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Spotify老板Daniel Ek投了家AI军事公司,搞起了无人机和战场AI。结果,音乐大佬Massive Attack不干了,直接把歌从Spotify撤了,怒批“道德负担”!这下科技伦理和艺术家的底线,真的“炸”了锅。
最近科技圈和音乐圈同时“炸”了锅!这边厢,AI热潮滚滚向前,那边厢,一场关于道德、资本和“血腥AI”的“神仙打架”正悄然上演。主人公之一,就是我们熟悉的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的CEO——Daniel Ek。而另一边,则是重量级乐队Massive Attack,他们直接用行动喊话:你的AI军事投资,我们不买单!
乐坛“震怒”:这波下架操作是为何?
你以为音乐平台只是听歌的地方?图样图森破!最近,英国传奇乐队Massive Attack就给Spotify来了个“釜底抽薪”:直接把自己所有作品从Spotify下架! 震惊之余,吃瓜群众不禁要问:这究竟是闹哪样?1
原来,乐队此举是为了抗议Spotify的创始人兼CEO Daniel Ek的一个“骚操作”:他通过自己的风投公司Prima Materia,豪掷6亿欧元(约合7.02亿美元),领投了一家名为Helsing的军事AI公司!2 Massive Attack直言,这是因为“我们的作品收入最终为致命技术提供资金,这给艺术家带来了道德和伦理负担。”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抵制。乐队更是将其与1991年反南非种族隔离的艺术行动相提并论,甚至扯上了“No Music for Genocide”的旗号,直接“开地图炮”质疑科技大佬的底线。一时间,Spotify可谓是站在了道德的风口浪尖,被卷入了一场关于企业伦理、技术双重用途和高管责任的全球大讨论。
AI军火商:Helsing到底是个什么“狠角色”?
那么,让一众艺术家如此“上头”的Helsing,究竟是何方神圣?这家德国初创公司可不是一般的科技企业,它走的是硬核军事AI路线。2
想象一下:战场上,传感器数据、武器系统数据如同潮水般涌来。Helsing的AI技术,就是要把这些海量信息“消化吸收”,然后实时分析,为军事决策提供“神助攻”。这不是拍电影,这是实打实的战场AI!
更让人“汗毛倒立”的是,Helsing不光提供软件服务,它还自己造“武器”——比如那款低成本制造的HX-2军事无人机。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每一次飞行,都可能意味着**“改变历史进程”**。而Daniel Ek本人,还不只是投资者,他更是Helsing的董事长,这层关系,简直是把“利益相关”写在了脸上。1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AI的力量从“造福人类”走向“武装冲突”,我们该如何界定科技的边界?
道德与钞票:科技大佬的“双面人生”?
Daniel Ek的这笔投资,无疑把他推上了舆论的“烤架”。一边是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CEO,以“连接全球音乐爱好者”为使命;另一边却是军事AI公司的投资者兼董事长,助力**“致命技术”**。这种“冰与火之歌”般的双重身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正如《洛杉矶时报》采访中一位乐队成员Saunier所言:
“每次有人在Spotify上听我们的音乐,是不是就意味着又有一美元被挪用,去让我们在加沙看到的一切变得更频繁、更有利可图?”3
这番话,不仅击中了音乐人的痛点,也直指所有科技大佬都需要面对的拷问:当你掌控着改变世界的技术和海量资本时,你的“良心”在哪里?
这波“AI军火商”争议,不仅仅是Spotify和Massive Attack之间的恩怨情仇,它更像是给整个科技界敲响了警钟。当AI技术越来越强大,能够“上天入地”,也能“杀伐决断”时,谁来为它的伦理边界划线?谁来确保技术不会成为助长冲突的“帮凶”?
这不只是一个关于音乐下架的八卦,更是一场关乎科技伦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AI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在科技进步的巨轮滚滚向前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科技”,更需要一份沉甸甸的“高道德”。毕竟,科技再酷炫,如果少了人性的温度,那它离“失控”也就不远了。
引用
-
Massive Attack remove music from Spotify to protest against CEO Daniel Ek’s investment in AI military·The Guardian· (2025/9/18)·检索日期2025/9/19 ↩︎ ↩︎
-
Spotify faces boycott over CEO's $700m investment in AI military ...·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 (未知)·检索日期2025/9/19 ↩︎ ↩︎
-
Spotify CEO invested in AI weapons, now bands are pulling their ...·Los Angeles Times· (2025/07/31)·检索日期2025/9/19 ↩︎