司与科学发现

当谈及“首个由智能体运营(零人力)的十亿美元公司何时出现”这个朋友间的赌局时,奥特曼显得既兴奋又审慎。他认为这“大概率需要几年时间”,但关键在于“我们现在已经能严肃地讨论这个话题——比如‘在聊天机器人中输入一个提示词,就能启动一家公司’,这种可能性本身就很不可思议,对吧?”1他甚至大胆预测,Codex距离实现“自主运行一周”已经不远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指出了三大技术瓶颈:更智能的模型、更长的上下文窗口以及更优的记忆能力。

奥特曼对AGI的定义远超传统的图灵测试。在他看来,AGI的核心衡量标准是“AI能否实现全新发现”——能否拓展人类的整体知识库。他透露,目前这类案例虽然有限,但在社交媒体上已经能看到科学家分享AI帮助他们实现“小发现”、提出“全新方法”的例子。“关键在于,我们正处于这个趋势的起点,而且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里大力推进这项能力。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也是我最关注的‘AGI级能力’。”1 他将这种适应过程类比于Waymo自动驾驶的普及,以及社会对AI通过图灵测试的迅速“习以为常”——“这个被视为‘AI终极测试’的目标,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被超越了,而我们所有人都适应了这一点。”1这种平静中蕴含的巨大变革,正是奥特曼对未来的洞察。APPSO曾指出,OpenAI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AGI)并让它真正为人类服务,其主要方式是为每个人提供一种“个人AI订阅服务”2

人与AI的共舞:社会契约与伦理考量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挑战。针对“AI低效工作(workslop)”的研究,奥特曼表现出他一贯的清醒与务实。“首先要明确一点:人类自己也会产生‘低效工作’,这并非AI独有的问题。”1 他列举了“只会制造额外工作的邮件”和“毫无意义、徒增负担的会议”等例子,强调经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OpenAI也致力于通过优质教学内容和培训,帮助人们将AI高效融入实际工作流。

对于Sora带来的“深伪(Deepfake)”冲击,奥特曼以自身经历为例——他本人就是全球首位“网络深度伪造表情包病毒式传播”的CEO。他坦言,这种经历“比我预想的要‘不奇怪’得多”,甚至“连续刷100个表情包,反而比只看1个时的违和感更弱。”1 然而,他也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担忧:“水印去除工具”的出现,可能导致个人形象被滥用而难以溯源。但他认为,这种技术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让社会提前‘适应’这种情况,或许是有价值的。”1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Sora的高质量视频生成技术,对于实现AGI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提升空间推理能力、世界模型构建,甚至未来机器人技术的突破。

奥特曼对AI颠覆性的未来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审慎思考其社会影响。当被问及未来工作岗位的变化时,他用“农民的类比”来解释:“50年前的农民不仅不会相信‘互联网创造新岗位’这件事,还很可能会看着你我的工作说‘这根本不是正经工作’。”1 他担忧转型期的短期影响,但更愿意相信人类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总能找到值得做的事,只是“工作”的定义会发生巨大变化,从我们现在的视角看,未来的工作可能“不像工作”。

面对超级模型的强大力量,他坚定地呼吁全球性的AI监管。“当我们面对‘超强大模型’时,必须有一个‘降低灾难性风险’的全球框架——尤其是针对‘最前沿的模型’,我们需要共同应对那些重大的安全问题。”1他认为,可以从“建立完善的测试框架”开始。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和责任感,让他的远见更具人文温度。

超级助手的愿景:非“微信”式生态的差异化

在探讨ChatGPT与中国“全能应用”微信的异同时,奥特曼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是的。有很多原因让我认为‘全能应用模式’在美国市场不会像在中国那样成功。我们真正想做的,是打造‘一款非常优秀的AI超级助手’。”1 他解释说,对很多人而言,ChatGPT账号已成为“非常私人的账号”,强行整合社交娱乐功能会产生不协调感。

即便如此,他对智能体构建工具的未来充满期待,设想它能达到“Codex在编程领域的水平”,从而在法律、财务等各行各业复制成功,甚至“一个人通过与多个智能体对话,就能创办一家初创公司。”1 他还透露了OpenAI对“语音交互”作为自然界面的探索,尽管并非“终极界面”,但在许多场景中潜力巨大。对于神秘的OpenAI硬件设备(io),他保持着一贯的谨慎,但承诺那将是“一款高质量、大规模普及、能带来全新电脑使用方式”的“值得大家等待”的产品1

萨姆·奥特曼,这位站在AI时代浪尖的拓疆者,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前瞻性的思维和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同时需要审慎前行的智能未来。他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带来的挑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的愿景是让AGI成为拓展人类知识边界、提升人类福祉的强大工具,而非简单的技术堆砌。在奥特曼的带领下,OpenAI正以一种既具野心又富责任感的方式,引领着我们走向那个智能体无处不在、人类与AI共生的新时代。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